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還是開放?

日本在性文化領域上的法規比歐美更嚴格,以影視節目的倫理條款為例,性器官露出的畫面都是禁忌。但另一邊廂,日本的風月文化盛行,更有「情色大國」之稱,和當地保守的法規矛盾卻並存,可說是源於以下幾點:

1. 古代社會對情事的神聖性祟拜

傳統日本社會實行公娼制,把賣淫場所統稱為「遊廓」或「遊里」,賣淫嫖妓的行為美名曰「色道」。

2. 傳統「性開放」觀念尚未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佔領軍出於基督教清教徒的禁慾主義,要求日本廢除公娼制,卻遭到日本的反對勢力強烈抗議,日本政府更特意為美國士兵成立「特殊慰安設施協會」尋找娼婦(即「慰安婦」)。後來日本政府通過「賣春防止法」,公娼制正式被廢除,但法律條文仍留下大量灰色地帶。

3. 壓抑的昇華,促成超脫倫理的「妄想」

法規對性器官嚴格的表現尺度,反激發起日本人對性的全面想像力(俗稱「劣情」)。不難發現,日本的色情刊物十分懂得以留白讓人產生淫穢的「妄想」。這種反常的視覺呈現,就是一般人所言的「變態」。

4. 文學作品的道德說教欠奉,並把色情文化的「粹」發揮到極致

江戶時代的著名小說家井原西鶴創作的一系列艷情小說,雖然曾被文藝批評家阿部次郎批評作品中的男女只按天性行動,缺乏倫理道義,卻依然被普遍視為日本古典小說的經典。

此外,現代的文化創作者也有着「觸犯」生死與倫理禁忌的傾向,及展現這種觀念的能力。谷崎潤一郎的《瘋癲老人日記》裡,高齡男主角卯木督助迷戀兒媳婦颯子,生前不斷對其作出引誘,甚至故意引起婆媳糾紛,死前亦不忘製作颯子的腳掌拓片作為「陪葬物」,滿足和延續自己過世後的戀足慾念。

為甚麼日本的犯罪率那麼低?日本的「恥感」文化從何而來?日本獨有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煉成?由新一代日本研究的代表人物李永晶,繼《分身:新日本論》後的又一力作《變異:日本二千年》,融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於一爐,堪稱日本的「全息導覽」。


《變異:日本二千年》
作者:李永晶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點讀】聲音導航帶你穿越日本江戶時代,揭秘壽司的起源與演變
「壽司是極簡的食物,第一口不對,整餐都難下嚥。」極簡的食物如何經歷百年發展後做到極致,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之一?由資深美食家徐成所著的《日本尋味記(一)》以第一身視角帶你認識東京、京都與滋賀的特色餐廳及名廚故事,並把料理背後的食材選用、烹飪手法、製作理念,以及箇中的文化底蘊也娓娓道來。
Skip to content
白色情人節點慶祝好?
2月14號情人節,不少女生都會贈送朱古力給心儀的男生表白。在日本,亦有女生會向異性朋友送贈代表友誼的「義理朱古力」應節。那麼「白色情人節」又是從何而來?由片岡新和李燕萍兩位老師所著的《港式日語:香港日文大搜查,懷舊、日常、新興300例!》裡提到,1997年日本一間糖果店老闆把3月14日定為「白色情人節」,呼籲收到朱古力的男生回禮,以刺激店裡白色糖果的銷量。後來其他商家紛紛仿效,抓緊商機促銷,回禮的禮物内容隨着時間推移變得應有盡有。
Skip to content
日本早稻田大學講師陳健成推薦:《變異:日本二千年》
一本「通書」讀日本?日本研究學者李永晶所著的《變異:日本二千年》融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於一爐,集中、西視角看日本的二度崛起之路,堪稱日本的「全息導覽」。 日本早稻田大學兼任講師兼讀者之一的陳健成老師閱後傳來書評,從書本脈絡、內容及撰寫方式侃侃而談: 「本書從『風土』、『神祇』到『恥感』、『儀式』等梳理日本歷史,更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獨特性的多重要素。諸如日語文字如何形塑日本人思維,及『加拉帕戈斯化 』與科技發展關聯等,可見作者從社會學、人類學角度的獨特分析。作者立足『東亞世界體系』,破除中日之間『師生關係』的迷思,呈現兩國之間共生而有所差異的關係,更進一步指出日本『異質性』乃東亞文明與西方文明交織之結果。以『清寂』、『恥感』揭示日本美學根源,透過『變態 』標籤探討其社會原理,『爆買』則成文化意涵的具體展現。書中處處以小見大,以解析日本社會結構與國民性。本書更藉由對話模式,以日本作為一面鏡子,省察自身文明的狀況,體現了作者對人文的高度關懷。對研究日本文化者而言,不僅能深入瞭解日本獨特性,也能藉此反觀自身文明的特質。」 《變異:日本二千年》李永晶著頁數:480頁定價:港幣16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夏目漱石曾經來過香港?
夏目漱石曾經來過香港?今日遊客必撘的天星小輪和山頂纜車,早在一百二十多年前,已是外地旅客趨之若鶩的旅遊景點,連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大作家的夏目漱石亦不例外。1900年9月,夏目漱石遠赴倫敦研究英語教育法,途中曾短暫停留香港兩三日。到埗的第一天,他便乘撘天星小輪欣賞維港夜景;第二天則和友人共乘山頂纜車,飽覽山下景致。
Skip to content
【灼見名家】日本尋味:當時只道是尋常
「餐廳是一時一地的產物,廚師更是生命有限的凡人,有想去的餐廳就要趁着當下,不要猶豫,世間諸般事,當時只道是尋常,回望卻已不可復得。」 灼見名家書摘全文 「日本的餐廳多是家庭式的,體量頗小,主廚一般亦是店東,因此他在出品和用餐體驗方面的決定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每家成功的餐廳都帶着主廚濃重的個人印記,食客對一個餐廳的喜愛,除了菜品本身以外,往往夾雜着對主廚個人魅力的判斷。這是日本精緻餐廳另一個重要特點。由於體量小,預約困難也在情理之中,一家新店在形成了穩定的熟客群體後,逐漸失去接納新客人的意願也變得合情合理。因為一方面客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餐廳,另一方面主廚選擇可以欣賞和理解自己料理的客人,這是一個雙向建立的過程。」 疫情過後,飲食作家徐成再度踏上日本尋味之旅,並將當中的點點滴滴匯集成文,出版《日本尋味記(一)》一書。 《日本尋味記(一)》作者:徐成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