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完飯打返兩圈,發個新年財!」說到新年的必備節目,當然少不了打麻雀。可是麻雀背後的軼聞趣事,你又知多少?

麻雀牌始於明代,五口通商後才流行全國以至歐美等地。清未時,香港製造的麻雀牌是主要出口商品,可謂是麻雀賭博的「基地」。

1867年,港英政府放寬賭禁,麻雀館即以俱樂部(會所)的形式出現及營運。初期的麻雀館以每一「圈」的形式收費若干,並採取「同等沾惠」方式經營,為每位來賓免費提供香煙,如玩三個門風以上,來賓的一切吃喝將全由「頭家」(即現今的麻雀館莊家)找數,完全不觸及《賭博條例》,加上官民一致認為麻雀是傳統娛樂,故此麻雀館未被取締。

戰後初期,港英政府眼見麻雀館聲浪擾人,便授權警務處執法取締麻雀館。當時全港九的麻雀牌老闆都自動請願,如提出取消通宵營業和限制未成年人士進內等持續營運,結果不少麻雀館獲發牌照。發放牌照的過程中由於港英文化差異,麻雀館被誤譯為Mahjong School(「麻雀學校」),從此便有了這個帶點玩味的暱稱。

麻雀館由此時開始遵照各種規定,同時亦乘機改變收費辦法,改為「食糊」的抽水,銀碼視牌局大小而定。以1元牌局為例,無論吃甚麼糊都是抽水4毫。表面上較從前似乎沒有多大分別,實則長莊過莊常換門風,抽水自然增加許多。麻雀館收益增加,裝修也變得富麗堂皇,有些更聘上印籍或巴籍的司閽者駐足守候,麻雀館的數目年年增加。

香港開埠以來,賭博招式五花八門,麻雀牌、天九牌、賽馬應有盡有。《香港賭博簡史》回望香港的賭博發展,探討本地賭博如何從過去的惡性毒藥變成今天大眾的消閒娛樂。


《香港賭博簡史》
作者:魯金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信報】殯葬業研究學者劉銳業 細說海葬文化及遺體運送
海葬歷史源遠流長,但於華人社會仍屬一種新興的殯葬方式。香港最早期的海葬服務是怎麼樣,與現時有甚麼分別? 「殯儀業界人士告訴我,這個服務在最早的時候,船上並沒配設撒灰管道(編按:也沒現在附設的水中可降解骨灰袋),結果骨灰很容易被吹回頭。這時一些師傅就會說:『是不是先人不想走呢?』及後,當管道出現了,由於易被海水沾濕,骨灰袋有時黏着管道不動,所以人們加用一支棍,才能把骨灰袋推下海中。後者,其實感覺有少許不尊重。」 漁民「生」於海,是否也會「葬」於海?為何海葬被視為「綠色殯葬」?現時政府的海上撒灰服務,有進步空間嗎?「漁民墳場」又是怎樣一回事? 信報專訪全文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的作者之一劉銳業將於信報訪問中解開大眾對海葬的迷思!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梁偉強, 劉銳業, 馬淑茵ISBN:9789620451232港幣定價:$128出版日期:2023年3月
Skip to content
迷思破解: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是否英治時期遺下的遺產?
今時今日,香港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受保障,是否如大部分人所認爲,是英國法治的重要遺產呢?香港法律制度是建立在殖民時期英式法治體系的基礎上,即普通法(common law)。此法系著重案例參考,因此很依賴審判者公平公正的判決。然而當審判者的權力開始凌駕於法律之上,所謂「自由」究竟誰來定義?
Skip to content
《爸爸》電影原型:恐懼,有可能止於了解嗎?
1982年6月長沙灣元州邨,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多年的28歲男子,因沒有按時覆診和服藥而病情復發,殺害家中母親和妹妹後繼而用刀傷及邨內幼稚園多名師生,最終引致6死44傷,當中4名死者是小童。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精神科PFU (Priority Follow Up)的制度因而誕生:經醫生劃分有暴力傾向的病人,要強制覆診,出院的話亦要經多重程序,以防範暴力事件於未然。
Skip to content
【信報】新聞學者梁偉賢20年鑄一劍 「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傳記出爐
「Little by little,bit by bit,這個信念影響我一生,最偉大的事情都是一步步累積而成。」 新聞學者梁偉賢前後用時20年撰寫《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詳盡紀錄了李曾超群的一生。 為求真實立體,作者進行眾多訪問,其中與李曾超群的專訪、深談、閒聊、活動中的觀察,就接近百次。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新世界發展的未來?
繼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宣佈辭任後,新世界再向母企出售旗下股份。在80年代初,新世界發展完成尖東海傍的新世界中心發展計劃,市值一度超越長實、新地而成為華資地產公司的龍頭股。可是,今次並非是首次新世界遇上財政危機。80年代末,新世界便曾因收購失利一度負債近90億,當時創辦人鄭裕彤是如何帶領新世界發展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