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方生方死」的香港殯葬風俗文化
「除了『歷史意義』之外,我認為,『東華義莊』還有特殊的『文化含義』。它作為一個中轉站和暫存遺體的地方,好像人生的短暫停留,一種『臨時上樓』的概念」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之一,劉銳業博士
1月5日下午,「讀文化:《身後事》與方生方死的香港殯葬文化」讀書沙龍,邀請到梁偉強先生與劉銳業博士,同讀者們講解行業的內部迷思。
在講解遺體處理的相關流程時,劉銳業博士特別提到了義莊在遺體處理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電影《破地獄》的爆紅,使得並不對外開放,且沉寂已久的文化遺跡「東華義莊」再次進入到了大眾們的關注視野。劉銳業博士認為,「義莊」作為遺體運輸的一個重要中轉站,在運輸技術尚且不發達的過去,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船隻與運輸人員能夠在義莊沿線地區稍作休息,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運輸的目的地。
而除了功能性的歷史意義,劉博士還特地提到了義莊的文化意義。
他認為,「義莊」承載了一種「中轉站」的文化含義。他提到了某一位在義莊由於沒有誕下後人而在此地寄存超過幾十年的「歷史先人」,並為此感歎萬分。生死教育給予人們多元化的啟示。除了不再畏懼死亡之外,我們也應學會適當的停頓、休息、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殯葬行業亦是如此,它們並不僅服務于先人,更服務于生人,潛藏在死亡之中的是更厚重的「人的命題」,這也是為何這個行業有著它無與倫比的獨特文化魅力。
相關著作
1.《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作者:梁偉強、劉銳業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人死後,大概都渴望有後人為其處理身後事。香港是一個糅合中西文化、華洋雜處的地方,居住著信仰、背景、種族各異的人,不同背景及年代的逝者,有著不同處理「身後事」的方式。這些種種有關人的後事,是本書的重點。
2.《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
作者:梁偉強、劉銳業、馬淑茵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殯儀」作為一門專業,長久以來被社會大眾遺忘、誤解,慢慢變成禁忌話題。本書三位作者,透過其物流業知識、在殯儀業及社福界多年的經驗及個案,分享遺體運輸、凶宅清理、喪葬禮俗、殯儀業潛規則等行業內部議題,讓大眾一窺神秘的殯儀行業;臨終小故事的分享,亦望讀者能從中能夠思考人生意義,珍惜身邊人。
- 2025年01月05日 (14:30至16:00)
- 三聯書店灣仔文化生活薈三樓 afterword lounge專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