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英國著名文學作家莎士比亞的忌辰,同時亦是不少傑出作家誕生或辭世的日子。正因「4.23」在文學界的特殊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把其為「世界閱讀日」,倡導閱讀和寫作的價值。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串流平台、短影音大行其道,為什麼我們仍要閱讀?香港著名作家也斯曾在著作《書與城市》的序中寫道:比較不同的書本,猶如比較城市,書本有書本的矛盾,城市有城市的,找尋一種觀看的方法,城市是書本的背景,影響了書本的產生。」書本是世界的縮影,通過閱讀,我們可超越時間的限制,探索影像以外的世界。

文學及歷史評論人曾卓然多年來從不同的文學書籍、歷史著作和影視作品中,識到各個作家筆下的匠心構思和時代理肌,也意會到閱讀所帶來的享受:「探索的目的在於了解人與地方的種種經驗與感受而經驗、感覺是一支支射燈,不斷照清遠去的歷史碎片;如果真的可以的話,成為另一種了解那個時代的方法。」在最新著作《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中,曾卓然將多年來的閱讀經驗與心得集結成55篇短文章,並以時間為線選出、劃分和介紹本地出版的書籍。書末更貼心地附上推薦書單,讓有興趣的讀者能自行到書店購買。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
作者:曾卓然
頁數:264頁
開度:130 × 190 mm
定價:港幣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品茶說
何謂「品茶」?為何「品茶」? 要說「品茶」,就要從「品」這個字說起。「品」字以三口組成,無三不成幾,三又有不限數之意。在穆如茶學創辦人楊智深看來,品茶,即是以多感官嚐茶細味。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新南方流轉的焦慮或空空蕩蕩
近年來,「新南方寫作」概念在中國文壇和學界漸成氣候。廣東作家陳崇正今年在三聯推出其長篇新作《歸潮》繁體字版,為「新南方寫作」增添又一新文本。長篇小說《歸潮》圍繞潮州碧河鎮梅花村陳氏與林厝圍林氏兩大家族的歷史情誼,講述了從民國到當下三代潮州人的「歸潮」歷程,故事跨度長達百年。 本期《讀書雜誌》,陳崇正撰文《新南方流轉的焦慮或空空蕩蕩》,再思「新南方寫作」這一文學概念和創作實踐。他獨闢視域,從安放於小説文本首尾的序跋出發,以王德威、朱天文、黃錦樹、董啓章等文學名家所寫的序言或評論文章為例,帶我們領略文學江湖內的聲名如何從一本書向另一本書傳遞。繼而他將目光轉向當下席捲全球的人工智能,探討AI時代文學創作新的可能性。 中國之南,亞洲之南,南方之南,「南方」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它也為「文史哲」做了無限的延伸,帶給我們許多新的啓悟。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華文風采」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Skip to content
【明報】葉靈鳳的創作起步及藝海書林《葉靈鳳文存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上下冊)》
《藝海書林》中一些憶舊文章,例如〈《洪水》和出版部的誕生〉、〈《A11》的故事〉,曾經收入北京三聯版《讀書隨筆》,對了解後期創造社和葉靈鳳的編輯工作,相當重要,比較廣為人知……
Skip to content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認識世界?
資訊爆炸的時代,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但閱讀依然是大眾喜愛的一種方式去探索和理解世界。 平時聽開「五夜講場──歷史係咁話」、「一分鐘閱讀」同「藝文在線等」嘅大家,聽曾卓然講就聽得多,不如今次讀吓由佢所寫嘅新書《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作者:曾卓然頁數:232頁定價:$9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虛詞】在李歐梵教授的客廳聽師母講起──那些「婆婆媽媽的故事」
「我們的靈魂在女性主義的教育下被帶到尖端,身體卻依然困於傳統的枷鎖中。」由李子玉所著的《婆婆媽媽的故事》,寫的是她外婆、母親和自己三代人的故事,寫不同年代的女性作出如何的選擇,在選擇中怎樣實現自己的主體性。感謝陳躬芳女士寫下關於《婆婆媽媽的故事》的閱後感,讓讀者從不同面向理解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