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有魚味,雞有雞味。」除了味道,食物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討論?

相信不少人對中華八大菜系都耳熟能詳,包括川菜、粵菜、湘菜……等,雖然港式美食不包含其中,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然而不少港式美食誕生的背後,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甚有關聯:

  • 「煎腸粉、煎釀三寶、咖喱魷魚」等大多茶樓熱門菜式,原來都是出自街頭小食?
  • 從「飲茶」菜單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香港早期的人口結構轉變?
  • 一些即將失傳的客家菜式,原來能直接反映出客家村民的生活習慣和民間傳統?

認識香港食物的始源,我們用餐時必定能品味箇中更深層次的滋味。由張展鴻教授所著的《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從我們平日經常接觸的菜式,例如客家菜、上海菜,以至90年代的香港懷舊美食入手,透過日常觀察,或研究即將失傳的傳統食品的製作方式,由人類學的角度細看本地飲食的社會文化意義。

所有插圖均出自《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張展鴻 著、譚宗穎 譯
頁面:152面
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連結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雲尚書房】人生海海,美饌相伴
飲食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會抗拒美食。所以我覺得,如果想更瞭解,或者剛接觸香港餐飲,在選擇餐廳或各方面比較迷茫的時候,可能看一下我的書能獲得一些靈感。同時,它可能也會讓一餐本來就很好吃的飯,變得更加津津有味……
Skip to content
【星島】香港印記 吃出歷史點滴
「過去百年,除粵式食肆,還出現各式華洋餐廳,這不僅展示港人飲食習慣,也反映社會每個年代的發展。」民間飲食,如何反映出歷史?香港是如何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如今的「美食天堂」?
Skip to content
從韓式炸雞到希臘沙律,中國白酒還能這樣搭配!
中國白酒只能配中式菜餚?韓式炸雞、希臘沙律、泰式生蝦⋯⋯白酒的創新搭配遠比想象中更多元! 香港三聯最新出版的《中國白酒潮得起》由方啟聰所著,深入解析釀造中國白酒的原理及各香型的工藝、介紹中國白酒的創新可能。本文節選自書中第四章《中國白酒的可能性》,從“配餐”這一輕鬆角度出發,探討白酒如何與不同菜系巧妙融合,在這裏與各位讀者分享。 品嚐美酒的同時要品嚐菜餚。當中國白酒要配搭菜餚時,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菜式呢?配中菜?當然一定可以,就如義大利紅酒配薄餅或肉醬意粉,日本清酒配刺身。但中國那麼大,每個地區的飲食喜好也不同,如果配對不當,會使酒和食物的味道受影響;相反若配對得宜的話,不單使美酒與佳餚達致平衡,甚至能互相提升風味。然而要推廣中國白酒文化,就不要只局限在吃中菜時才喝中國白酒。舉日本清酒為例,日本花了長年累月來推廣,才漸見成效。大部分人可能以為清酒已經非常普及,但其實只有香港而已。因為香港有很多日本餐廳,加上經過教育,市場推廣才漸見成效。大部分外國人只會在吃日本菜的時候才喝清酒,還有人見到清酒清澈透明,便誤以為會「好嗆喉」而卻步。 推廣中國白酒,需要與對品酒嚐菜有足夠經驗的專家合作。不要總是老生常談,認為中國白酒只能配中菜。要懂得拆解味道的來源,有心有力地勇於求新嘗試,敢於發掘中國白酒配搭不同菜餚的可能性。  首先,中國白酒的品酒嚐菜和葡萄酒有很大分別。喝葡萄酒的時候,一般不會完全吞嚥食物,大多會留一點在口腔裡,讓食物和葡萄酒的味道互相發生關係。但由於中國白酒酒精濃度高,會建議先咽下食物,讓油脂或澱粉質在口腔和食道內形成保護層,緩解酒精的刺激感的同時,也能使喝酒的過程更加舒適。加上中國白酒的味道相當複雜,口感層次豐富,適合清腔後才飲用。這樣不但使味覺體驗純正,而且更能清楚地感受醬香、窖香、陳香等味道,又不失食物的餘香。中國白酒十二香型各有特色,可配搭各式各樣的菜式,以下分享我的配對心得。 醬香型白酒  帶有獨特的黑醬油和中式甜醬等濃郁醬香味,而且酸度夠,味帶辛辣。酸菜魚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魚和酒的酸辣雖然性質上不同,但味覺上可以互相配合。再剛勁的白酒也不會掩蓋魚的味道。 西式配搭方面,我首選法式煎牛扒,還要撒上適量岩鹽。其實漢堡扒或漢堡包也可以,因為油脂含量高,牛肉的鹹味和腥味與醬香型白酒的醬油味十分匹配,牛肉的燒焦味和酒的焦香味又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最具創意的會是韓式芝士炸雞。好吃的韓式芝士炸雞,特點是香口的炸漿能完美地鎖住肉汁,配搭帶甜、帶酸、帶鹹、帶辣等的濃醬汁。除了跟醬香型白酒的味道配合之外,香嫩的炸雞和炸漿能提升酒的濃度,增強酒感。白酒的乾身又能解去炸雞的油膩感,讓口感昇華。  濃香型白酒  根據地區性法則,川菜如水煮牛、水煮魚、口水雞等一定能與濃香型白酒配搭;但如採取味道的法則,濃香型白酒可以有更大突破。濃香型白酒的窖香和糧香,會有一種泥土、草本植物或草青味,所以可以配搭新鮮的希臘沙律,如果有火箭菜就更相得益彰。濃香型白酒獨特的菠蘿果香和酒感,會使單調的沙律多了一 份層次。但記得必須要配搭芝士,因為芝士的鹹度能有效中和中國白酒的酒精感。  如果是綿柔濃香型白酒的話,另一絕配是潮州菜的濃味擔當—— 韭菜豬紅。韭菜的草青味和白酒的窖香十分配合,鹹味又能中和酒精的刺激感。綿柔濃香型白酒的綿柔感和豬紅的幼滑口感如出一轍。  清香型白酒 由於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不適宜搭配味道太濃、太複雜的菜餚。但也就是因為這份清香,配搭的可能性比較高,組合也較多。因為中國白酒有解膩的功效,建議配搭肥膩的佳餚,例如梅菜扣肉、英式慢煮豬腩肉卷。如果要選擇不太肥膩的菜式,建議搭配泰式生蝦和胡椒豬肚湯。很多時候,吃泰式生蝦都會配上辣椒和生蒜,配料的辛辣正好跟酒精的辛辣感相輔相成,清香型白酒更能帶出生蝦的鮮味。而胡椒豬肚湯和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在本質上都有暖胃驅寒的作用。一啖熱的辣湯,一啖清香的中國白 酒,人生一大快事! ©本文節選自《中國白酒潮得起》〈中國白酒走向全球化的創新思維〉一文 《中國白酒潮得起》作者:方啟聰頁數:168面尺寸:140 × 210 mm定價:$11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飲食都有哲學?粵菜特色剖析!
飲食都有哲學?精緻冷菜、健脾湯水、下火涼茶⋯⋯這些常見的廣東菜品看似平凡普通,其實大有學問,在擺盤設計和烹調方式等更體現出廣東人的生活智慧。由趙利平所著的《大粵菜》縱觀粵菜各個菜系,總結出粵菜的三大特色。
Skip to content
品酒入門101:如何品嚐中國白酒?
8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白酒節」。世界白酒節旨在通過雞尾酒調製、浸泡酒、食譜分享和品酒會等方式,將白酒推廣至世界各地。最新出版的《中國白酒潮得起》詳細介紹釀造中國白酒的原理及各香型的工藝,同時提倡以老酒新杯、新派的品酒嚐菜等方式讓中國白酒走得更遠。 《中國白酒潮得起》作者方啟聰 (Tomy) 從事與酒類相關業務超過二十年,並於2023年在CBC中國白酒課程考獲進階資格,成為第一位考獲進階認證的香港人。Tomy在本書中總結其所學所聞,傳授品嚐中國白酒的獨門心法: 《中國白酒潮得起》作者:方啟聰頁數:168頁尺寸:140 × 210 mm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