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讀懂一位小說家,不只要閱讀他的小說,還要閱讀他的散文。

西西雖然是位小說作家,但同時創作散文的數量並不少。由散文及小說集《交河》至《猿猴志》三十年間出版的十三本散文、筆記及對話集,再到早期散落在《中國學生周報》的隨筆與影評,散文寫作從未中斷。西西不單寫散文,還對散文此一文學格式情有獨鍾:「想想散文這一文學體裁,可以探索的天地實在廣闊」。而西西近年來的散文集,動物就是經常出現的書寫對象。
西西的動物書寫,既有對自然平實的描述,也有藝術意象的詮釋。以《猿猴志》為例,西西觀察到猿猴在流行小說、電影甚至漫畫裡的形象也是負面的,再加上猴子曾因外貌可怖而被土著追殺的過去,洞悉到人類對待自然以及自身的不寬容。西西最長篇的動物散文《看貓》 ,通過觀察友人養貓的點滴,發掘到人類與其他物種互相依存的本性。西西的散文,從人類與動物的互動,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及共存的方式。
西西的創作毫不失真,充滿人文關懷,可見生活的體驗,往往是創作靈感的來源。曾卓然所著的《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集合文學及歷史評論人曾卓然多年來的閱讀經驗,從文學書籍、歷史著作到影視作品,將每位作家的匠心構思、故事背後的世道人情、時代背景的人文脈絡都娓娓道來。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
作者:曾卓然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定價:$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深港鯉魚門的舊說與新事
深港兩地,各有一座「鯉魚門」,兩地同名,卻演繹着截然不同的城市故事。 香港鯉魚門曾屬戰略重地。1880年代,英軍在鯉魚門海峽建立炮台,使之成為香港島東部的海防要塞。走過抗戰歲月後,鯉魚門居民遂以採礦業及陶瓷業維生,直至六十年代出現第一間海鮮酒家,其他漁民紛紛效法,逐漸發展成著名的海鮮勝地。時至今日,鯉魚門依然「靠海食海」,海鮮街上的酒家達三四十家,不少食肆店主仍為祖業默默堅持,只可惜疫情過後遊客銳減,街道變得冷清不少。 深圳鯉魚門曾是一片大海,經填海後發展為年輕人創業的夢工場。八棟造型現代的建築共同構成繁體字「夢」,坐落在前海重要的產業園區和公共機構旁邊。深圳鯉魚門地鐵站還特意準備了錦鯉印章,寓意此地如意吉祥。隨着城市發展的步伐,深圳鯉魚門預計將會持續升級,陸續出現更多惠企利民的新地標。 兩座「門」,同門不同意:香港鯉魚門,靜守維港,海鮮街燈火與採礦遺蹟交織出滄桑與溫情,宛如「續夢」的港灣;深圳鯉魚門則躍動於前海新區,化身「鯉魚躍龍門」的夢想舞台:創業熱潮和政策紅利吸引青年們在此「逐夢」。一岸傳承六十年海鮮老店的鄉土情懷,一岸見證深港青年夢工場的創新活力。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東瀛書話」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企業冷知識:香港滙豐銀行篇
今年是香港滙豐銀行成立160週年。1865年,湯馬士‧修打蘭爵士 (Thomas Sutherland) 了解到香港及內地沿海地區對銀行信貸的殷切需求,故在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時至今日,滙豐已發展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銀行之一。藉着週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滙豐銀行一些有趣的歷史: 🔍最初的 「滙豐銀行」不叫「滙豐銀行」?滙豐銀行當時的英文名稱為「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直譯為「香港上海銀行有限公司」,所以大多數香港人都稱滙豐銀行為「上海銀行」。當時,上海正有一家業務非常發達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亦簡稱「上海銀行」,它的主要營業方針是吸收小額存款,因此和當時上海的市民關係密切。抗戰初期,上海人大量湧到香港來,要找上海銀行處理款項,往往被領到滙豐銀行去,弄得驢頭不對馬嘴。 🔍成立百年之際,滙豐銀行如何慶祝?百年企業來之不易,滙豐銀行曾在成立100週年時舉行一連串的慶祝節目,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請來著名英國遠東歷史研究學者柯利斯(Maurice Collis)寫了一部「滙豐百年歷史書」。滙豐銀行提供給了不少獨家資料,並為此書請來專責的藝術編輯,十分隆重其事。 此外,滙豐銀行在它們的建築物上掛上慶祝100週年之用的裝飾燈彩和廣告,並持續了一個月之久。 (內容輯錄自《葉靈鳳文存 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下冊)——滙豐百年史) 好書推薦 《葉靈鳳文存 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全兩冊)葉靈鳳 著,許迪鏘、張詠梅 編開度:148 x 210 mm頁數:共648頁定價:合共港幣398元 按此查看書籍詳情及購買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詩詞共賞】吾心老早許濠江
1998至2002年,詩人冷夏在澳門創建澳門政策研究所,辦雜誌,開座談會、研討會,又一度為何厚鏵先生及澳門特區政府提供過短暫的政策諮詢。在這段時期,冷夏先生有甚麼所思所感?回歸前後,澳門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風雨逼人一世來:葉嘉瑩的回歸
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一生致力鑽研古典文學,曾獲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14中華文化人物、中國政府友誼獎等殊榮。葉嘉瑩的一生飽經風霜,年輕時喪母、中年時喪父;遷居台灣後接連經歷政治迫害、丈夫家暴與喪女之痛。面對命運無情的打擊,葉嘉瑩是如何把悉心維護家庭圓滿的小愛,化為奉獻給民族文化的大愛,展露生命的堅韌特質? 遭遇磨難時,葉嘉瑩往往選擇通過古典詩詞創作排解愁緒,化悲傷為力量。喪女之後,葉嘉瑩一連寫下十首《哭女詩》,當中最後一句「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盡顯悲痛。不過葉嘉瑩沒有被悲傷擊倒,更在七十年代末歸國講學,盡一己之力推動古典詩詞的教學和研究,把她從詩詞中體會的能量推己及人,傳佈社會。化小我的悲歡離合為大我的高膽遠曯,這不僅是葉嘉瑩自我心靈的昇華,也是宣揚中華文化的最佳典範。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書人書事」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美食家蘇軾、韓愈蛇王、朱熹好學不倦:古代詩人怎樣過春天?
天氣回暖,大地回春,古詩詞中桃花笑、春江暖、小雨酥⋯⋯在盎然的春色之外,是對生活的熱愛。千百年前的詩人在春日寫下了哪些美好的詩句?讓我們透過《康震古詩詞81課》共賞詩詞,一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美好與生機: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一首題畫詩,前三句都是畫中之景,只有最後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時」是蘇軾本人的感慨與想像。換言之,蘇軾看到惠崇的《春江晚景》圖,看到了初春的花紅草綠,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味的河豚。一個美食家心中的春天,真是別有風味。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韓愈(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此時,韓愈剛由兵部侍郎升任吏部侍郎,心情極佳。揣摩詩意,韓愈很可能在上班時間寫信邀約張籍出來遊春,張籍卻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以詩代信,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勸張籍不要忙於公務,而要珍惜春光,不管多忙,都不能失掉一顆少年心。 《春日》朱熹(宋)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為什麼偏偏要寫在泗水尋芳呢?因為泗水是孔門和儒學的象徵。這首詩就是一篇不大不小的學習感受。「一時新」不僅指自然風光新,更指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境界也為之一新。「東風」不只是自然之風,更是儒學風範教化、澤被世人的浩蕩東風。儒學教化所到之地,「萬紫千紅總是春」。 《康震古詩詞81課》 作者:康震頁數:432定價:$188按此線上購買🔗
- #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