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可以每人都寫多一點,會慢慢會知道,建築不是只是實用,不只是法例,不只是建高樓大廈,它可以有生活的面向。建築背後,可以代表到風土人情、氣候及各樣東西。」

信報專訪全文

建築師彭展華(Bob) 繼去年《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後,今年再度推出新著《建築文雜》。Bob回顧過去十年撰寫的散文,發現某些文章的脈絡與《粗獷建築》不謀而合,於是便將它們集結成書。

身為建築師的Bob原來當初是文科生,到倫敦實習後才愛上建築?走上寫作路,原來是受到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的影響?想知道這些故事的來龍去脈,就要看看信報的報導了!


相關書籍

1. 《建築文雜》
ISBN:9789620454707
港幣定價:$148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及購買

2.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
ISBN:9789620453007
港幣定價:$288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明報】「熱帶Art Deco」街市 「幾何×風水」酒店 澳門現代建築見融合美學
「不同華人、葡人和外來建築師,在不同年代的澳門,建構了不同於香港、葡萄牙或英國的建築美學,其實除了古老紀念物,近幾十年還有很多建築物值得留意。」 紅街市、葡京酒店等這些我們平日經過、習以為常的建築物,其簡單耐看的設計實際上是中西交融下生成的獨特建築美學,箇中的取材、装潢及佈局均極具巧思。可見除了歷史建築外,其實澳門也有不少集藝術及文化價值一身的近現代建築值得我們注意。
Skip to content
澳門建築師帶你遊澳門 褐秘小眾漫遊路線!
除了賭業、睇演唱會同食葡撻,原來澳門仲可以咁睇? 《遊走澳門建築美學》作者呂澤強以建築師角度精選33幢建築,帶大家發掘當地建築美學! 「澳門嘅建築都係得中式和葡式,有咩咁特別值得寫本新書嚟講?」紅街市、葡京酒店、鳳凰大廈⋯⋯這些大家平日經過、習以為常的建築物,箇中的設計美學和文化價值,其實一啲都唔簡單! 《遊走澳門建築美學》作者:呂澤強頁數:264頁尺寸:150 mm × 215 mm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築遊巴黎
2024年巴黎奧運的悉心設計無一不令人驚豔:史無前例的水上開幕禮、首創的永續紫色賽道和包含艾菲爾鐵塔鐵片的稀有獎牌。除此之外,巴黎政府還將一座座知名的地標性建築化身成比賽場地:在戰神廣場中舉辦的摔跤與柔道比賽、在艾菲爾鐵塔前進行的沙灘排球賽,以及在巴黎市政廳搭建臨時的馬拉松賽起點……穿梭在各座古典建築中的體壇盛事,如何為古色古香的巴黎「築」起新風景,添上生命力?
Skip to content
【HK01】《築覺》作者許允恆:家已經變成一個大家不想停留的地方
香港建築真的只得高樓大廈?《築覺》系列作者建築遊人(許允恆 Simon)是資深建築師,在這次訪問中雖然提到香港的住所建築隨着早年樓價暴升而失去「以人為本」的精神,但在這個垂直城市裡,亦有不少他認為值得欣賞的建築,例如依山而建,劇場設計成扇形拉近觀眾和舞台距離的高山劇場。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打開香港戰後建築的「資料夾」
戰後香港社會面對人口暴增、重建需求,採取世界風行的現代主義設計,追求簡潔,強調功能性和實用性。由本地工匠實踐舶來的建築理念,選用本地的材料,並因應氣候及社會環境,逐漸發展成屬於香港的融合多重文化與思想影響的建築體系。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探討1950至1980年代香港建築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建築故事作為切入點,串連香港與亞洲以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建築脈絡,回應「香港建築缺乏特色」的迷思,同時在無盡長河中找到「香港建築」的位置。 書籍以「資料夾」形式設計,翻開書本就如走進一個圖文並茂的檔案館。設計師巧妙加入許多精緻的檔案元素,其中以邊緣切割方式呈現的索引設計,既能作為章節分類指引,又能營造出有如水泥階梯般的視覺效果,令讀者感受恍如踏進建築物般的秩序感。 本書使用通心脊配合鬆書紙的方式裝訂,內頁既能做到畫冊般的全開攤平,讓圖像充分展示,又能維持一書在手的輕巧感。 書中設圖像分類編號,如P為相片、S為草圖等,進一步協助整理研究資料,建立鮮明的視覺識別,同時能讓讀者於書末進行資料溯源。 本書圖像數量極多,而且尺寸參差不齊,包括來自世界各地機構與建築師家屬所得的歷史照片、圖則、渲染圖、手繪圖等,以及研究團隊仔細爬梳後所整理的時序表和立體模型圖——但這樣反而成為一種靈感:封面設計以書中各類相片的幾何比例為元素,巧妙融合壓凹工藝,以呼應本書以圖像追溯歷史的想法,打造出層次分明的視覺語言。 封面所採用的藍色字體,靈感源自舊式墨水印章的意象——這類印章常見於檔案文件,使用鐵膽墨或藍黑墨水,因其耐久不易褪色的特性而被廣泛應用。希望藉由這種色彩記憶,營造出富有歷史感的設計語言。 設計師特別選用奪目鮮明的藍色調進行燙色處理,以象徵那些塵封資料在今日重新被看見與詮釋。書封文字因燙色加工而產生自然斑駁痕跡,亦呼應墨水印章每次蓋印時略有差異的質感,讓封面設計更具層次與生命力。 翻開這本「建築資料夾」,豐富的圖片和扎實的內容將帶我們回到1950到1980年代的香港,它不僅記錄了歷史,也讓我們更具體地理解了香港建築的特色和獨特價值。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作者:袁偉然、何慧心、陳卓喬頁數:352頁尺寸:153 × 220 mm定價:$248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