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世界上應用漢字書法藝術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除了大家現在常說的街道招牌,書法應用到我們生活每一個層面:包括卡片、招牌、廣告、包裝、墓誌銘等,是日常可見卻往往被忽視的視覺文化。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的作者黃宣游和他的團隊在疫情期間,用四年時間走訪各地,探訪上世紀四大商業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的足跡,將他們的作品和生平故事集結成冊,讓這一獨特的香港視覺文化得以傳承下去。一半篇幅紀錄書法不同層面的應用及人物故事,配搭另一半內容則是作品及拓本集。一套四冊書籍詳細記載上世紀書法應用的歷史進程。

此影片承蒙墨跡團隊提供

四冊大尺寸書籍共計逾千頁,特別配以專金色印刷及特殊裝幀設計,別具匠心。書中大量作品從未曝光或出版,是研究書法藝術及視覺文化難得的資料。排版設計上,內文選用中式傳統右到左,上到下的排佈,開本參考古籍比例,忠於傳統。文字分佈在格線之內,設計取自我國傳統書法信箋,配合北魏楷書寫成之頁碼,與書籍內容緊扣。

書籍以中式折經裝為基礎,大尺寸開本收錄高清作品。設計以雙門形式裝訂,右開是文本內容,左開則是作品集,取傳統「乾坤、陰陽」之觀念,設計成雙向翻閱,方便讀者考查生平資料,也能查看不同作品。

書套設計採用絲印透明啞油,達至若隱若現的效果,表現出城市中被人忽略,卻又隨處可見的應用書法藝術。

書盒設計採用石紋紙擊凹,模仿傳統書法碑刻藝術,刀模設計選用了四位書法家留下的招牌墨寶組成,讓讀者倍感親切。與此同時,書盒配有絲帶,讀者抽出絲帶時,四冊書籍會從盒中緩緩移出,豐富了閱讀體驗。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
黃宣游 著
開度:150mm x 300mm,配備精裝書盒
定價:$980
(影片中銀色書盒的為預購限定,公開發售的為黑色書盒)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從暗淡到絢爛:以照片作為媒介,觀察港島百年變幻
你心目中最美的香港照片,是黑白世界、經人手塗染的,還是自然流露的原色? 錄影技術未發明普及以前,除了文字和繪圖,拍照也是記錄歷史的途徑。透過一張張照片,社會的變遷躍然「紙」上,後人研究一座建築、或街景、或風俗的遺存狀態,對比一下照片便可知曉,近年不少社交平台專頁發佈的本地今昔相片對照亦大受歡迎。但除了影頭下的景物,構圖、拍攝器材等統統都可以是研究城市變化的切入點。
Skip to content
【HK01】《香江墨跡》作者黃宣游 專研上世紀四大書法家瀚海墨痕
「區建公、謝熙、卓少衡以及黎一鳴老師基本總括了香港二十至八十年代書法發展。」在現今世代看來,書法與日常生活貌似分割,但若我們仔細觀察街上的招牌,仍會發現不少是書法字的舊招牌。這些作品大多是區建公、謝熙、卓少衡與黎一鳴四位老師的墨寶。
Skip to content
【HK01】《從暗淡到絢爛》詮釋港島自恬淡到繁華的城市脈搏
由黑白圖像過渡至彩色世界,是歷史推動的步履,也是難以逆轉的自然規律。隨著拍攝技術的進步,歷史圖像從早期的黑白色,中間有塗色的階段,再發展到彩色景觀。
Skip to content
【HK01】留不住的城市美學,該如何傳承下去?
隨著建築條例實施,香港書法招牌逐一被拆,標誌性的城市景觀不復從前,盛極一時的書法美學會否殊途同歸? 《香江墨跡》作者黃宣游在HK01訪問提及書法是一種嚴謹的藝術,要書寫大字尤其困難,故書法招牌的生命力是無法復刻的。 HK01完整報導 「墨跡」團隊經四年時間研究及訪談,將香港四位著名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的生平資料及書法作品輯錄成書《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用學術形式存記香港書法美學。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作者:黃宣游頁數:720頁(4本合計)開度:150mm x 300mm定價:港幣980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設計手記】「墨跡」團隊分享:一本好書是如何鍊成的?
由「墨跡」發起人黃宣游與其團隊所著的《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榮獲第35屆「香港印製大獎」全場大獎及多個獎項。獎項除了是對書籍本身的肯定,更是對整個出版團隊的嘉許。 《香江墨跡》在用紙、裝幀設計、內容編排以至資料修復方式上處處充滿巧思,其中用紙更是經不斷試驗及權衡成本效益後的最佳定案。 想知道更多《香江墨跡》的設計小巧思,就要看看他們的分享了!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黃宣游 著開度:150mm x 300mm,配備精裝書盒定價:$980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