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基與梅姐,前者學師、後者小歌女出身,兩人不但憑著自身努力打出名堂,更合力打造了香港一整個時代的流行文化。

「香港不會再有第二個梅艷芳,也沒有第二個像我這樣的設計師,我們兩人的這種關係,也不會再有了。」

當年的劉培基三十二歲,正值創作高峰期;梅姐反倒才二十歲,恰好是白紙一張。梅姐在歌唱路上的成長,正好成為了劉培基的設計養份,使兩人的相遇有如天作之合:富異域風情的《妖女》裝、《似水流年》的男裝、《烈焰紅唇》的「菠蘿釘」……一個個經典造型,從未傷神,也沒有刻意營造,每種形象背後的靈感來源,都離不開梅姐演出時的歌聲、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梅姐表演時向來都是自由發揮,卻能往往利用服裝上的小巧思為觀眾帶來驚喜,例如在一九八七年演唱會演唱 《妖女》時,梅姐抬手起舞,與綁在手上長布互相輝映,生命力瞬間使然,說他們是對方的靈感繆思,也毫不為過。

「我是最後一個,梅艷芳也是最後一個」

劉培基眼中的梅姐,行事膽大包天,卻能屈能伸,亦剛亦柔。每套服裝,每一種風格,在梅姐身上都別有一番韻味。百變天后,不只成為了現今廣東女歌手夢寐以求的形象,也成為了樂壇一代傳奇的代名詞。

  • 劉培基對梅姐「東方麥當娜」的稱號有甚麼看法?
  • 劉培基為梅姐設計的眾多經典造型,有沒有哪一次是不滿意的?最喜歡又是哪一個?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加入多個精彩訪問:劉培基談百變形象的創作,連炎輝談梅姐的佛緣與愛情,潘偉源談梅姐的大膽歌詞,還有電影《梅艷芳》的主創人梁樂民及吳煒倫的創作分享。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
作者:李展鵬、卓男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說到香港電影音樂,你腦海中會響起哪首熟悉的旋律?
不論是任何世代及品味的電影觀眾,總會有自己喜歡的電影音樂旋律📽️:上至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港產片、精緻電影,下至千禧後的香港電影都有捧場客🍿。然而我們卻甚少聽到影迷們會談及電影音樂,包括這技藝如何成就相關導演的個人風格,又或者思考音樂在香港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使在本地評論及學術界,關於香港電影音樂的討論也少之有少。
Skip to content
汪明荃博士頒獲香港藝術發展獎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
著名演藝人汪明荃博士曾出任香港八和會館主席,逾20年來致力推廣及保育傳統戲曲文化,對粵劇界的貢獻無容置疑。去年,汪明荃博士與香港八和會館總幹事岑金倩共同合著的《八和的華麗轉身——重塑傳統品牌》,由香港三聯出版,細說「八和」如何在過往十年間積極改革,透過培育人才與拓展市場重塑品牌形象,將香港粵劇傳承下去。
Skip to content
王家衛 x 陳勳奇、徐克x 黃霑,盤點歷代香港電影音樂創作的最佳拍檔!
真實的香港電影音樂創作現場,導演與作曲家是如何合作的? 「夥伴模式」(partnership mode)是導演及作曲家的合作模式之一,意指作曲家和導演於音樂創作過程中緊密交流及較勁,達至雙贏局面。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和陳勳奇的較勁非常有趣:王家衛說陳勳奇是個「知道畫面該怎樣和音樂配合」的作曲家,但他仍然會把陳氏交來的音樂「重新調換次序」;陳勳奇也表示混音甚至上映版本,往往和導演一起決定的版本不一樣:「王家衛很相信自己一套,這其實也是配樂有趣的地方,有些東西很主觀。」 黃霑為徐克電影的音樂作曲時均寫下非常詳盡的配置筆記(spotting notes),顧及音樂與畫面配合的變化,但偏偏徐克卻到最後也在改劇本及加拍,最後混音期都常常改變心意。黃霑曾表示:「我們就這樣開始合作,但苦難跟著來了」。不過徐克也催生了不少令黃霑非常滿意的音樂,兩人亦整整合作了十年。 可見香港電影的音樂成就不只是作曲家的功勞,而是一個更加複雜、多層次的創作世界。由羅展鳳和張志偉合著的《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以二十多位電影人的口述歷史,在工業架構上呈現香港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推薦閱讀 1.《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羅展鳳、張志偉 合著頁數:232頁定價:$188 按此線上購買 2.《王家衛的映畫世界(2015版)》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策劃;黃愛玲、潘國靈、李照興 主編頁數:232頁定價:$19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薦】《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
相較於起登得大雅之堂的粵劇、京戲、崑曲,地水南音的命運要顯得黯淡許多:始於清末,由失明藝人傳唱於茶樓、酒肆、花街、煙館之中,雖得有心人奔走搶救,仍不過百年便絕跡矣。「地水」本《易》中一卦,名為「師」,暗表唱地水南音者多身兼相師、瞽師二業,算得上一個小小的江湖隱語,也是個燈謎式的文字遊戲。
Skip to content
【星島】動畫大師盧子英 以書為載體記錄半世創作
七十年代起日本漫畫於香港熱播,不少坐在電視機前的小朋友都成為了日漫的忠實粉絲,本地著名動畫創作人盧子英也不例外。盧子英童年時受到日漫啟發閞始繪畫,後來觀賞卡通製作節目自學成材,畫稿屢次獲日本雜誌社刊登。大學畢業後,盧子英進入香港電台擔任動畫設計師,一步一步走向大師之路⋯⋯ 星島推薦全文 想知道更多盧子英的動畫作品和生平? 由盧子英本人所著《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全書記錄了盧子英至今四十多年的創作之路,輯錄多部作品,加上手稿、初步構想圖、製作構圖等珍貴存檔,展示他從初步構想、試驗、拍攝到後製的動畫創作過程,亦是一本認識香港動畫史不可多得的讀物。 《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作者:盧子英定價:$398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