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張維為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7月02日
ISBN 9789620457364
分類

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書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承接的國家智庫項目,為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發展確立道路自信。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從歷史視角、國際比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特別介紹了近代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並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具有的優勢。對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等方面具有藉鑒意義。

目錄

前言 (張維為)·················································································1
◎ 第一部分
歷史視角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 (寒竹 文揚)··················7
一、西方近代社會主義思想 ························································11
社會主義在西方的萌芽 ·····························································11
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之辨析 ······················································20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路線 ·····························································29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 21 世紀社會主義 ·······································37
二、作為“天下”型定居文明的中華文明 ···································50
中國的早期國家 ·······································································50
“天下”型定居文明 ··································································57
非定居文明 ··············································································65
三、中國古代社會主義思想 ·························································70
“天下”型定居文明與社會主義 ·················································70
中國古代樸素的社會主義 ··························································77
◎ 第二部分
國際比較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張維為 范勇鵬)···········97
一、解構西方制度神話 ································································99
美式民主制度的弊端 ······························································99
美國制度彈性不足 ··································································117
西方的危機 ············································································122
二、中國社會主義為什麼成功 ····················································141
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的制度原因 ··············································141
中國政治思想的政道傳統 ·······················································149
中國制度的優勢在於公共性和平等性 ·······································154
中國選賢任能模式是如何超越西方模式的?·····························159
社會主義在中國何以成功 ························································165
三、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制度 ····················································173
中國話語面臨的挑戰 ····························································173
話語構建魚水共識 ··································································176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185
◎ 第三部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
(吳新文)·················································································209
一、世界格局中的中國模式 ·······················································212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主義思潮背景 ·····························221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個時期 ············································232
立國建制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的思想理論奠基 ·············232
興國改制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的思想理論拓展 ··············240
強國定制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的思想理論提升 ··············248
◎ 第四部分
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白果)·····················261
一、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範式級別巨變 ········································264
二、自由資本主義方案無力應對範式巨變 ·································269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效實踐 ··········································276
建立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公權力對金融資本權力的制衡 ·······279
建立最大化人民福祉和充分發揮經濟潛力的分配體系 ···············288
建立具有戰略性、系統性發展能力的協調體制 ························294
索 引······························································································302

作者簡介

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
寒 竹: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文 揚: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范勇鵬: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吳新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白 果: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前言

2017 年 4 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組團去美國耶魯大學參加中美論壇,我做了一個演講,談中國模式與中美關係。當時一位美方學者問了我一個問題:中國什麼時候才會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我說:錯,我們不是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而是中國社會主義模式。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當時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Herry Merritt Paulson)專程訪華,請求中國幫助美國擺脫危機,坦率地說,就是請求中國社會主義模式來拯救美國資本主義模式。當時是一個什麼情況?美國陷入次貸危機後,股市崩潰,大公司紛紛破產,美國政府手頭沒錢了,但它又想救市,要增發國債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券。但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之一,如果不帶頭購買這些債券,其他國家可能都不願意買。保爾森因此飛來中國,懇請中國購買美國債券,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我記得當時英國的《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發文寫道: 美國的救市計劃能否成功,不僅取決於美國納稅人,也取決於中國等國家的支持。文章認為最終決定史上最大的金融救助計劃命運的將是中國等國家,所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在北京開展巡迴演說時才說道,“他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單膝下跪”。文章還指出,如果中國決定不再購買美國新發的債券,或拋售目前持有的債券,那美國的前景將會非常糟糕,當然中國的利益也會受損。

從當時中國的經濟情況來看,外貿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逾60%,而中美貿易又佔很大的比例,所以美國的金融海嘯確實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消極影響。中國人也真的認為,世界經濟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國的文化基因是與人為善,大家同舟共濟,互相幫助。中國政府經過慎重思考,決定出手幫助美國,大量增持了美國國債,同時自己也進入貨幣相對寬鬆時期,出台了後來頗有爭議的“四萬億計劃”。但我個人認為,總體上“四萬億”還是利大於弊,畢竟我們用這“四萬億”,使中國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包括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技術最好的高鐵網絡。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美國從危機中稍有復甦就忘恩負義。那次我對在場的耶魯學者說,以我自己的判斷,美國資本主義爆發下一場大危機只是時間問題,是一年之後,還是三年之內,現在還很難預測,但這場危機會來的。對於中國自己來說,中國社會主義模式是阻止這場危機蔓延到中國來的唯一手段,所以中國不可能放棄中國社會主義模式,這是中國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希望下一次美國危機爆發的時候,不要再來求中國幫忙,希望美國資本主義可以自己扛過去。我也希望下一次危機到來的時候,中國政府也考慮一下對於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有沒有必要出手相助,或者說,中國社會主義有沒有必要幫助拯救美國資本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怎麼構建,我們都在探索,但它的基礎只能是合作共贏,而不是美國奉行的唯我獨尊、以鄰為壑與零和遊戲。

那麼為什麼中國不是國家資本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呢?它至少有西方制度沒有的三個特點。第一,在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公有制佔主導地位,這包括土地的公有制,在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領域內一批大型國企的存在,還有國家對許多

戰略資源的擁有,這和美國以私有制為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我們的憲法規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實行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現在證明,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制度安排,“混合經濟”帶來了中國今天的全面崛起。

第二,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絕大多數國民都是受益者,多數中國人的財富在過去數十年中大幅度提高,這和美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中產階層從無到有,今天已達四億,超過美國總人口。中國中產階層今天到美國也是中產階層 —有房產,有穩定的收入,而美國多數人的實際收入在過去 40 年中幾乎沒有提高,美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在過去 20 多年縮小了近 10%。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向世界輸出最多的遊客,具有世界最大的也是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中國還基本實現了全民養老和醫保的覆蓋,雖然水平仍然參差不齊,但美國目前還做不到。

第三,中國有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也就是中國共產黨,而美國今天找不到代表美國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中國作為一個“百國之和”的文明型國家,在自己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統一執政集團的傳統,一旦背離這個傳統,國家就陷入四分五裂。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很大程度上還是這種政治傳統的延續和發展。中國這種獨特的制度安排使整個國家可以形成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制定超長時間段的奮鬥目標,然後一代接著一代幹,從而克服西方模式下最常見的民粹主義、短視主義和政治極端主義等弊病。

總之,一是公有制佔主體,二是多數人從發展進程中受益,三是有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我個人認為,這些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把中國社會主義說成是國家資本主義,很像把今天的美國資本主義稱為“美式社會主義”。美國政府現在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恐怕令世界上最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也感到瞠目結舌了。

顯而易見,中國的迅速崛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早已超出了西方理論和話語的詮釋能力,時代呼喚以中國眼光和中國話語來讀懂中國道路、讀懂世界。本著這樣的精神,我們接受了 2017 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研究”的課題和復旦大學“兩大工程”下的“中國社會主義話語演進”課題。本書就是我們研究團隊參與這兩個課題研的初步成果。

我們分別從歷史比較、國際比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政治經濟學等視角出發,對中國社會主義及其話語體系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其中不少成果曾先後發表在《求是》《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環球時報》等報刊,也有一些發表在觀察者網等網絡平台。我們提出的許多觀點具有一定的原創性,發表的文章也產生了一定的甚至較大的社會影響,但這兩個課題需要探索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們的見解只是一家之言,定有不妥之處,誠懇歡迎批評指正。

謹藉此機會,真誠感謝我們研究團隊成員的寶貴貢獻,真誠感謝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復旦大學“兩大工程”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沒有大家的支持,本書的面世是難以想象的。

2019 年 8 月 1 日
於淀山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