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芳,在傳統禮教下沒機會認字受教育,卻在關鍵時刻帶領家族渡過難關,夷平利園山,成就今日的銅鑼灣。

利希慎與黃蘭芳於大屋花園前留影

由北山堂基金策劃、王國璋及鄭宏泰博士所著的《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 ,爬梳大量的一手史料及訪談,娓娓道出利氏家族由販售鴉片起家到重振家業的故事,當中亦包括黃蘭芳這位家族中的傳奇女性。

1928年4月30日,香港鴉片大王利希慎在中環遇刺身亡,黃蘭芳頓時擔起一家之主之務,處理利希慎家族中的所有事務。

黃蘭芳出身廣東台山的某家地方大戶,自幼纏足,在傳統禮教下只能當個閨女,沒機會認字受教育。利希慎去世事出突然,黃蘭芳雖因此焦頭爛額,卻堅持辦好亡夫利希慎的葬禮,由入殮至出殯的所有事務都一力承擔。香港西報《士蔑報》曾譽之為「最費心籌辦、耗資最鉅的華人葬禮之一」。

及後,黃蘭芳窮於應付大量她本來並不熟悉的事務,其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解決利希慎鉅額貸款的還款安排。利希慎置業公司因有大批土地欠下巨債,保守估計,利家當時的債務總額接近400萬港元。裕成公司股東團更曾登報向黃蘭芳喊話討債,讓黃蘭芳心理上承受巨大壓力。

究竟是要變賣大量物業償債,讓利家重新出發,還是該為了盡量保全利家的物業,設法重組債務,並以物業租金和利舞臺等生意的收入來長期還貸、儉省度日?考慮到房地產已經成為利氏家族的主要業務,黃蘭芳最終堅持不變賣任何產業,靠收租償押,保留利家實力。戰後,黃蘭芳在長子利銘澤的鼓勵下命人夷平利園山,大力發展銅鑼灣,最終利氏家族得以重振家業,成為銅鑼灣的大地主。

時代不斷演變,但願今日的女性面對着事業、家庭和人際等種種的挑戰,亦能衝破限制,活出心目中理想的自己。

黃蘭芳與家人攝於大屋

(以上部份內容節錄自《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


閱讀推薦

《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
策劃:北山堂基金
作者:王國璋、鄭宏泰
頁數:512
開度:185 x 250mm
定價:港幣$1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Being Hong Kong】當「打電話」成為歷史:《香港電話——早期電話史與原理》
還記得在屋企「煲電話粥」的時光嗎?來到今天,「手機」的主要功能更不在於「打電話」,而是上網。傳統「電話」亦成為歷史一部分。
Skip to content
迷思破解: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是否英治時期遺下的遺產?
今時今日,香港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受保障,是否如大部分人所認爲,是英國法治的重要遺產呢?香港法律制度是建立在殖民時期英式法治體系的基礎上,即普通法(common law)。此法系著重案例參考,因此很依賴審判者公平公正的判決。然而當審判者的權力開始凌駕於法律之上,所謂「自由」究竟誰來定義?
Skip to content
《爸爸》電影原型:恐懼,有可能止於了解嗎?
1982年6月長沙灣元州邨,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多年的28歲男子,因沒有按時覆診和服藥而病情復發,殺害家中母親和妹妹後繼而用刀傷及邨內幼稚園多名師生,最終引致6死44傷,當中4名死者是小童。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精神科PFU (Priority Follow Up)的制度因而誕生:經醫生劃分有暴力傾向的病人,要強制覆診,出院的話亦要經多重程序,以防範暴力事件於未然。
Skip to content
用「鹽」整動畫!
有沒有想過「鹽」也能用來製作動畫? 和The Beatles樂隊歌曲同名,出自本地資深動畫人盧子英先生之手的80年代短篇動畫《Eleanor Rigby》,就是由幼鹽製作而成。
Skip to content
【CUHK in Focus】愚公移山闢地 銅鑼灣鬧市百年歷史印跡
今天熙來攘往的銅鑼灣利園山道、希慎道及利舞臺廣場的街巷間,蘊藏着一段百年歷史:1924年,利園創辦人利希慎逆市借 貸,斥巨資購入當時位屬偏遠的東角山(現時東角道、希慎廣場至利園商場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