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字母的軌跡:從26個英文字母的筆跡分析性格特質
出版社 | P.PLUS LIMITED |
出版日期 | 2025年07月14日 |
ISBN | 9789620456855 |
分類 |
簡介
字母作為符號,本身承載理性定義,但其形狀、排列和書寫風格卻會影響人們的情感反應,反映人們的個性特質。某些筆跡代表為人保守,某些筆跡代表為人勇於創新。
書寫是理解外部環境和表達內在的一種方式,我們通過符號來傳達思想、情感和資訊,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透過理解不同字母的書寫風格,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情感聯繫,以及如何進行有效交流。
目錄
序
第一章 西方語系的筆跡心理分析系統
一切從法國開始︰法國的特徵方法
德國的完形方法
筆跡學進入英語國度
第二章 唸英文要由ABC 開始
從大寫到小寫
為何喜歡大寫?
習慣小寫又如何?
英文草書︰從無到有
第三章 A 至Z 各有各精彩
英文字母與筆跡心理分析的關係
Z︰一切從Z 開始
A︰如何包裝與展現自己
B︰遮風擋雨
C︰溝通的本質
D、Q︰溝通技巧
E︰溝通的態度
F︰發掘個人潛力
G︰對成功的看法
H︰行動背後的動力
大寫字母I︰我如何看自己?
小寫字母i︰告知你想得有多遠
J︰自我感受
P、K︰不是善男信女
L︰個人魅力
M、N︰講關係
O︰愛吃愛說
R︰創意何在?
S︰常識與判斷能力
T︰有目標、有表現
U、V、W︰建立人際關係與知識的傳遞
X︰心靈平衡
Y︰自我意識的表現
第四章 觀其「字」,知其人?
字如其人
字帖的迷思
文具控的內心密語
書寫生物課
文字與視覺
從筆跡與藝術到療癒人生
後記
作者簡介
林婉雯
英國筆跡專家公會(The British Institute of Graphologists)首位華人筆跡專家及研究委員、法庭科學鑑定員協會(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Examiners)及美國筆跡分析基金會(American Handwriting Analysis Foundation)會員。
先後取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學位、澳洲麥覺理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及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榮譽)學士學位;同時亦是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香港公司治理公會及特許公司治理公會會士,以及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和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之認可調解員。過往曾任職於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及擔任不同企業之財務總監和公司秘書、《都市日報》專欄作家、電視劇《刑偵日記》筆跡專家顧問,現為執業筆跡專家、企業管理顧問及《橙新聞》專欄作家。
繁體中文版序言
這是一本關於筆跡心理分析的技巧書。
「技巧」二字聽起來讓人有點卻步,似乎需要花長時間學習。筆跡心理分析從來都是一項循證實踐的學習,屬經驗之談,若花了時間卻只了解皮毛,難免會令人失望。有見及此,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回到基本步,從英文字母開始討論筆跡心理分析。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雖形態各異,實際上卻蘊含著特定的意義。不論大寫或小寫,還是書寫工具的選擇,都有不同的暗示。本書以這二十六個字母為主,附以不同的字母書寫形態,方便大家作對比,從中找出與自己寫法相似的字形,了解自己隱藏的性格特質。
或許大家會問,為什麼不同的字母會有不同的意義?我追溯其源,從字母的演變中探索每一筆每一畫背後的故事,並以筆跡心理學進行解讀。這些字母背後蘊含著悠久的歷史,不僅僅是統計學的結果,更反映了文化的演變。
在過去六年,我從英文筆跡心理分析的角度,分別出版了六本著作:
・《你有多久沒寫字?原來筆跡能反映你的個性!》首次介紹筆跡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日常應用,並探討其在國際上的專業地位。
・《原來筆跡藏著心底話!21 堂成長必修的筆跡課》通過不同階段的手寫字,介紹筆跡心理分析的基本技巧。
・《你是誰?我是誰?解讀人心的筆跡秘密》通過筆跡心理分析,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發掘個人天賦,並從筆跡了解精神健康的狀況。
・《職場筆跡知你我:不可不知的筆跡分析技巧》從筆跡探討職場打工之道與企業管理,並介紹如何從簽名了解簽名者的特質。
・《筆跡心理學:兩性關係的秘密》談到如何從手寫字了解與處理兩性關係,協助書寫人從客觀的角度理解伴侶之間
的價值觀與溝通喜好,從而改善關係。
・《筆跡心理分析之職涯規劃篇:你找到合適的工作嗎?》以不同的心理學理論與相關的筆跡分析技巧,幫助書寫人多角度了解自己的職涯傾向。
從基本的概念與理論,到應用在人生不同階段,再回到基本步,從執筆書寫英文字母出發。回顧西方筆跡心理分析分別來自法國與德國的分析系統,讓我們深入理解筆跡心理分析這個專業,為西方筆跡心理分析系統作一總結。
這既是一個總結,亦是一個開始。通過前人的智慧,讓我們了解筆跡心理分析的本質與意義。知識是需要傳承的,面向將來,我們更該思索如何將西方的筆跡心理分析系統化地用於中文手寫字上。從去年出版的《筆跡心理分析之職涯規劃篇:你找到合適的工作嗎?》開始,我與研究團隊不斷收集華人筆跡手稿,並在書中刊載了初步結論,希望引起更多公眾關注。我們正持續收集中、英文手稿,目的是建立一個屬於華人社會的筆跡數據庫,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能為大家呈現一個中文筆跡心理分析的系統,為華人社會作出貢獻。我期待大家的參與。
由二〇一九年出版第一本關於筆跡心理分析的書,到今年第七本書,一切得來不易。這不單是知識的分享,更重要的是得到各方好友與讀者的支持,讓喜歡筆跡心理分析的朋友能通過循證實踐的學習,對筆跡心理分析有進一步了解,在此多謝大家。
藉此機會,我要特別多謝數位好朋友多年來的支持,她們從我生起要出版筆跡心理分析著作的念頭開始,一直幫忙從不同途徑收集手稿。每年書展的簽名會,她們都必定到場支持。去年其中一位甚至在身體虛弱的時候,也來到書展的簽名會。除了對她們由衷感謝以外,也多謝本書的編輯與設計師,將她們的筆跡手稿特別設為書中扉頁設計,以作留念。過往我從筆跡專家的角度,一直告訴大家手寫字從沒美醜之分,不過她們的手寫字,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就是美,美在心,美在簡單而直接。在她的手寫字中,我看到一個共通點︰基線(Baseline)的底部呈現著微微的曲線,就如主動伸出雙手與他人聯繫;垂直的筆畫往下延伸,清晰可見,這大概表達了對朋友的一份情懷。
這書得以順利完成,我要感謝協助資料搜集與安排內頁插圖的吳曼華小姐及王維畧先生,也要特別鳴謝張溢軒先生無私借出藝術作品與手寫書法的相片。我更要多謝所有提供筆跡手稿的朋友。最後,特別感謝香港三聯各部門同事的鼎力支持,讓這書得以順利出版。
林婉雯
二〇二五年六月寫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