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船明月從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

取自《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本書作者榮鴻曾邀請杜煥到茶樓一角演唱和錄製南音。

相較於起登得大雅之堂的粵劇、京戲、崑曲,地水南音的命運要顯得黯淡許多:始於清末,由失明藝人傳唱於茶樓、酒肆、花街、煙館之中,雖得有心人奔走搶救,仍不過百年便絕跡矣。「地水」本《易》中一卦,名為「師」,暗表唱地水南音者多身兼相師、瞽師二業,算得上一個小小的江湖隱語,也是個燈謎式的文字遊戲。

杜煥的一生可以說與南音藝術、瞽師產業的興衰同呼吸,共命運。其人生於肇慶農家,繈用失明,幼年投師學藝於廣州還珠橋畔,後經澳門到香港,一生經歷水災、殘患、兵燹、家變、凍餒,得意時名動一方,落魄時三餐難繼,遍嚐炎涼甘苦,卻每每絕處逢生。幾十年間,當時的盲人群體長期賴以謀生的說唱和卜算,隨著其依附的黃(妓寨)賭(賭檔)毒(煙館)諸業一同式微。晚年的杜煥孑然一身,雖然偶爾受邀為電台、大學、大會堂、文化中心、富商私宅的座上賓,但大多時候仍不得不混跡街頭,還要面對大眾傳媒、流行音樂等新興事物的挑戰,其彷惶可想而知。幸而上世紀七十年代,榮鴻曾博士與同齡人錄下杜煥向來所唱曲目及其生平際遇,既成就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話,也保留下這已成絕唱的滄海遺珠。

杜煥被邀請到大學演奏南音。

除卻南音,學者們還錄得更為小眾的木魚、龍舟、謳唱段,甚至還有只聞於風月場所的板眼,《大鬧廣昌隆》、《玉葵寶扇》、《梁天來告御狀》等曾經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也藉此機會重見天日。

《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作者榮鴻曾與杜煥交談互動的舊照。

杜煥無疑是不幸的──自幼失明、誤染毒癮、妻子早逝、兒女夭折、晚景淒涼……但相對於當時的整個瞽師、師娘群體,他又是幸運的──少遇明師、交遊廣闊、享譽生前、聲傳後世。1979年6月17日,杜煥去世。幾天後,在德國文化中心等著聽他演唱的作家小思愕然寫道:「沒法不相信,一個舊時代真的逝去了。」那個舊時代裏,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 許多市立井奇人身負絕藝而不自知,一個人的離去常常等於一門一派的消失。

這本《香江傳奇》,集結了榮鴻曾、吳瑞卿兩位教授多年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是杜煥本人的口述自傳,又是粵語傳統說唱藝術資料彙編,更是近代廣府底層社會的百科全書,真可謂展卷閱讀,如入寶山。此外,本書初版附贈收錄《客途秋恨》、《女燒衣》等經典曲目的CD光碟,原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出版《香港文化瑰寶-杜煥南音》第一輯 《訴衷情》光盤之二,此次由該館授權重印,殊為珍貴。


《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
作者:榮鴻曾、吳瑞卿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定價:$2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鄧麗君逝世30週年:從世紀偶像到不朽傳奇
1995年5月8日,歌壇巨星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去世,享壽42歲。自14歲出道以來,鄧麗君便以超過4800萬張的唱片銷量,成為華語樂壇難以超越的傳奇。 鄧麗君憑藉出眾的語言天分,以中文、粵語、日語等多語種演唱打破文化壁壘。在改革開放初期,鄧麗君的歌聲以非官方渠道跨越海峽,成為一代人的精神慰藉。從王菲的致敬專輯到唐朝樂隊、黑豹等搖滾樂隊的改編演繹,她的音樂持續滋養不同世代的音樂人,成為世界流行樂壇的不朽偶像。 鄧麗君生前雖從未踏足內地,但其甜美曼妙的歌聲早已響遍神州,構築一代華人的情感共鳴。由朱耀偉教授、馮應謙教授及夏妙然博士合著的《鄧麗君:漫步人生路》從演藝生涯、造型服飾、偶像文化及好友對談四方面入手,剖釋她對香港流行文化及樂壇的發展帶來的影響,以此紀念這位世紀偶像: 時空流轉.天籟長存:鄧麗君的永恆歌聲 由朱耀偉教授撰寫,從鄧麗君11歲參加歌唱比賽說起,紀錄及分析她如何由「神童歌女」到「永恆情人」,同時回顧七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盛景。 女性時尚風:文化與社會衝擊 由馮應謙教授撰寫,由鄧麗君的造型服飾入手,探討當時女性的社會形象,以及如何透過衣著打扮衝破社會界限。 鄧麗君歌迷會和偶像文化 同樣由馮應謙教授撰寫,記錄歌迷會如何聯繫不同界別的人共同為偶像應援,分析偶像文化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如何延續至今。 我只在乎你——嘉賓好友對談 由夏妙然博士撰寫,訪問與鄧麗君在音樂發展和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十四位人士,分析七八十年代的歌手及背後的創作團隊,如何成為文化中介人,將日語歌曲製作帶入香港樂壇,並透露鄧麗君在水銀光外的一面。 《鄧麗君:漫步人生路》作者:朱耀偉、馮應謙、夏妙然開度:140 mm × 210 mm定價:$158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星島】動畫大師盧子英 以書為載體記錄半世創作
七十年代起日本漫畫於香港熱播,不少坐在電視機前的小朋友都成為了日漫的忠實粉絲,本地著名動畫創作人盧子英也不例外。盧子英童年時受到日漫啟發閞始繪畫,後來觀賞卡通製作節目自學成材,畫稿屢次獲日本雜誌社刊登。大學畢業後,盧子英進入香港電台擔任動畫設計師,一步一步走向大師之路⋯⋯ 星島推薦全文 想知道更多盧子英的動畫作品和生平? 由盧子英本人所著《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全書記錄了盧子英至今四十多年的創作之路,輯錄多部作品,加上手稿、初步構想圖、製作構圖等珍貴存檔,展示他從初步構想、試驗、拍攝到後製的動畫創作過程,亦是一本認識香港動畫史不可多得的讀物。 《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作者:盧子英定價:$39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永恆經典:霑叔逝世二十周年
11月24日,是霑叔逝世二十周年。他一首首的經典作品,仍留存在我們的心中。
Skip to content
劉培基與梅姐,不會再有的關係
劉培基與梅姐,前者學師、後者小歌女出身,兩人不但憑著自身努力打出名堂,更合力打造了香港一整個時代的流行。
Skip to content
香港粵劇界出「女武狀元」?
粵劇角色主要分為「生」、「旦」、「淨」、「丑」四個類別,當中「文武生」既為全劇最主要的「生角」,亦是一個劇團的靈魂人物。「文武生」對演員的體力與技藝要求甚高,不但要能文能武,唱、做、念、打、藝術也要樣樣皆能,因此粵劇早期多由男生擔任。 上世紀五六十年香港粵劇名伶輩出,在云云名伶中,作為擔班主角的「京架女文武生」祁筱英以武場突圍,在戲中融入極鮮明的京班高難度腰腿功架,以獨樹一幟的舞台風格獲「女武狀元」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