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梅姐與香港,不一定是歌頌或批評,可以是有 N種方式。
「當年香港在開放與保守之間的曖昧,亦是另一講者海邊欄的報告主題。他指出梅姐的「壞」、「頹」及「獨立」的特質挑戰父權,同時,她又表明渴望傳統的戀愛。海邊欄觀察到當年傳媒既把梅姐寫成是新時代的自由女性,同時又強調她賢淑及保守的一面。她的形象是多重論述角力的結果,反映了社會的矛盾;這種「分裂」必須被還原,我們才能看清當年的梅姐與香港。」

梅姐其人其事與其作品,在現時看來是「空前的成功、不能超越的經典」。實際上,梅姐的不少首本名曲、演藝表演及私生活都曾惹起外界爭議。《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的編者李展鵬在2024年1月3日參與香港大學的梅艷芳研討會,從歌曲及影視作品、以及各方媒體報道探討梅姐的多樣與獨特性,並從梅姐身上看回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的香港流行文化,反思現今香港娛樂產業的發展。
「梅艷芳的人生,以及她所代表的香港故事,並不只是博物館的文物,而是可以成為今天香港的思考資源與前進動力,並為香港未來提供一種可能性。」(出自《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序言)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
作者:李展鵬、卓男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演戲最重要的是甚麼?
「表演藝術最重要是Honest。」謝君豪曾在《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一書提及,就讀演藝學院的三年時光對他的演藝生涯影響甚大,其中最能啟發他的就是毛俊輝教授的「Basic Acting」。
Skip to content
王家衛 x 陳勳奇、徐克x 黃霑,盤點歷代香港電影音樂創作的最佳拍檔!
真實的香港電影音樂創作現場,導演與作曲家是如何合作的? 「夥伴模式」(partnership mode)是導演及作曲家的合作模式之一,意指作曲家和導演於音樂創作過程中緊密交流及較勁,達至雙贏局面。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和陳勳奇的較勁非常有趣:王家衛說陳勳奇是個「知道畫面該怎樣和音樂配合」的作曲家,但他仍然會把陳氏交來的音樂「重新調換次序」;陳勳奇也表示混音甚至上映版本,往往和導演一起決定的版本不一樣:「王家衛很相信自己一套,這其實也是配樂有趣的地方,有些東西很主觀。」 黃霑為徐克電影的音樂作曲時均寫下非常詳盡的配置筆記(spotting notes),顧及音樂與畫面配合的變化,但偏偏徐克卻到最後也在改劇本及加拍,最後混音期都常常改變心意。黃霑曾表示:「我們就這樣開始合作,但苦難跟著來了」。不過徐克也催生了不少令黃霑非常滿意的音樂,兩人亦整整合作了十年。 可見香港電影的音樂成就不只是作曲家的功勞,而是一個更加複雜、多層次的創作世界。由羅展鳳和張志偉合著的《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以二十多位電影人的口述歷史,在工業架構上呈現香港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推薦閱讀 1.《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羅展鳳、張志偉 合著頁數:232頁定價:$188 按此線上購買 2.《王家衛的映畫世界(2015版)》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策劃;黃愛玲、潘國靈、李照興 主編頁數:232頁定價:$19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梅艷芳》編劇吳煒倫專訪:比起編寫和執導,這件事更困難?
拍攝一代女星的傳奇故事、秏費八十多組戲的巨額投資、找新人做主角、動作導演及編劇首次著手製作文藝片……疫情期間上映的《梅艷芳》,就是在這樣充滿未知數的情況下誕生。能在劣境中綻放耀眼光芒,對導演梁樂民及編劇吳煒倫來說,不只是職涯上的一大成就,更是好好傳承香港的故事。
Skip to content
新光戲院的結業,意味着什麼?
近20多年來因租約問題屢傳結業的新光戲院,終要熄燈落幕。不論你有否進內欣賞過演出、是不是北角人,想必也對大廈外牆那塊延伸至馬路半空的新光霓虹招牌不感到陌生……
Skip to content
鄧麗君逝世30週年:從世紀偶像到不朽傳奇
1995年5月8日,歌壇巨星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去世,享壽42歲。自14歲出道以來,鄧麗君便以超過4800萬張的唱片銷量,成為華語樂壇難以超越的傳奇。 鄧麗君憑藉出眾的語言天分,以中文、粵語、日語等多語種演唱打破文化壁壘。在改革開放初期,鄧麗君的歌聲以非官方渠道跨越海峽,成為一代人的精神慰藉。從王菲的致敬專輯到唐朝樂隊、黑豹等搖滾樂隊的改編演繹,她的音樂持續滋養不同世代的音樂人,成為世界流行樂壇的不朽偶像。 鄧麗君生前雖從未踏足內地,但其甜美曼妙的歌聲早已響遍神州,構築一代華人的情感共鳴。由朱耀偉教授、馮應謙教授及夏妙然博士合著的《鄧麗君:漫步人生路》從演藝生涯、造型服飾、偶像文化及好友對談四方面入手,剖釋她對香港流行文化及樂壇的發展帶來的影響,以此紀念這位世紀偶像: 時空流轉.天籟長存:鄧麗君的永恆歌聲 由朱耀偉教授撰寫,從鄧麗君11歲參加歌唱比賽說起,紀錄及分析她如何由「神童歌女」到「永恆情人」,同時回顧七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盛景。 女性時尚風:文化與社會衝擊 由馮應謙教授撰寫,由鄧麗君的造型服飾入手,探討當時女性的社會形象,以及如何透過衣著打扮衝破社會界限。 鄧麗君歌迷會和偶像文化 同樣由馮應謙教授撰寫,記錄歌迷會如何聯繫不同界別的人共同為偶像應援,分析偶像文化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如何延續至今。 我只在乎你——嘉賓好友對談 由夏妙然博士撰寫,訪問與鄧麗君在音樂發展和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十四位人士,分析七八十年代的歌手及背後的創作團隊,如何成為文化中介人,將日語歌曲製作帶入香港樂壇,並透露鄧麗君在水銀光外的一面。 《鄧麗君:漫步人生路》作者:朱耀偉、馮應謙、夏妙然開度:140 mm × 210 mm定價:$158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