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至今已過去一百多年,在知識界的地位依然是舉足輕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提出白話文運動、反傳統思想言論等一系列的革新方案,正正代表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想為國家創造更好未來的決心。毋論方案本身的成效,破格創新的倡議都讓當時更多的中國人意識到國家面臨的危機,正視國力的落後和文化發展上的困境。然而五四運動,或新文化運動作為一個名詞,已有專文甚至多篇論文探討。唯獨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一個名詞,似尚未見人考證。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以及當中冒起的民族主義及潛移默化的思想改造,直至今天仍是歷久不衰的歷史議題。由陳萬雄博士所著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增補版)》就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期間,從人脈關係、政治活動、思想文化和社會思潮幾個方面,梳理發展的脈絡,以見前後兩個歷史運動相承的條理,提出新見解,探討未來。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增補版)》
作者:陳萬雄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韓國史必讀:為什麼高麗王朝能在亂世下䇄立不倒?
10至14世紀間,高麗歷經五代十國、遼、宋、金、元、明等政權之更迭與並存。每當東亞政治版圖劇變,皆對高麗產生不同程度之影響。 首先,契丹、女真、蒙古等強勢遊牧、漁獵民族,於其崛起擴張之際,皆曾對朝鮮半島懷有覬覦之心,對高麗進行不同程度之侵犯。另一方面,中原的政權更替對高麗也產生了影響,北方的契丹、金朝和中原的五代、宋朝等相互爭奪霸權時,競相與高麗聯合,因此高麗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相反,當元、明等統一王朝出現時,對高麗而言,來自中原的外交壓力也會相對增大。 不過,高麗善於因勢利導,往往能將地緣政治環境之挑戰巧妙轉化為機遇,試圖在環伺之大國中保持平衡,臣服於遼、金、明之同時,亦努力與北宋、南宋、北元等保持聯繫,希冀各方互相牽制,避免被單一勢力完全控制或過度依賴一方,從而保持自身之相對獨立性。 《韓國對外關係與外交史(高麗篇)》跳出國家之間的關係史或交流史的單一框架,根據高麗不同時期的外交格局劃分為十個主題,以現代的角度重新審視高麗時代的外交及對外關係: 第一章、高麗時代對外關係與外交史總論第二章、高麗初期與中國的外交第三章、高麗與契丹(遼)的外交第四章、高麗與宋朝的外交第五章、高麗與金的外交第六章、高麗對蒙古的抗爭與外交第七章、高麗與蒙古(元)的外交第八章、高麗與周邊民族的外交及戰爭第九章、高麗與日本的外交及倭寇第十章、高麗與明的外交及矛盾 主編簡介 李鎮漢韓國高麗大學韓國史學系教授、韓國海洋史學會會長、韓國歷史研究會前會長,研究方向為高麗時代史、中韓關係史、海洋史等,著有《高麗時代宋商往來研究》、《高麗時代貿易與海洋》、《高麗時代對外交流史研究》、《高麗前期官職與俸祿關係研究》等。 《韓國對外關係與外交史(高麗篇)》主編:李鎮漢翻譯:戴琳劍、李廷青、周鵾、林金彪、成姬蘭、魏晨光、王天泉頁數:336頁定價:港幣148元
- #中國歷史
- ...
Skip to content
【五四運動】時代的鼓手:聞一多先生
「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已逾百歲,但聞一多先生的音容笑貌卻還那麼鮮活地留在我腦子裏。」一一馬識途 親歷抗戰烽火、見證近代中國百年滄桑巨變的「文壇常青樹」馬識途先生,在以110歲高齡辭世前,留給世人一部跨越百年的革命史詩一一《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增補本)。書中,馬識途娓娓道來這一個世紀中遇到的八十餘位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物,其中包括他的老師、積極響應五四運動的「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 中國近代詩人聞一多先生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小接受傳統經史教育和西方新學。1919年,聞一多毅然投身五四運動創作新詩,其作品《死水》正是格律體新詩的代表作之一。 抗戰後期,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的聞一多對民主的渴望從未改變,欣然參與相關藝文活動,更與一眾師生攜手合作,將校內一度被中斷的五四文藝晚會起死回生: 當時,由中文系主辦的五四文藝晚會遭受三青團分子搗亂,場地頓時斷電。聞一多先生當下情緒激動,一不留神與系主任羅常培教授發生衝突。翌日,聞一多親自登門造訪,與羅常培教授解開誤會,並提議舉辦一個更大型、更有號召力的五四文藝晚會,主動請來了朱自清、沈從文、游國恩等教授作客,當晚,一位又一位教授、作家和詩人各抒高見,成為昆明學生運動發展的一個轉捩點。 「朋友們,『五四』的任務沒有完成,我們還要努力!我們還要科學、要民主。要衝破孔家店,要打倒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親歷其中的馬識途,形容聞一多先生當晚「就像一支火炬燃燒起來了,光明在望了」。 《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增補本)作者:馬識途頁數:360頁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 #中國歷史
- ...
Skip to content
除了復活蛋、兔子、長假期,復活節還有甚麼故事?
復活節是否只令你想起復活蛋、兔子,還有長假期?3月29日是耶穌受難節,也是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在不少傳統節日都被蓋上濃厚商業色彩的當下,節日本身的意義逐漸被人遺忘,復活節亦不例外。復活節是基督教的節日,基督教徒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展現神蹟死而復生。為了紀念耶穌復活,教徒將當天定為復活節,並流傳至今。後來,基督教成為世界主流宗教之一,復活節隨之傳播至世界各地。
- #中國歷史
- ...
Skip to content
探研中世東亞歷史及國際關係的必讀之選
負責本書翻譯及校譯工作的李廷青教授在〈中文版序一〉內,以『變與不變:夾縫中生存之高麗』來形容韓國高麗王朝對外關係發展之特點,可謂一語中的……
- #中國歷史
- ...
Skip to content
許倬雲:「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
2024第六屆「唐獎」漢學獎得主,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晚年力作《經緯華夏》的全新繁體增訂版! 圍繞「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這一發端,許先生以九十高齡迎難而上,八易其稿,結撰出一部華夏文明從成長成型的傳記。是次增訂版更加入許先生親撰的兩篇約二萬字長文: 《經緯華夏(繁體增訂版)》作者:許倬雲頁數:310頁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 #中國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