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造字匠2--香港字體設計師
簡介
字體設計必須講求美學與功能兩者兼顧,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設計師如何取得平衡?有什麼值得關注?在近年興起的眾籌集資計劃下,投身字體設計工作的情況怎樣?另外,香港是否有足夠的土壤培育新一代字體設計師?以上種種問題可從他們的回應中找到答案,從中可反映出不同年代的字體設計師所關注的要點和困難,以至社會的變遷和未來的發展規劃。
目錄
序 譚智恒
引言
中國近代字體設計發展
1 雕版活漢字
2 馬禮遜的鉛活漢字
3 戴爾的香港字
4 美華字
5 商務印書館
6 二號楷書體
7 中華書局與聚珍仿宋活字
8 黑體
9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和印刷字體研究室
10 小結
香港中文字體設計
1 如何說好香港字體設計故事?
2 現代中國設計風格
3 香港早期的商業藝術
4 本土意識萌芽
5 香港本土設計
6 香港設計之父——石漢瑞
7 糅合文字水墨與平面設計——靳埭強
8 香港設計教育
9 書法在設計課程的缺席及其影響
10 口語化廣告標題字
11 香港中文字體設計熱潮
12 小結
綜藝體 郭炳權
1 從寫揮春到字體設計
2美學風格的體現
3 為未來作貢獻
鐵宋體 柯熾堅
1 走上字體設計之路
2 追求字體的美感
3 字體的發展與轉變
EVA明朝體 周建豪
1 由手繪製作到電腦造字
2 美學功能與設計實踐
3 蘊含的社會文化情感
空明朝體 許瀚文
1 字體設計師的育成
2空明朝體的美學
3字體設計發展前瞻
勁揪體 文啟傑
1 與設計相遇
2 勁揪體的美學特質
3 字體延續文化發展
監獄體 邱益彰
1 源於對路牌的觀察
2 監獄體的本土特色
3 字體設計是否曇花一現?
硬黑體 阮慶昌
1 走向字體設計的引發點
2 香港的土壤不夠?
3 硬黑體之後
爆北魏體 陳敬倫
1 從雕塑轉道至造字
2 爆北魏體的風格
3 探索字體設計可能性
後記
參考資料
鳴謝
獎項
作者簡介
郭斯恆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喜愛街道及視覺文化。曾出版《我是街道觀察員——花園街的文化地景》、《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字型城市——香港造字匠》、《香港霓虹招牌手稿——餐飲篇》及Fading Neon Lights – An Archive of Hong Kong’s Visual Culture。
名人推薦
「書中八位香港字體設計師的訪談,記載了幾代設計師不同的背景、成長歷程、設計理念、營商模式,以至審美觀,代表著八個不同的信念,雅俗共賞。斯恆更把香港和中國字體史略梳理分析,為讀者在訪談內容上開路,帶來脈絡性的探討。這些史料彌足珍貴,為設計系學生和研究者填補亞洲傳意設計歷史長久以來的空缺,為漢字設計教育奠下歷史及論述基礎。」
——譚智恒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學系系主任暨傳意設計研究中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