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仁傳——誠信勤奮的守仁人生(平裝)

  • 畢亞軍 李京淑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ISBN 9789620456916
分類

簡介

陳守仁,1930年出生於僑鄉福建泉州的華僑家庭,少時在國家淪喪、民生凋敝的苦難,以及孫中山、陳嘉庚等的愛國報國精神中成長,接受教育。18歲跟隨父親下南洋,從菲律賓馬尼拉一家小布店出發,以「誠信勤奮」為座右銘,遨遊商海,一步步打造出一個橫跨多個行業,遍佈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元化大型企業王國,也一步步成就出一個團結和睦、基業長青的企業家族,不但是商業成就和社會貢獻卓越的企業家、慈善家,更是締造家族企業和企業家族的成功典範。

本書根據對陳守仁家族成員、聯泰集團員工的採訪、聯泰集團企業發展史實及傳媒報道等公開信息撰寫而成,記錄展現了陳守仁博士的創業歷程、事業成就、社會貢獻,以及他在發展企業與家庭事業,服務和奉獻善業方面的思想精神,尤其是他在關鍵時刻的關鍵思考、關鍵行動。這是他的傳記和傳奇,也是一個人、一家人、一個家族的歷史詩篇。

目錄

序一 林毅夫教授
序二 許智宏校長
序三 楊孫西博士
序四 林廣兆先生
序五 林樹哲先生

第一章:僑鄉少年
第二章:下南洋 入商海 創聯泰
第三章:關島 新起點 新跨越
第四章:紡織製衣巨擘
第五章:斯凱奇傳奇 品牌零售新版圖
第六章:多元化跨國集團
第七章:赤子丹心 愛國僑領
第八章:兼濟天下 慈善大家
第九章:四代同堂的陳氏一家
第十章:家族管治 華社典範

後記
附錄:陳守仁博士歷年主要殊榮

作者簡介

畢亞軍
1980年出生,資深媒體人,商業財經與人物傳記作家,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理事、中國知名財經自媒體機構「華商韜略」創始人,著有《華商韜略》、《呂志和傳》等專著。

2002年入職《人民日報海外版》專題部,2005年創辦華商韜略,與中華全國工商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屬下出版機構合作,累計對超千位華人商業領袖進行訪談式深度報道,主筆出版了《華商韜略》等20餘部專著。

畢亞軍創辦的自媒體機構設有「華商韜略」「市值觀察」「創牌者」「華商名人堂」「中國爆品研究社」等賬號矩陣,至2025年4月,全網擁有超過1,500萬中文訂閱用戶。

李京淑
資深記者、獨立撰稿人、傳記作者。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曾擔任《北京科技報》編輯部副主任、華商韜略主筆撰稿人、《時尚健康TRENDS HEALTH》封面人物專訪特約撰稿人。作品榮獲第十八屆北京新聞獎、第四屆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獎。

現為企業史志式專訪、人物傳記類作者。累計訪問過數百位中國內地及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各國的成功企業家及華商僑領。著有人物傳記類作品《川流人生——陳群川傳》;統稿編輯出版《傳播者——十位傳播科技的優秀人物》、《記下昨天的精彩》等書。

名人推薦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
大紫荊勳賢、金紫荊星章、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
金紫荊星章、仁善福來慈善總社發起人林廣兆
大紫荊勳賢、金紫荊星章、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林樹哲
為本書賜序

序一
林毅夫教授

當好友陳亨利先生邀請我為他的父親、我多年尊敬的陳守仁先生的傳記作序時,我深感榮幸。在閱讀《陳守仁傳》的過程中,我被陳守仁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所深深打動。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奮鬥傳奇,更是時代浪潮下,企業家精神與家國情懷交相輝映的生動寫照,從微觀層面為我倡導的新結構經濟學自主理論創新提供了有力的現實印證。

陳守仁先生1930年出生於福建泉州,彼時家境貧困,生活充滿艱辛。但命運的轉折總是在不經意間到來,1948年他前往菲律賓投靠父親陳章桂,就此開啟了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人生旅程。初到菲律賓,陳守仁在父親的小布店幫工,身為「新客」,他的日子並不輕鬆,每月僅靠20比索維持生計。然而,他沒有被困難打倒,憑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從坐商轉變為行商,積極拓展布匹在小鄉小鎮的銷售渠道。同時,他抓住菲律賓外匯管控政策下僑匯業務的商機,以誠信為本,贏得客戶信任,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後,陳守仁先生不斷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他涉足橡膠種植園領域,儘管面臨著土地開發周期長、環境惡劣等諸多困難,甚至遭遇了火災導致家族基業毀於一旦的沉重打擊,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後來,他創立聯泰船務貿易公司,在航運業大展拳腳。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聯泰逐漸發展成為一家業務涵蓋種植園、製衣、電影發行、品牌零售、旅遊、船運、漁業、保險、房地產等多個領域的上市跨國集團。

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來看,陳守仁先生的成功絕非偶然。新結構經濟學強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本質上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新質生產力不斷湧現的過程,一國的經濟發展要成功,必須根據各地的實際所決定的產業和技術的潛在比較優勢,在政府的因勢利導下,將潛在比較優勢轉化為實在的比較優勢,使其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而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其成功也遵循著類似的邏輯。陳守仁先生在創業過程中,敏銳地發現了所在地的各種潛在機會,結合個人的比較優勢,將這些機會做實、做大、做強,實現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在菲律賓時,他看到了當地華僑對僑匯業務的需求以及市場的不規範,憑藉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誠信經營,成功切入這一領域。在塞班島,他抓住紡織品出口美國免稅、免配額的政策優勢,與合作夥伴共同投資紡織廠,通過從中國內地招募工人解決勞動力問題,實現了製衣業的快速發展。這種對各地比較優勢和商業機會的精準把握,使得他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同時,陳守仁先生還非常注重產業的轉型升級。以聯泰的發展為例,從最初的船務貿易,到製衣業,再到後來的品牌零售等領域,每一次轉型都是他對市場趨勢敏銳洞察的結果。他積極引入新技術、新管理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製衣業,他引入先進的製衣設備,優化生產流程;在品牌零售領域,他與斯凱奇合作,通過本土化改造和創新營銷模式,成功打開中國市場,實現了從代工製造到品牌運營的華麗轉身。

陳守仁先生的成功,還得益於他對中國傳統美德的堅守。誠信,是他經商的根本原則。在僑匯業務中,面對親戚的質疑,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客戶的信賴。這種誠信經營的理念貫穿於他的整個商業生涯,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商業聲譽和眾多的合作夥伴。他常說,「誠信,是言出必行的擔當,是承諾重於泰山的堅定,是長青的基石。」正是這種對誠信的執著追求,使得聯泰在各個業務領域都能穩步發展。

除了誠信,陳守仁先生還秉持著勤奮、勤儉的傳統美德。他一生勤奮工作,即便功成名就後,依然保持著勤奮的工作態度。他常說「人生就是做工吃飯」,這種勤奮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後代。在生活中,他保持著勤儉的作風,這種品質不僅為企業積累了財富,更成為家族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陳守仁先生也充分認識到政府政策的重要性。他積極與政府合作,順應政策導向,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在發展遠洋漁業時,他響應國家成為海洋強國的號召,與深圳等地政府合作,成立相關公司,共同推動遠洋漁業的發展。這種與政府的良性互動,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陳守仁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更是一位愛國僑領和慈善家。他始終心繫祖國和家鄉,在改革開放後,積極回國投資興業,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家鄉泉州開辦工廠,提供就業機會,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他還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成立多個基金會,致力於教育、醫療、扶貧等領域的公益活動。他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尤為關注,捐資修建學校,設立獎學金,為家鄉培養了大量人才。他的慈善行為不僅幫助了無數需要幫助的人,也為社會傳遞了正能量,彰顯了他的赤子丹心和社會責任感。

陳守仁先生深知教育對於家族和社會的重要性,因此對第二代、第三代以及未來子孫的教育和培養極為重視。他親自制定了48字的陳氏家訓:「忠誠處世,勤儉持家,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修身立志,自勉自強,同心合力,共創基業,服務社會,顯祖榮宗,謹守箴言,莫怠莫忘。」這條家訓不僅蘊含著中國傳統價值觀,更成為家族成員的行為準則和精神指引。

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家訓的內涵。他對子女的教育既注重品德的培養,也關注他們的學業和事業發展。他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他也非常重視對孩子們的實踐鍛煉,早早地讓他們參與到家族生意中,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比如,長子亨利在關島大學就讀時,就協助父親打理電影發行業務,後來在家族企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確保家族精神能夠代代傳承、事業不斷發展,陳守仁先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家族管治體系。他成立了家族理事會和家族辦公室,負責制定家族管理方法、保存家族文化和價值觀、處理家族事務等。家族辦公室下設教育與職業委員會、健康與醫療委員會、康樂委員會等機構,從多個方面關心和支持家族成員的成長和發展。在教育與職業領域,家族辦公室建立了明確的規章制度,支持家族成員的教育發展,並對家族成員進入家族企業工作進行審慎把關和篩選。在健康與醫療方面,為家族成員提供保障和幫助。康樂委員會則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維繫家族的團結。

這種家族管治體系的建立,不僅為家族成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也確保了家族事業的有序傳承。在陳守仁先生的精心培養和家族管治體系的保障下,陳氏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人才輩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繼續推動著家族事業的發展。比如,陳亨利在家族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慈善事業,獲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陳偉利在斯凱奇中國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帶領團隊取得了顯著的業績;最小的兒子陳祖恒當選了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出任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湧現出許多成功的私人企業,如今這些企業大多面臨著二代、三代接班,家族事業永續發展的問題。陳守仁先生的家訓和管治模式為其他企業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他的成功告訴我們,家族企業的傳承不僅是財富的傳遞,更是精神和文化的傳承。一套優秀的家訓能夠凝聚家族成員的共識,培養他們的品德和價值觀,為家族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而完善的家族管治體系則可以確保家族事業的穩定發展,避免因家族內部矛盾而導致企業衰敗。

陳守仁先生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從一個貧困的鄉下孩子成長為跨國企業集團的掌舵人,用自己的經歷從微觀層面詮釋了新結構經濟學所倡導的經濟發展成功的道理。他對各地的實際和時代所給予的發展機遇的把握,對技術優化、產業轉型、業態革新、市場開拓的執著,對傳統美德的堅守以及對家族傳承的重視,都為其他企業家樹立了榜樣。相信在陳守仁先生所倡導的優秀文化的涵養下,陳氏家族將代代人才輩出,事業蒸蒸日上。同時,他的故事也將激勵更多的企業家在追求商業成功的道路上,不忘家國情懷,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衷心祝願《陳守仁傳》的出版能夠讓更多人瞭解陳守仁先生的故事,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希望陳守仁先生的精神能夠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
2025年4月5日於北京大學朗潤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