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出版
共 8 項包含相關標籤內容
中國白酒潮得起
- 方啟聰
小城回味志
- 徐成
潮菜味趣:一位潮汕名廚的食膳隨筆
- 鍾成泉
Highlights of Chinese Culture
- Chung Mau SI
讀食手記
- 鄒芷茵
煙火隨筆:細味中國菜餚文化
- 方曉嵐
香港飲食遊蹤(增訂版)
- 黃家樑
- 區志堅
- 曾漢棠
霓虹艷色——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
- 郭斯恆
三聯說書
共 26 項包含相關標籤內容
中秋節,食咩好?
中秋佳餚多不勝數。吃魚有「年年有餘」之意,而且在蒸煮烹調下不失健康,又能保持口感鮮美,因此蒸魚是不少家庭中秋必備的過節佳餚。對於蒸魚,坊間一直流傳着許多迷思,當中以「蒸魚一定要鮮魚」為首。飲食專欄作家鄒芷茵在新著《讀食手記》中,便分享了自己過節時用急凍魚烹調白酒蒸比目魚 的經驗和心得: 「在中式節日,還是能希望吃到蒸魚。中年以後,我大多會在晚飯後才出門買食材。這個時段的顧客很少;但食材的種類,尤其是鮮魚、鮮肉的種類,比顧客更少。吃凍肉的日子,便越來越多了。 『要吃蒸魚,必用鮮魚』是很多香港人的想法。上海作家葉靈鳳曾在《香港方物志》之〈香港的海鮮〉裏提到,香港的『海鮮』不是泛指所有海產,而多指魚、蝦,甚至只有魚;而且『吃海鮮』最好是用鮮魚來『清蒸』。 葉靈鳳亦在〈香港的海鮮〉提到『七日鮮』、『龍脷』這兩種比目魚,是當時香港漁業行家公認為最上品的魚鮮,因其肉『非常嫩滑細膩』。我們現在廣東清蒸所用的比目魚,如撻沙、多寶魚通常是中小體型,以便原條清蒸。 沒鮮魚可清蒸的話,其實還可以試試西式蒸焗。西式蒸焗不會隔水來蒸,也不會水煮;只靠少許白酒和蔬菜本身的水分,做出蒸的效果。不同廣東清蒸的薑、葱;西式蒸焗多配新鮮香草,如蒔蘿、檸檬草和番荽。蔬菜要選水分較多、不易變色的。這種蒸魚,可以做成鍋菜,一鍋已很豐富。白酒香氣清新怡人,配搭香草來蒸焗魚肉,就算是急凍海產,也能吃出鮮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蒸魚。 《讀食手記》 鄒芷茵 著故事集文學、文化和飲食於一身,窺見不同時代和地方的飲食風貌書中附記40篇食譜,讀者可沿着文字,煮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定價:港幣148元 按此線上購買
從韓式炸雞到希臘沙律,中國白酒還能這樣搭配!
中國白酒只能配中式菜餚?韓式炸雞、希臘沙律、泰式生蝦⋯⋯白酒的創新搭配遠比想象中更多元! 香港三聯最新出版的《中國白酒潮得起》由方啟聰所著,深入解析釀造中國白酒的原理及各香型的工藝、介紹中國白酒的創新可能。本文節選自書中第四章《中國白酒的可能性》,從“配餐”這一輕鬆角度出發,探討白酒如何與不同菜系巧妙融合,在這裏與各位讀者分享。 品嚐美酒的同時要品嚐菜餚。當中國白酒要配搭菜餚時,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菜式呢?配中菜?當然一定可以,就如義大利紅酒配薄餅或肉醬意粉,日本清酒配刺身。但中國那麼大,每個地區的飲食喜好也不同,如果配對不當,會使酒和食物的味道受影響;相反若配對得宜的話,不單使美酒與佳餚達致平衡,甚至能互相提升風味。然而要推廣中國白酒文化,就不要只局限在吃中菜時才喝中國白酒。舉日本清酒為例,日本花了長年累月來推廣,才漸見成效。大部分人可能以為清酒已經非常普及,但其實只有香港而已。因為香港有很多日本餐廳,加上經過教育,市場推廣才漸見成效。大部分外國人只會在吃日本菜的時候才喝清酒,還有人見到清酒清澈透明,便誤以為會「好嗆喉」而卻步。 推廣中國白酒,需要與對品酒嚐菜有足夠經驗的專家合作。不要總是老生常談,認為中國白酒只能配中菜。要懂得拆解味道的來源,有心有力地勇於求新嘗試,敢於發掘中國白酒配搭不同菜餚的可能性。 首先,中國白酒的品酒嚐菜和葡萄酒有很大分別。喝葡萄酒的時候,一般不會完全吞嚥食物,大多會留一點在口腔裡,讓食物和葡萄酒的味道互相發生關係。但由於中國白酒酒精濃度高,會建議先咽下食物,讓油脂或澱粉質在口腔和食道內形成保護層,緩解酒精的刺激感的同時,也能使喝酒的過程更加舒適。加上中國白酒的味道相當複雜,口感層次豐富,適合清腔後才飲用。這樣不但使味覺體驗純正,而且更能清楚地感受醬香、窖香、陳香等味道,又不失食物的餘香。中國白酒十二香型各有特色,可配搭各式各樣的菜式,以下分享我的配對心得。 醬香型白酒 帶有獨特的黑醬油和中式甜醬等濃郁醬香味,而且酸度夠,味帶辛辣。酸菜魚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魚和酒的酸辣雖然性質上不同,但味覺上可以互相配合。再剛勁的白酒也不會掩蓋魚的味道。 西式配搭方面,我首選法式煎牛扒,還要撒上適量岩鹽。其實漢堡扒或漢堡包也可以,因為油脂含量高,牛肉的鹹味和腥味與醬香型白酒的醬油味十分匹配,牛肉的燒焦味和酒的焦香味又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最具創意的會是韓式芝士炸雞。好吃的韓式芝士炸雞,特點是香口的炸漿能完美地鎖住肉汁,配搭帶甜、帶酸、帶鹹、帶辣等的濃醬汁。除了跟醬香型白酒的味道配合之外,香嫩的炸雞和炸漿能提升酒的濃度,增強酒感。白酒的乾身又能解去炸雞的油膩感,讓口感昇華。 濃香型白酒 根據地區性法則,川菜如水煮牛、水煮魚、口水雞等一定能與濃香型白酒配搭;但如採取味道的法則,濃香型白酒可以有更大突破。濃香型白酒的窖香和糧香,會有一種泥土、草本植物或草青味,所以可以配搭新鮮的希臘沙律,如果有火箭菜就更相得益彰。濃香型白酒獨特的菠蘿果香和酒感,會使單調的沙律多了一 份層次。但記得必須要配搭芝士,因為芝士的鹹度能有效中和中國白酒的酒精感。 如果是綿柔濃香型白酒的話,另一絕配是潮州菜的濃味擔當—— 韭菜豬紅。韭菜的草青味和白酒的窖香十分配合,鹹味又能中和酒精的刺激感。綿柔濃香型白酒的綿柔感和豬紅的幼滑口感如出一轍。 清香型白酒 由於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不適宜搭配味道太濃、太複雜的菜餚。但也就是因為這份清香,配搭的可能性比較高,組合也較多。因為中國白酒有解膩的功效,建議配搭肥膩的佳餚,例如梅菜扣肉、英式慢煮豬腩肉卷。如果要選擇不太肥膩的菜式,建議搭配泰式生蝦和胡椒豬肚湯。很多時候,吃泰式生蝦都會配上辣椒和生蒜,配料的辛辣正好跟酒精的辛辣感相輔相成,清香型白酒更能帶出生蝦的鮮味。而胡椒豬肚湯和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在本質上都有暖胃驅寒的作用。一啖熱的辣湯,一啖清香的中國白 酒,人生一大快事! ©本文節選自《中國白酒潮得起》〈中國白酒走向全球化的創新思維〉一文 《中國白酒潮得起》作者:方啟聰頁數:168面尺寸:140 × 210 mm定價:$118按此線上購買
從《小城回味志》認識夏日嵊州美食
說到夏天獨有的美味,我們自然會想起雪糕、西瓜等消暑聖物,然而飲食作家徐成在其新著《小城回味志》中,以細膩筆觸記錄了他家鄉嵊州別具一格的夏日食俗。從爽脆的健腳筍、鹹香軟糯的蠶豆鹹肉糯米飯,到清熱祛暑的六月霜茶,每一道都是紮根風土、令人回味無窮的獨特味道: 立夏必吃的「健腳筍」烹煮健腳筍的主要食材為野山筍,因其形細長筆挺如腳骨,據說立夏當天若吃了後能以形補形,讓雙腳有力,一年腿腳都不出毛病。烹製工序非常簡單:排骨焯水洗淨後,用油略炒,再加入洗淨的野山筍,然後加入足量黃酒增香提鮮,再加入醬油和鹽調味,之後加水燉煮。大火燒開後,用慢火將筍篤得軟嫩入味即可。 健腳筍的最佳拍檔:蠶豆鹹肉糯米飯蠶豆鹹肉糯米飯中的「蠶豆」指的其實是豌豆。蒸飯前需要將糯米稍事浸泡,然後放入電飯煲中,上鋪切成小片的鹹肉和一粒粒碧綠的豌豆,再加入約一指節的水即可。肥肉在蒸熟後會流油,浸潤糯米和豌豆,瘦肉色澤紅棕,鹹鮮惹味。鹹肉濃郁的香氣摻雜著糯米米香和豌豆清香,味道豐富又清新。 嵊州人的國民飲料:六月霜茶每逢夏天,嵊州人家裡每日都會泡六月霜茶清熱祛暑。六月霜即菊科艾屬的奇蒿,將其曬乾後,再倒入足量的開水,待水冷卻後,六月霜茶便泡好了。此茶色呈淡棕,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初入口有苦味,後覺清涼回甘。 嵊州是浙江紹興一個歷史悠久的小縣城,保留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在內地有小吃名城的美譽,但在香港知之者甚少。「這是一個變化很快的時代,許多我小時候的事物竟已逐漸步入當代史的塵埃中去。」出身嵊州的飲食作家徐成在《小城回味志》中以個人回憶為主線介紹嵊州的飲食文化,旁及當地節慶習俗、地理歷史和人文典故,記錄時代更迭下他記憶中的嵊州。 《小城回味志》作者:徐成頁數:336頁尺寸:140 × 200 mm定價:$188按此線上購買
【文化本事】《小城回味志》
「這是一個變化很快的時代,許多我小時候的事物竟已逐漸步入當代史的塵埃中去。」飲食作家徐成的最新著作《小城回味志》,以書寫飲食記錄時代更迭下他記憶中的嵊州。 《小城回味志》作者:徐成頁數:336頁尺寸:140 × 200 mm定價:$188 按此線上購買
品酒入門101:如何品嚐中國白酒?
8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白酒節」。世界白酒節旨在通過雞尾酒調製、浸泡酒、食譜分享和品酒會等方式,將白酒推廣至世界各地。最新出版的《中國白酒潮得起》詳細介紹釀造中國白酒的原理及各香型的工藝,同時提倡以老酒新杯、新派的品酒嚐菜等方式讓中國白酒走得更遠。 《中國白酒潮得起》作者方啟聰 (Tomy) 從事與酒類相關業務超過二十年,並於2023年在CBC中國白酒課程考獲進階資格,成為第一位考獲進階認證的香港人。Tomy在本書中總結其所學所聞,傳授品嚐中國白酒的獨門心法: 《中國白酒潮得起》作者:方啟聰頁數:168頁尺寸:140 × 210 mm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Podcast《靜靜過生活》】人類學家從飲食習慣、烹飪技巧品出時代變遷!
民以食為天!除了從食物的形式、味道和質感入手,我們還可以從甚麼角度觀察食物,甚至發掘美食背後衍生的價值?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展鴻在去年7月帶來新著《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以香港人的飲食習慣為線索,探討香港社會背後的社會變遷和飲食文化。2025年2月,張展鴻教授攜新著到訪台北書展,並受到podcast節目《靜靜過生活》 的邀請,一連錄製4集不同題材的訪談節目! ///////////「識飲識食」的讀者們,記得要收聽張教授的節目了🔗: 第1集:飲食文化與社會階層流動的關係https://reurl.cc/V0r4zY 第2集:上海菜和私房菜https://reurl.cc/kMRaO3 第3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飲食https://reurl.cc/d1EmnM 第4集:非遺的盆菜及香港茶餐廳文化與新加坡小販文化的比較https://reurl.cc/jQNvyM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張展鴻 著、譚宗穎 譯頁面:152面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連結
- #飲食文化
- #香港歷史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
【信報】新聞學者梁偉賢20年鑄一劍 「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傳記出爐
「Little by little,bit by bit,這個信念影響我一生,最偉大的事情都是一步步累積而成。」 新聞學者梁偉賢前後用時20年撰寫《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詳盡紀錄了李曾超群的一生。 為求真實立體,作者進行眾多訪問,其中與李曾超群的專訪、深談、閒聊、活動中的觀察,就接近百次。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雲尚書房】人生海海,美饌相伴
飲食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會抗拒美食。所以我覺得,如果想更瞭解,或者剛接觸香港餐飲,在選擇餐廳或各方面比較迷茫的時候,可能看一下我的書能獲得一些靈感。同時,它可能也會讓一餐本來就很好吃的飯,變得更加津津有味……
- #飲食文化
- ...
【HK01】你是否還記得超群西餅?傳記回顧「西餅皇后」李曾超群一生
你還記得香港首間西餅專門店嗎?不是美心、聖安娜、東海堂,而是由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創立的「超群西餅」。 由一間小小的餅店發展成一個跨國集團,再到公司清盤負上巨債,李曾超群 如何面對她大起大落的人生?由梁偉賢與倪耀芝合著的《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集結專訪、深談和活動觀察等一手資料,完整紀錄李曾超群的傳奇一生。 HK01書介全文 「若我們將她逾九十歲的人生放遠觀望,自然感悟到事情要看前與後:例如作者強調,從李曾超群自小固執、倔強和好勝的性格,已連繫到她後來進身西餅市場的成與敗;不過正因這樣的個性,才讓年屆七十的她寧可還債也決不破產,簡直將個性活到骨子裡,也為她人生落下傳奇一筆。」 「『西餅王國』的興衰始末是李曾超群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並非唯一。李曾超群作為傳奇,可是非一般的『女強人』;她除了多才多藝,而且樂善好施。」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飲食都有哲學?粵菜特色剖析!
飲食都有哲學?精緻冷菜、健脾湯水、下火涼茶⋯⋯這些常見的廣東菜品看似平凡普通,其實大有學問,在擺盤設計和烹調方式等更體現出廣東人的生活智慧。由趙利平所著的《大粵菜》縱觀粵菜各個菜系,總結出粵菜的三大特色。
- #飲食文化
- ...
去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