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是否只令你想起復活蛋、兔子,還有長假期?

3月29日是耶穌受難節,也是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在不少傳統節日都被蓋上濃厚商業色彩的當下,節日本身的意義逐漸被人遺忘,復活節亦不例外。

復活節是基督教的節日,基督教徒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展現神蹟死而復生。為了紀念耶穌復活,教徒將當天定為復活節,並流傳至今。後來,基督教成為世界主流宗教之一,復活節隨之傳播至世界各地。

1900年5月27日四位中華殉道者晉品真福,巴黎外方傳教會中華殉道者系列之一,印製於1930年代。
中華聖母,奧地利耶穌會賬房獻縣教區五彩系列之一,印製於1930年代。
耶穌會在瓦訥聖沙勿略學院創辦的海州初學院,印製於1949年。

基督教歷史源遠流長,以其為分支的天主教、東正教及新教三大主流教派更曾在古代中國傳播一時。由姚鵬與陶建平所著《往訓萬民——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以清末民國傳教會印製發行的大量明信片作為載體,採取一個全新角度呈現和編排中國基督教的視覺歷史,勾勒天主教百年間在華的傳播和發展、以及聖像藝術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


《往訓萬民: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
作者:姚鵬、陶建平
出版日期:2024年1月
定價:$4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書摘】香港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探尋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的江西之行
2024年4月,我應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和南昌大學的邀請,首次踏足江西省,七天的行程,遊歷了省會南昌市、上饒市、景德鎮市和廬山,讓我深刻體會到《千里江山圖》所畫的江西美景和這片土地的深厚人文淵源,真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用一週時間去探索江西,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這次訪贛(江西省簡稱)之行只集中在最為人熟悉的江西獨特景點和利用當地自然、人文資源打造的新旅遊景區。在自然風光方面,有令詩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廬山,有峰林奇觀的三清山,有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歷史遺產方面,有震驚世界考古界的漢代海昏侯遺址,有以王勃《滕王閣序》而聞名四海的滕王閣,有千年瓷都景德鎮的御窯遺址,有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朱耷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在景區建設方面,有以峽谷崖壁為特色的望仙谷,有依山而建的徽派古村篁嶺,有以婺女飛天傳說為文化背景的婺女洲度假區,有活化陶瓷工業遺址打造的陶溪川文創基地。這些商文旅的項目,充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發展經濟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令我感受特別深刻的是“小平小道”這條約1500米連接鄧小平先生在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間在拖拉機廠工作,每天往返居所的小路。有說這是鄧小平先生設計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要思想的萌芽地,不知道“一國兩制”這開創性的偉大構想,是否也誕生在這條小道上呢? 要深刻領略江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符合今天遊客追求的深度旅遊,我們需要一部不一樣的旅遊指南。朱虹教授的《何以江西》,就是一部在梳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創作的集風景、地理、歷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於一體的難得作品。朱教授自2010年起在江西工作,先後任省政府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目前是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會長和南昌大學的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他文學底蘊深厚,博學多思,著作甚豐,並擁有傳媒人的敏感觸覺和適合大眾、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我有幸在參訪江西期間聆聽他講江西的好故事,我深信《何以江西》一書定能講好“江西故事”! 徽派古村篁嶺| 付志勇 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2024年4月 《何以江西》作者:朱虹頁數:240頁開度:185 x 255 mm定價:港幣25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HK01】被西方誤讀的台灣問題
前任中國台灣領導人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只以百分之五十六的選票稍勝。落敗的反對黨國民黨在立法院選舉下選票差距不足百分之一。為什麼媒體報道依然不停說台灣討厭大陸?法國作家塞爾日·貝爾蒂在《西方誤讀的中國》把台灣比作「之於法國的科西嘉島」,並從歷史、軍事、經濟及政治立場分析,歸因西方國家視台灣為「中國推動民主化的實驗場」。
Skip to content
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
新年伊始,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該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望見未來的脈絡?
Skip to content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博士推薦:《跨學科的思想史》
王汎森教授是當代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者,專長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跨學科的思想史》,則是以王汎森教授的學思經歷及成就為基礎而推出。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暨主編涂豐恩博士對《跨學科的思想史》如此評價:「《跨學科的思想史》觸及了眾多課題,也呈現作者對於研究方法的思考。王教授在書中並不拘泥於某一學派或研究方法,反而一再強調史無定法,歷史如風,『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人要怎麼捕捉風的形狀呢?歷史學者也是如此,因此更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歷史課題,借用各種思想資源來挖掘新的問題——這也是本書書名的意涵。 本書幾個觀點和比喻特別有啟發性。比如,王教授一再強調,不能把歷史想成是單線前進,需要聽見歷史中的『主調』與『低音』。近代以來的思想史著述往往太過著眼於主調(比如對於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關注),而傾向把歷史簡單化、樣板化,忽略了無法被放進主流歷史框架中的角色。事實上,一個時代的眾多思想因素往往會多方激盪,往復來回,既彼此競爭,又相互影響,猶如棋盤對弈。歷史學者必須具有全局觀,著眼整個棋盤的動態。 王教授也提到『史事的邏輯』與『史家的邏輯』之間的落差。正所謂『有知』之人無法想像『無知』的狀態,歷史學者往往很難不被後見之明所影響。一旦知道結局,所有細節都理所當然的向終點奔去,就忽略了歷史過程中的各種偶然與意外。歷史的主流未必是一夕之間成形,有時是涓滴溪流,逐漸累積,因為某個機緣,化為滔天洪水。若沒聽見歷史中的低音,往往就無法理解或誤解歷史的動態。 歷史研究並非門檻特別高的學問,但一份研究的好壞、是否能有廣泛的影響力,最終往往取決於是否能以小見大,把握著複雜歷史局面的關鍵。」 《跨學科的思想史》王汎森著、謝偉傑編開度:140mm × 210mm頁數:208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源於漢代,由於漢代人對元宵節的起源說法不一,因此也被稱為「上元」、「元夜」及「元夕」:一說是漢文帝成功平定皇室內亂,正月十五從此定為與民同樂日;另一說法是漢武帝在一次病癒後祭神感恩,讓黑夜燈火通明。還有一說是東漢時明帝信佛,下命晚上在宮內「燃燈表佛」,士族、庶民紛紛仿效後漸成習俗。隋唐時代,元宵演變成「鬧元宵」(即盡情慶祝春節最後幾天)的「花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