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有妓女出錢開設的性病醫院?
香港曾有妓女出錢開設的性病醫院?
要說香港的娼妓發展史,就不得不提英治時期針對娼妓所頒布的一系列政策,其中最讓人嘖嘖稱奇的,莫過於寓禁於徵的性病醫院。
曆任港督約翰·戴維斯認為娼妓是傳染花柳病的媒介,任職期間曾一度禁絕娼妓。1845年4月,戴維斯下令將全港妓女拘捕並驅逐出境,豈料在警方的包庇下,娼妓和妓寨的主持人去而復返,妓寨重振旗鼓。
戴維斯眼見驅逐出境政策行不通,便倡議在香港設立一間性病醫院,專門替患上性病的英軍和海軍治療,醫院經費由妓女承擔。
政策於同年六月實行,由警察抽取「妓捐」。當年全港共有三十一家妓院,一百五十餘名妓女:每一妓院每月捐銀五元,每一妓女每月捐銀一元半。1845年是以銅錢為貨幣單位的年代,可見稅捐相當苛重。這筆收費既不是正式稅捐,也不是營業稅餉,更不是英國法律所有,因此受到社會人士非議。
後來,有在地英國人發現這筆開支只有少部分用作醫院經費,上書英廷反對。英國議會派議員來港調查後,飭令警察當局停止徵收妓娟,性病醫院隨即停辦。不過,妓院和娼妓並沒有減少。為了躲避法規接客,妓女給予警察更高的賄款,讓妓業屢禁不斷,埋下了1879年娼妓合法化的種子。
香港歷史掌故叢談》及《香港民生掌故叢談》兩書均輯錄自各集《香港掌故》,為知名報人魯金先生所撰的文章。《香港歷史掌故叢談》談及不少有關香港的歷史掌故,如「香港海盜史略」、「香港三合會活動史話」、「香港裸體運動的興起與幻滅」等。《香港民生掌故叢談》介紹港人上世紀衣食住行提綱挈領式,亦有跳舞、賭博、交通、罷工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專題。讀者從中可了解大批香港掌故瑰寶,窺探舊時香港社會的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