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中國華南地區的中心。但由於嶺南天氣炎熱,叢林遍佈,加以偏處南陲,遠離中原,所以由秦至漢朝,嶺南和中國的關係只是政治上的縻服,未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自三國鼎立,孫吳為達到「進可攻,退可守」,設法將其勢力向南方伸展,便分出交州部分領土建置廣州。此後,六朝皆用「廣州」作為行政區域的名稱。及至晉朝,隨著八王之亂及永嘉之亂的爆發,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大亂局面,當地漢人為避戰亂,被迫大規模南遷。於是,廣州的人口得以增加。南來的漢人帶來了高度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使廣州的開發步伐日見加速。六朝政權對廣州的牢牢控制亦使廣州逐漸漢化,成為中國南方第一大港。

如無六朝時期的多方經營,廣州也不會從原始草昧的環境發展為對外交通經濟中心。《六朝時期廣州的開發》論述廣州處於魏晉六朝由開發至繁盛的過渡期,並旁及六朝時期廣州的吏治、少數民族的漢化、海外交通和貿易等議題。


作者簡介

古紹璋(1950–1984)

廣東中山人,出生於香港。1963年入讀英華書院。1970年參加香港大學入學試,中史科考獲A級。1973年於香港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隨即留在母校念碩士、兼任助教,並追隨香港大學中文系金發根老師研究魏晉南北朝史。1975年9月,返母校英華書院任教中國語文、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科。碩士論文〈六朝時期廣州的開發〉於1980年獲通過,取得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82年獲教育署委任為中國歷史科課程委員會委員。1984年5月病逝於香港。


編校者簡介

古競豪(1983–)

父古紹璋,外號古夫子,天主教徒。1995年入讀英華書院,2001年轉往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就讀。200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語文教育系,論文題目為〈如何從字詞教學提升中學生的古文理解能力〉。2011年修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碩士論文〈甲骨文與商代祭祀樂器〉於2014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取得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學中文及普通話科老師。


《六朝時間廣州的開發》
古紹璋原著、古競豪編校
開度:140mm × 210mm
頁數:216頁
定價:港幣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藝術家吳歡趣談繪畫 暢聊吳氏家族園林往事
「中國的收藏離不開園林。」 古代園林雲集各方江南才子吟詩作對、飲酒作樂,因此現今不少極具文化價格的書畫題字,都與園林甚有淵源。中國文化世家宜興吳氏以園林起家,明朝時坐擁三十座園林,歷五百年至今依然人才輩出,活躍於文化及藝術界別。 適逢《吳氏止園:跨越大洋的藝術傳奇》出版之際,四位吳氏近代書畫家的作品日前於香港集古齋展出,當中吳氏後人兼著名書畫家吳歡更親臨現場分享繪畫心得和家族故事,印證書中記載的家族史事。 橙新聞專訪全文 《吳氏止園:跨越大洋的藝術傳奇》始於中國繪畫與園林藝術的研究,歸於吳氏家族故事的述說,將「中國園林藍本」止園及宜興吳氏在歷史文化上生生不息的家族案例同時展現於讀者眼前。 《吳氏止園:跨越大洋的藝術傳奇》作者:劉珊珊、黃曉出版日期:2024年3月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歷史學家王汎森榮獲2023年宏博研究獎!
恭喜臺灣歷史學家王汎森早前榮獲德國宏博基金會的2023年宏博研究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 宏博研究獎創立於1972年,是德國頒授給境外國際學者的最高榮譽之一,旨在推崇獲獎者的終身學術成就,表彰在學術研究上提出重要基礎發現、新理論,或是在所屬學門已具有長遠影響,並且在未來可能繼續發展卓越研究成果的學者。王汎森博士主要研究範圍是思想文化史、學術史、史學史,關注的時間是從明清到民國時期,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等。
Skip to content
【灼見名家】《經緯華夏(繁體增訂版)》以圍棋劫爭比喻華夏文明存續法則 
在書中作者以圍棋裏的「劫爭」比喻華夏文明存續的弔詭法則。傷口即表示生機,五胡亂華後,北朝注入草原血性,重塑文明韌性;宋代向遼金稱臣卻換來經濟文化霸權,猶如棄掉三子卻屠龍的大局觀;鄭和下西洋看似虧損,實則為百年後的粟米蕃薯北伐,預埋農業革命火種。
Skip to content
以文字留下經典——田仲一成的中國傳統戲劇研究
來自日本的中國傳統戲劇專家田仲一成教授與世長辭,享年92歲。田仲一成教授出生於日本東京,195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後來對中國文學產生興趣,1962年完成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中國文學專業博士課程。 田仲一成教授以中國戲劇史為研究方向,並主張新舊結合,利用實地考察的方式彌補舊有文獻的不足,突破傳統中國戲劇史的研究局限。1983年,田仲一成教授以論文《中國祭祀戲劇研究》獲頒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其創新的研究方式更為中國學界帶來新風潮。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的宗族與演劇——華南宗族社會中祭祀組織、儀禮及其演劇的相關構造(上下冊)》是田仲一成教授從祭祀角度討論中國戲劇的經典之作,主要探討宗族祭祀習俗與華南地區的關聯。 田仲一成教授在此書中除了運用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譜牒學等研究方法,更走訪多個華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他曾在香港新界農村實地考察近三年半,前後訪問了十幾個墟市和村莊,歷時七年,亦考察了新加坡等南洋地區,拍攝了上千幅珍貴的照片。此書收錄其中12個實地考察實例和200多幅精選照片,並邀請了兩位日語翻譯專家錢杭教授和任余白先生譯文,確保此書的學術和收藏價值在中文譯本中得以保存。 《中國的宗族與演劇–華南宗族社會中祭祀組織、儀禮及其演劇的相關構造(上下冊)》田仲一成 著錢杭、任余白 譯開度:170 × 240 mm頁數:816定價:$32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書摘】香港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探尋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的江西之行
2024年4月,我應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和南昌大學的邀請,首次踏足江西省,七天的行程,遊歷了省會南昌市、上饒市、景德鎮市和廬山,讓我深刻體會到《千里江山圖》所畫的江西美景和這片土地的深厚人文淵源,真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用一週時間去探索江西,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這次訪贛(江西省簡稱)之行只集中在最為人熟悉的江西獨特景點和利用當地自然、人文資源打造的新旅遊景區。在自然風光方面,有令詩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廬山,有峰林奇觀的三清山,有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歷史遺產方面,有震驚世界考古界的漢代海昏侯遺址,有以王勃《滕王閣序》而聞名四海的滕王閣,有千年瓷都景德鎮的御窯遺址,有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朱耷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在景區建設方面,有以峽谷崖壁為特色的望仙谷,有依山而建的徽派古村篁嶺,有以婺女飛天傳說為文化背景的婺女洲度假區,有活化陶瓷工業遺址打造的陶溪川文創基地。這些商文旅的項目,充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發展經濟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令我感受特別深刻的是“小平小道”這條約1500米連接鄧小平先生在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間在拖拉機廠工作,每天往返居所的小路。有說這是鄧小平先生設計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要思想的萌芽地,不知道“一國兩制”這開創性的偉大構想,是否也誕生在這條小道上呢? 要深刻領略江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符合今天遊客追求的深度旅遊,我們需要一部不一樣的旅遊指南。朱虹教授的《何以江西》,就是一部在梳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創作的集風景、地理、歷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於一體的難得作品。朱教授自2010年起在江西工作,先後任省政府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目前是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會長和南昌大學的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他文學底蘊深厚,博學多思,著作甚豐,並擁有傳媒人的敏感觸覺和適合大眾、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我有幸在參訪江西期間聆聽他講江西的好故事,我深信《何以江西》一書定能講好“江西故事”! 徽派古村篁嶺| 付志勇 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2024年4月 《何以江西》作者:朱虹頁數:240頁開度:185 x 255 mm定價:港幣258元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