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飲食情有獨鍾,書中第二章特別從飲食招牌整理了香港餐飲業的轉變,茶樓如何發展到酒樓?西餐廳、冰室、茶餐廳有甚麼特色?圖文並茂,輕鬆談論香港飲食文化與歷史。這章節中很多食肆名字耳熟能詳,其中高級西餐廳太平館是有過百年歷史的華人西餐廳,時至今日仍然屹立不倒,現由第五代傳人徐錫安掌管。」

星島日報Art Can推介全文

《霓虹艷色 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新書是2018年推出《霓虹黯色 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一書的延續,作者郭斯恆重新編寫並增加資料,是喜愛街道文化和霓虹招牌美學的讀者最佳讀物。

《霓虹艷色》的成書關鍵在於南華霓虹燈電器廠有限公司。南華是香港最早霓虹燈製造公司之一,作者和研究團隊多次到訪南華,將其捐贈的多張手稿整理成書,其中以佔比最多的食肆招牌手稿為主題,探討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飲食文化。,從而更多的人變得偏執和拒絕更新認知體系,大部分網絡爭吵都不是基於議題本身,而是情緒的發洩和對自我認知的偏執維護,這樣的爭吵毫無意義。與其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不如專注點眼前事,多吃多讀多下廚,熱愛飲食本身,而不是它帶來的附加價值,才是享受飲食的不二法門。」


《霓虹艷色——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
作者:郭斯恆
頁數:408頁
定價:$398
(初版送霓虹招牌手稿1:1原大複製本)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棄「醫」從「工」的成功案例
棄「醫」從「工」?望子成龍的亞洲父母,大多都會希望子女從事醫生、律師等專業,寄願他們能過上高薪厚職的生活。已逝港大享譽國際的土木工程和計算力學專家張佑啟教授的家庭也不例外。張佑啟1953年畢業於皇仁書院,手握三科優、全港第六名的成績。為滿足父親的期望,張佑啟入讀港大醫學院,卻一直心繫工程。
Skip to content
【360 全方位生活集智】《飲食香港》作者張展鴻專訪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展鴻大學階段留學日本,在千葉大學主修社會學,後來為何會踏上人類學研究的路?作為一個人類學學者,他對日本社會有什麼觀察?張展鴻教授在今次專訪裡和大家一一分享。
Skip to content
涼茶,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智慧
五花茶、廿四味、雞骨草……居住在嶺南地區的人,都對這些涼茶的名稱耳熟能詳。因着從晚清至民國初年省港澳內的人口流動,很多嶺南地區的傳統行業陸續進駐香港,當中包括涼茶舖。涼茶原本在鄉野中是家家戶戶自行煮製的保健飲品,因19世紀末移民來港的人大多以成年男性為主,沒有地方或時間自行煮涼茶,故踏入20世紀,涼茶舖成為了社會中的新興行業。
Skip to content
足球迷必讀:「香港一代球王」張子岱的一生
身為足球迷的你,知道「香港一代球王」張子岱的故事嗎? 張子岱出生於日軍佔領時期,在中小學時已展現出高超的足球天份。成年後更遠赴歐洲加盟英格蘭甲組勁旅,成為第一位在歐洲頂級聯賽創下入球紀錄的香港人。 此後,張子岱有沒有繼續在球場上發光發亮?退役後,張子岱的傳奇人生又有怎樣的變化? 由李峻嶸所著的《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增訂版)》探討在冷戰、國共於台灣海峽兩岸對峙下,足球如何反映當時的政治社會形勢和影響香港居民的身分認同,張子岱的傳奇故事亦輯印其中。 《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增訂版)》為YouTube頻道Mr. Atom 原子檔案上述影片的資料來源 《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增訂版)》作者:李峻嶸定價:$10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噴鼻新冠疫苖的成功原來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港大與北京萬泰生物、廈門大學從研發到應用,利用高度減毒流感病毒作為載體製作抗原的噴鼻疫苗,這一路是如何走過來?原來這要追溯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的求學經歷,以及前人在三十多年前推動港大與內地大學交流所播下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