香港教育城第21屆十本好讀得獎結果揭曉,恭喜《香港飲食遊蹤》榮獲中學組「教師推薦好讀第1位」及「中學生最愛書籍第7位」!《香港飲食遊蹤》的其中兩位作者黃家樑、黃朗懷出席香港教育城第21屆十本好讀頒獎典禮,親身領獎。

作者之一黃家樑對於著作得獎表示榮幸:「感謝主辦單位香港教育城對這本書的肯定,感謝支持和投票給這本書的師生及評委。本書的寫作目的是要為香港的舊式食肆,為香港飲食歷史和典故,為香港人喜歡的美食,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留下歷史紀錄,做一些分析整理的工作。希望大家在閱讀好書之餘,不忘『飲飲食食』,繼續支持香港的舊式食肆;在品嚐美食的同時,認識中西美食的歷史流變,認識香港歷史和文化遺產。」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粵菜的精髓是甚麼?
世界菜系之味,大體可分為清鮮與濃醇兩脈,粵菜是清鮮之典型,以原味本色為終極追求。粵菜之中又有廣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三大菜系,它們之間有甚麼區別,各自又如何體現粵菜的風味? 廣府菜:崇尚清鮮淡雅 廣府菜講求清、鮮、爽、嫩、滑、香,其中清、鮮當頭。以上湯為例,熬製時雖使用多款食材,但卻呈現清淡質感。廣府菜的香味與「鑊氣」也只是嗅覺上的追求,食物入口後仍能嘗到其突出的本味,可謂「人淡意長,味淡香濃」。 潮汕菜:食材的鮮活 x 調味的淡雅和諧 潮汕菜的口味更清淡,就連煲湯時也要求湯的表面不見油網。烹製滷水時,潮汕人會使用十數種香料以達到「和味」的平衡狀態。除此之外,潮汕菜講究「一菜一醬」,幾乎每道菜都配有專屬醬料,例如常配於牛肉火鍋的沙茶醬以多種果仁香料加油鹽熬製而成,口味香醇獨特,醬菜分離亦巧妙地解決了飲食上眾口難調的難題。 客家菜:鹹香濃醇 客家人居於山林之間,體力消耗較大,需要多補充鹽分,因此客家菜如燜全豬、釀三寶或鹽焗雞等菜式在粵菜中稍顯鹹香濃醇,不過同樣注重保護食材本味,對「鹹、肥、香」的表達直接痛快。 無論廣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之間有多少差異,它們的烹調方式都忠於食材的本質。由趙利平所著的《大粵菜》深入探討了粵菜各個菜系的歷史演變與風味特色,揭示了粵菜的文化價值與飲食哲學,讓讀者在其中感受到粵菜獨特的美感。 《大粵菜》作者:趙利平頁數:376頁開度:190mm x 260mm定價:港幣198元
Skip to content
【信報】新聞學者梁偉賢20年鑄一劍 「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傳記出爐
「Little by little,bit by bit,這個信念影響我一生,最偉大的事情都是一步步累積而成。」 新聞學者梁偉賢前後用時20年撰寫《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詳盡紀錄了李曾超群的一生。 為求真實立體,作者進行眾多訪問,其中與李曾超群的專訪、深談、閒聊、活動中的觀察,就接近百次。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品茶說
何謂「品茶」?為何「品茶」? 要說「品茶」,就要從「品」這個字說起。「品」字以三口組成,無三不成幾,三又有不限數之意。在穆如茶學創辦人楊智深看來,品茶,即是以多感官嚐茶細味。
Skip to content
【快拍。曼鏡頭】香港飲食業如何能度過嚴冬?
飲食業進入嚴冬,飲食業從業員以至香港市民該如何自救? 日前,資深傳媒人汪曼玲邀請韜哥及方曉嵐老師到節目《快拍。曼鏡頭》講飲講食,結合個人職涯經歷回顧香港飲食業發展,並從商業及文化角度出發,探討行業面臨的困境。他們一致認為行業的高山低谷都必須紀錄下來,讓昔日的飲食文化得以傳承。
Skip to content
【灼見名家】日本尋味:當時只道是尋常
「餐廳是一時一地的產物,廚師更是生命有限的凡人,有想去的餐廳就要趁着當下,不要猶豫,世間諸般事,當時只道是尋常,回望卻已不可復得。」 灼見名家書摘全文 「日本的餐廳多是家庭式的,體量頗小,主廚一般亦是店東,因此他在出品和用餐體驗方面的決定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每家成功的餐廳都帶着主廚濃重的個人印記,食客對一個餐廳的喜愛,除了菜品本身以外,往往夾雜着對主廚個人魅力的判斷。這是日本精緻餐廳另一個重要特點。由於體量小,預約困難也在情理之中,一家新店在形成了穩定的熟客群體後,逐漸失去接納新客人的意願也變得合情合理。因為一方面客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餐廳,另一方面主廚選擇可以欣賞和理解自己料理的客人,這是一個雙向建立的過程。」 疫情過後,飲食作家徐成再度踏上日本尋味之旅,並將當中的點點滴滴匯集成文,出版《日本尋味記(一)》一書。 《日本尋味記(一)》作者:徐成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