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讀懂一位小說家,不只要閱讀他的小說,還要閱讀他的散文。

西西雖然是位小說作家,但同時創作散文的數量並不少。由散文及小說集《交河》至《猿猴志》三十年間出版的十三本散文、筆記及對話集,再到早期散落在《中國學生周報》的隨筆與影評,散文寫作從未中斷。西西不單寫散文,還對散文此一文學格式情有獨鍾:「想想散文這一文學體裁,可以探索的天地實在廣闊」。而西西近年來的散文集,動物就是經常出現的書寫對象。
西西的動物書寫,既有對自然平實的描述,也有藝術意象的詮釋。以《猿猴志》為例,西西觀察到猿猴在流行小說、電影甚至漫畫裡的形象也是負面的,再加上猴子曾因外貌可怖而被土著追殺的過去,洞悉到人類對待自然以及自身的不寬容。西西最長篇的動物散文《看貓》 ,通過觀察友人養貓的點滴,發掘到人類與其他物種互相依存的本性。西西的散文,從人類與動物的互動,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及共存的方式。
西西的創作毫不失真,充滿人文關懷,可見生活的體驗,往往是創作靈感的來源。曾卓然所著的《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集合文學及歷史評論人曾卓然多年來的閱讀經驗,從文學書籍、歷史著作到影視作品,將每位作家的匠心構思、故事背後的世道人情、時代背景的人文脈絡都娓娓道來。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
作者:曾卓然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定價:$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阿修羅的溫柔——向田邦子給不完美人間的情書
向田邦子,日本著名編劇及小說家,二十年間創作超過一萬套電視劇及廣播劇劇本,曾被作家新井一二三稱為「日本的張愛玲」。直至今天,向田邦子依然是日本人心中的「國民作家」,她的劇本及文學作品仍被持續出版、展出及翻拍。向田邦子的文字,如何令一代又一代的文學人為之着迷? 向田邦子筆下的作品,可說是她現實生活的寫照,其經典劇作《宛如阿修羅》可見一斑:家中四個女兒偶然發現父親出軌,卻因為各自的秘密無法逼迫父親斬斷關係;母親其實一早知悉丈夫出軌,只是為維繫家庭才默默忍受。故事中傳統的家庭模式,如同昭和時期大多數的日本家庭:父親是位上班族、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獨力照顧家中數個孩子。這不但是個人的生活經歷,更是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回憶。 1976年,向田邦子從編劇轉型為作家,以自身經歷為創作靈感,揭露一個個電視劇之外、深藏於日常的真實故事,其代表作《父親的道歉信》被收入日本的國語課、短篇小說集《回憶・撲克牌》更贏得直木獎。不論是編劇還是文學創作時期,向田邦子的文字處處真實,引起無數人對家庭、童年與日常的共鳴。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東瀛書話」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風雨逼人一世來:葉嘉瑩的回歸
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一生致力鑽研古典文學,曾獲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14中華文化人物、中國政府友誼獎等殊榮。葉嘉瑩的一生飽經風霜,年輕時喪母、中年時喪父;遷居台灣後接連經歷政治迫害、丈夫家暴與喪女之痛。面對命運無情的打擊,葉嘉瑩是如何把悉心維護家庭圓滿的小愛,化為奉獻給民族文化的大愛,展露生命的堅韌特質? 遭遇磨難時,葉嘉瑩往往選擇通過古典詩詞創作排解愁緒,化悲傷為力量。喪女之後,葉嘉瑩一連寫下十首《哭女詩》,當中最後一句「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盡顯悲痛。不過葉嘉瑩沒有被悲傷擊倒,更在七十年代末歸國講學,盡一己之力推動古典詩詞的教學和研究,把她從詩詞中體會的能量推己及人,傳佈社會。化小我的悲歡離合為大我的高膽遠曯,這不僅是葉嘉瑩自我心靈的昇華,也是宣揚中華文化的最佳典範。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書人書事」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經典中秋詞《水調歌頭》是如何誕生的?
出自蘇軾《水調歌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直到今時今日依然是中秋節的經典名句。到底蘇軾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中秋詞」?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新南方流轉的焦慮或空空蕩蕩
近年來,「新南方寫作」概念在中國文壇和學界漸成氣候。廣東作家陳崇正今年在三聯推出其長篇新作《歸潮》繁體字版,為「新南方寫作」增添又一新文本。長篇小說《歸潮》圍繞潮州碧河鎮梅花村陳氏與林厝圍林氏兩大家族的歷史情誼,講述了從民國到當下三代潮州人的「歸潮」歷程,故事跨度長達百年。 本期《讀書雜誌》,陳崇正撰文《新南方流轉的焦慮或空空蕩蕩》,再思「新南方寫作」這一文學概念和創作實踐。他獨闢視域,從安放於小説文本首尾的序跋出發,以王德威、朱天文、黃錦樹、董啓章等文學名家所寫的序言或評論文章為例,帶我們領略文學江湖內的聲名如何從一本書向另一本書傳遞。繼而他將目光轉向當下席捲全球的人工智能,探討AI時代文學創作新的可能性。 中國之南,亞洲之南,南方之南,「南方」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它也為「文史哲」做了無限的延伸,帶給我們許多新的啓悟。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華文風采」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葛亮教授獲頒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家年獎」!
恭喜葛亮教授獲頒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家年獎」!「藝術家年獎」以藝術評論、舞蹈、戲劇、電影、媒體藝術、文學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及戲曲分為九個藝術界別,表揚在各個界別有卓越成就的藝術工作者,肯定他們的貢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博士葛亮出生於南京,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著作包括《相忘江湖的魚》、《謎鴉》、《燕食記》、《北鳶》、《朱雀》、《飛髮》等。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文學)。 2022年憑小說作品《飛髮》獲得國家級文學獎項「魯迅文學獎」,為回歸後首位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香港作家。 「南京和香港兩座城市, 在我的創作中是非常微妙的互補。」葛亮依據歷史的脈絡,將對香港這座城市不斷累積的感情以文字呈現。在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燕食記》中,以香港最日常不過的事—「飲茶」作為切入點,構建嶺南文化圖景的洋洋大觀。 #葛亮#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飛髮#朱雀#北鳶#燕食記#家國三部曲#出版預告#三聯出版 相關圖書 《飛髮》出版日期:2022年9月定價:港幣9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朱雀》出版日期:2023年11月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北鳶》出版日期:2023年11月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燕食記》出版日期:2023年11月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 #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