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上建築群像——《山中之城》新書分享會
日本建築學者村松伸形容香港是一個「多層都市」,所指的不僅是樓宇之高聳、道路之繁複,還有文化之多元,以及善用山坡和等高線的造城模式。
香港山多平地少,多年來透過不斷的移山填海來造地建屋,形成這裡獨特的城市地貌:由層層遞進的半山社區,到燈火萬家的屋邨山城,且不像古人的「隱居深山」,香港人與山為鄰,透過建造者縝密的城市規劃思維、善用地勢變化的空間佈局,讓山城中人得享完備能自足的社區建設。
近年流行城市散步,本地建築師胡漢傑希望透過新書《山中之城:香港山城地景建築觀察》成為大家觀察香港山城的引子,在遊走社區樓梯、斜路、升降機時,好好思考這個城市得來不易的山城地景:一個承襲自前人智慧,由漫山遍野的新舊建築所交織出高低起伏的動人城市肌理。
日期:8月16日(六)
時間:3 PM – 4:30 PM
地點:三聯書店灣仔文化生活薈(柯布連道1-1A號,灣仔站A3出口)
講者:香港註冊建築師胡漢傑
講者簡介:
胡漢傑(Deson Wu)
香港註冊建築師、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澳洲墨爾本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碩士、工作室「城市接築」共同創辦人,長期關注和推動本地建築、城市設計議題。曾參與撰寫《信報財經新聞》的「建築思話」專欄,及擔任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學人沙龍」的客席主持等。2018年發起「天橋城市」研究計劃,並在北角油街實現以「玩轉─行:天空之城」為題策劃展覽和公眾活動。2022年與城市設計師陳智峰合著《天空之城:香港行人天橋的觀察與想像》,作品榮獲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的最佳出版獎(社會科學類),並多次獲邀在香港、深圳及法蘭克福等地演講。
《山中之城:香港山城地景建築觀察》簡介:
日本建築學者村松伸形容香港是一個「多層都市」,所指的不僅是樓宇之高聳、道路之繁複,還有文化之多元,以及善用山坡和等高線的造城模式。
香港山多平地少,多年來透過不斷的移山填海來造地建屋,形成這裡獨特的城市地貌:由層層遞進的半山社區,到燈火萬家的屋邨山城,且不像古人的「隱居深山」,香港人與山為鄰,透過建造者縝密的城市規劃思維、善用地勢變化的空間佈局,讓山城中人得享完備能自足的社區建設。
本書選取了香港的五個具代表性的區域來論述,它們包括發展歷史源遠流長的中西區、有地標屋邨(華富邨)即將重建的南區,也有標誌著戰後屋邨山城發展的黃大仙區和觀塘區,以及作為荃灣新市鎮延伸部分的葵涌。五個區域內所選取的地景和建築,主要是大眾能輕易到訪的點(建築)、線(街道、通道)和面(社區、屋邨)。
近年流行城市散步,就讓本書成為大家觀察香港山城的引子,在遊走社區樓梯、斜路、升降機之時,也能好好思考這個城市得來不易的山城地景:一個承襲自前人智慧,由漫山遍野的新舊建築所交織出高低起伏的動人城市肌理。
- 2025年08月16日 (15:00至16:30)
- 三聯書店灣仔文化生活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