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不僅是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新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亦是中國「情人節」。到底元宵節是怎樣發展起來,到後來又為什麼會演變成情人節?
元宵節源於漢代,由於漢代人對元宵節的起源說法不一,因此也被稱為「上元」、「元夜」及「元夕」:一說是漢文帝成功平定皇室內亂,正月十五從此定為與民同樂日;另一說法是漢武帝在一次病癒後祭神感恩,讓黑夜燈火通明。還有一說是東漢時明帝信佛,下命晚上在宮內「燃燈表佛」,士族、庶民紛紛仿效後漸成習俗。隋唐時代,元宵演變成「鬧元宵」(即盡情慶祝春節最後幾天)的「花燈節」。
古代社會設有「宵禁」,一般民眾在晚上必需留在家中,不能隨意外出走動。唯獨在元宵前後幾天,「宵禁」將會短暫撤銷,不論男女皆可在晚上外出,參與賞燈、猜燈謎等活動,以及欣賞各種街頭表演及賣藝。因此,元宵節在傳統及保守的唐代社會中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往往都會吸引大批民眾外出夜遊,男男女女此時也有了彼此交往結識的機會。
於是,文人筆下出現了不少男女在元宵節相識、交往的浪漫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詩句,少不了出自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生查子.元夕》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以及同代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千古傳誦下來,元宵節便成為了中國人的情人節。
部分內容輯錄自《節日和習俗》
節日和習俗
作者:陸人龍、鄧少冰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許倬雲:「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
2024第六屆「唐獎」漢學獎得主,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晚年力作《經緯華夏》的全新繁體增訂版! 圍繞「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這一發端,許先生以九十高齡迎難而上,八易其稿,結撰出一部華夏文明從成長成型的傳記。是次增訂版更加入許先生親撰的兩篇約二萬字長文: 《經緯華夏(繁體增訂版)》作者:許倬雲頁數:310頁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博士推薦:《跨學科的思想史》
王汎森教授是當代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者,專長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跨學科的思想史》,則是以王汎森教授的學思經歷及成就為基礎而推出。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暨主編涂豐恩博士對《跨學科的思想史》如此評價:「《跨學科的思想史》觸及了眾多課題,也呈現作者對於研究方法的思考。王教授在書中並不拘泥於某一學派或研究方法,反而一再強調史無定法,歷史如風,『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人要怎麼捕捉風的形狀呢?歷史學者也是如此,因此更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歷史課題,借用各種思想資源來挖掘新的問題——這也是本書書名的意涵。 本書幾個觀點和比喻特別有啟發性。比如,王教授一再強調,不能把歷史想成是單線前進,需要聽見歷史中的『主調』與『低音』。近代以來的思想史著述往往太過著眼於主調(比如對於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關注),而傾向把歷史簡單化、樣板化,忽略了無法被放進主流歷史框架中的角色。事實上,一個時代的眾多思想因素往往會多方激盪,往復來回,既彼此競爭,又相互影響,猶如棋盤對弈。歷史學者必須具有全局觀,著眼整個棋盤的動態。 王教授也提到『史事的邏輯』與『史家的邏輯』之間的落差。正所謂『有知』之人無法想像『無知』的狀態,歷史學者往往很難不被後見之明所影響。一旦知道結局,所有細節都理所當然的向終點奔去,就忽略了歷史過程中的各種偶然與意外。歷史的主流未必是一夕之間成形,有時是涓滴溪流,逐漸累積,因為某個機緣,化為滔天洪水。若沒聽見歷史中的低音,往往就無法理解或誤解歷史的動態。 歷史研究並非門檻特別高的學問,但一份研究的好壞、是否能有廣泛的影響力,最終往往取決於是否能以小見大,把握著複雜歷史局面的關鍵。」 《跨學科的思想史》王汎森著、謝偉傑編開度:140mm × 210mm頁數:208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薦】唐詩讀本的又一寫法:《蔡宗齊講唐詩》
唐詩是中國文學中最受關注的韻文範疇,由宋人詩話下逮今人研究數量繁富。也許因為古今說詩者眾,當代的唐詩專著較易落入陳陳相因的窠臼。美國漢學界知名學者蔡宗齊教授日前推出《蔡宗齊講唐詩》一書,標舉「假若沒有一些真知灼見,只是照本宣科地介紹他人的觀點、見解,我覺得對不起讀者的寶貴時間」,在選詩與編排兩方面,確實一新讀者耳目。 選詩方面,書中七十二首詩作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但作者卻精於擇取特別的角度切入:提起王維,一般會想起他的近體詩,蔡教授卻選入〈藍田山石門精舍〉,嘆其「精湛的造詣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寂寞了千百年」;不同於《唐詩三百首》之只錄韓愈七古四首,作者分別選入韓愈〈聽穎師彈琴〉、〈調張籍〉兩首五古韓詩,並稱後者「排山倒海的氣勢,是沒有哪一首五古能比得上的」。看似細描淡寫的選詩與定調,其實是高見卓識的表現。 編排方面,本書不執於以時序先後作簡單的組織,而是圍繞某一論題精意排佈。例如用〈春望〉、〈江漢〉、〈登岳陽樓〉、〈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終南山〉、〈漢江臨眺〉六詩,探討五律氣象何以成;先舉〈積雨輞川莊作〉揭示七言與五言的根本區別,再以〈古意〉、〈黃鶴樓〉、〈登高〉三首,參與古代詩論家「七律第一」之爭的討論;藉杜甫同題材的〈夢李白〉兩首及〈天末懷李白〉,比較古詩、律詩各自在藝術上的特色。在作者巧手編織下,書中七十二首唐詩成為一個龐大的、多層次的網絡,展現出圓覽唐詩發展的廣闊視野。 《蔡宗齊講唐詩》作者:蔡宗齊頁數:280頁開度:135 × 210 mm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按此查看師生專享優惠 (截止2025年7月11日)
Skip to content
回到現實:金庸武俠小說世界的名山大川
金庸的武俠小說世界裏,出現過無數壯觀的名山大川,你到訪過幾多個? 金庸的武俠世界,縱橫東西南北,甚至跨出國門。從西域崑崙山到東海桃花島,從江南水鄉到塞北荒漠,從太平洋孤島到中亞古國。翻開地圖,我們會驚歎金庸的江湖世界跨越極廣極深,一眼萬里,驚艷世人。 《金庸小說裏的中國地理》作者:邱逸、顏宇翔頁數:248頁定價:$9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藝術家吳歡趣談繪畫 暢聊吳氏家族園林往事
「中國的收藏離不開園林。」 古代園林雲集各方江南才子吟詩作對、飲酒作樂,因此現今不少極具文化價格的書畫題字,都與園林甚有淵源。中國文化世家宜興吳氏以園林起家,明朝時坐擁三十座園林,歷五百年至今依然人才輩出,活躍於文化及藝術界別。 適逢《吳氏止園:跨越大洋的藝術傳奇》出版之際,四位吳氏近代書畫家的作品日前於香港集古齋展出,當中吳氏後人兼著名書畫家吳歡更親臨現場分享繪畫心得和家族故事,印證書中記載的家族史事。 橙新聞專訪全文 《吳氏止園:跨越大洋的藝術傳奇》始於中國繪畫與園林藝術的研究,歸於吳氏家族故事的述說,將「中國園林藍本」止園及宜興吳氏在歷史文化上生生不息的家族案例同時展現於讀者眼前。 《吳氏止園:跨越大洋的藝術傳奇》作者:劉珊珊、黃曉出版日期:2024年3月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