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完飯打返兩圈,發個新年財!」說到新年的必備節目,當然少不了打麻雀。可是麻雀背後的軼聞趣事,你又知多少?

麻雀牌始於明代,五口通商後才流行全國以至歐美等地。清未時,香港製造的麻雀牌是主要出口商品,可謂是麻雀賭博的「基地」。

1867年,港英政府放寬賭禁,麻雀館即以俱樂部(會所)的形式出現及營運。初期的麻雀館以每一「圈」的形式收費若干,並採取「同等沾惠」方式經營,為每位來賓免費提供香煙,如玩三個門風以上,來賓的一切吃喝將全由「頭家」(即現今的麻雀館莊家)找數,完全不觸及《賭博條例》,加上官民一致認為麻雀是傳統娛樂,故此麻雀館未被取締。

戰後初期,港英政府眼見麻雀館聲浪擾人,便授權警務處執法取締麻雀館。當時全港九的麻雀牌老闆都自動請願,如提出取消通宵營業和限制未成年人士進內等持續營運,結果不少麻雀館獲發牌照。發放牌照的過程中由於港英文化差異,麻雀館被誤譯為Mahjong School(「麻雀學校」),從此便有了這個帶點玩味的暱稱。

麻雀館由此時開始遵照各種規定,同時亦乘機改變收費辦法,改為「食糊」的抽水,銀碼視牌局大小而定。以1元牌局為例,無論吃甚麼糊都是抽水4毫。表面上較從前似乎沒有多大分別,實則長莊過莊常換門風,抽水自然增加許多。麻雀館收益增加,裝修也變得富麗堂皇,有些更聘上印籍或巴籍的司閽者駐足守候,麻雀館的數目年年增加。

香港開埠以來,賭博招式五花八門,麻雀牌、天九牌、賽馬應有盡有。《香港賭博簡史》回望香港的賭博發展,探討本地賭博如何從過去的惡性毒藥變成今天大眾的消閒娛樂。


《香港賭博簡史》
作者:魯金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透過香港第一位報人,探討當時華人社會發展
報紙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至國際事務小至廣告業務,我們都習慣了從報紙接收資訊。但我們又有沒有想過第一份針對華人的中文報紙為何會出現?由誰提出辦報?辦報之後華人生活又有何改善?
Skip to content
香港掌故必讀:最新出版魯金作品集
論及香港掌故,怎能不說魯金?「魯金作品集」系列叢書涵蓋生活、賭博、粵曲、街道歷史、廟宇文化等範疇。最新出版的《香港歷史掌故叢談》、《香港民生掌故叢談》以及《香港社會掌故叢談》由個人生活、社會脈絡以至過往歷史各方面的掌故軼聞,重現香港百年來的社會百態: 【歷史回顧】《香港歷史掌故叢談》探究正史以外的傳說奇聞除了記錄「香港淪陷與重光」、「國父孫中山訪港」等重要史事,《香港歷史掌故叢談》亦收錄了讀者意想不到的香港掌故:稱霸水域的海盜張保仔、發現於萬宜水庫的古沉船、二十世紀早期的裸體運動,為香港的故事增添了傳奇一筆。 頁數:312頁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4月線上購買:https://bitly.cx/2O23 【生活痕跡】《香港民生掌故叢談》從生活四周發掘有趣史事集「衣食住行」於一身,囊括了香港人生活上各層面的掌故,例如中西食肆、新春習俗、食水供應等。此外,魯金亦就個人觀察發掘不少鮮為人知的史事,如清代時香港下雪的天文現象,對屬於亞熱帶氣候的香港甚為罕見。 頁數:328頁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4月線上購買:https://bitly.cx/YSyM 【社會脈絡】《香港社會掌故叢談》以小大見小洞悉香港社會發展《香港社會掌故叢談》概述一切有關社會發展的範疇,包括人口統計、教育面貌、公共政策以至社會安全等,改用宏觀角度觀察港人生活。 頁數:280頁定價:$108出版日期:2025年1月線上購買:https://bitly.cx/rxm8c
Skip to content
【明報】把歷史捧在手中 明信片上看香港變遷
「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香港的東西?因為這裏的特色就是開山填海,每10年必定會出現轉變。」從明信片映照的,是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浮光掠影的定格。 由張順光、陳照明、譚家齊所著的《從暗淡到絢爛:看得見的港島故事》,收入逾百張有關香港島的歷史照片、明信片,由黑白影像以至彩色圖景,詮釋這些異常珍貴的小幅背後,城市建築以至自然山海的發展變化。 《從暗淡到絢爛:看得見的港島故事》作者:張順光、陳照明、譚家齊頁數:216頁定價:$17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歷史系教授大力推薦:《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1842-1997)》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譚家齊閱畢後大力推薦:「世界上沒有不管控言論的政府,因為人心的向背與國際的形勢,是有機會被輿論扭轉的。以檔案及報章等堅實史料為據,吳海傑不只闡明港英政府一直對報章、教科書,乃至課室言論,皆有隨地緣政治調節鬆緊的審查,更要解殖民政府賜予言論自由之迷:只是到九七回歸前幾年,當局才突改百多年來的政策,令本港市民對過去的生活產生錯覺。這本講殖民政府審查制度的『調查報告』,指示我們『噤若寒蟬』才是異族統治的常態,也淡淡的道出『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端賴政府與市民能否同心守護可自由表達的空間。」
Skip to content
【明報】金手指達人鄭宏泰 一改大亨傳記風格 寫佳寧神話 透視舊香港
電影背後的香港故事,也值得我們深思細味。 「不論是陳松青、何東,還是利希慎等權貴,讓他們發家致富的那個香港,都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社會學強調社會結構,鄭宏泰說談上世紀富人,不能不談當時的「暴發戶社會」:「1980年代的香港,跟今天相差很遠,有政府刑事檢控專員貪了很多,也有法官有貪污嫌疑。那時候人只向錢看,道德操守相當低,不是廉潔社會。」」 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多個獎項的《金手指》,改編自真實罪案「佳寧案」。「佳寧案」作為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商業詐騙案,一度引起社會轟動,當中涉及的商業操作,以及背後的來龍去脈是怎麼樣? 明報專訪全文 1983年7月19日,新界大埔發現一具男屍,警方列作謀殺案處理,並迅速拘捕了疑犯,卻沒料到案件牽連層面極廣,矛頭更指向當時炙手可熱的佳寧集團領軍人陳松青。陳松青身份背景神祕,資金來源成謎,佳寧在短短幾年間冒起,從默默無聞的中小企業,搖身一變與不少老牌英資洋行、華資巨企分庭抗禮;又因為一宗命案,揭發出一環扣一環的違法商業操作,導致清盤破產,「佳寧案」成為了香港歷史上訴訟時間最長、牽連最廣的商業詐騙案,陳松青最後亦鋃鐺入獄。 由鄭宏泰與李潔萍的《金手指》以十八個章節盡可能還原事件的來龍去脈,了解佳寧最後掉進死局的關鍵所在,同時亦嘗試從代理人理論的角度,分析幕後或者另有操盤力量的可能性。 《佳寧神話–陳松青的造神毀神》作者:鄭宏泰、李潔萍出版日期:2024年4月定價:$148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