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筆記(繁體增訂版)
出版社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5年03月17日 |
ISBN | 9789620456077 |
分類 |
簡介
夜來急雨早花紅,遍地江南浸潤中。
鳥語千聲歌萬囀,勸君無事住南通。
靳飛的筆記為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城市“打開方式”。 他擷取散落於南通這座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一些“碎片”,以人物、事件為“料”,以廣聞博見之考證為“佐”,由此烹製出膾炙人口的“風味”短文,使所讀城市顯示出鮮活生動之景而帶著生命的體徵!
目錄
序:“勸君無事住南通” 陳俊 001
自序 靳飛 005
南通之建制 008
葛劍雄釋通州華亭之關聯 011
唐大和尚鑒真兩渡狼山 012
書狼山廣教寺開山僧伽事蹟 015
【附】 張謇《僧伽像贊》、張謇《狼山大聖像》
狼山廣教寺為大勢至菩薩道場 021
岳飛曾任通泰鎮撫使 022
王世貞萬曆本《通州志》序 024
【附】 [明]王世貞《萬曆〈通州志〉序》
《萬曆〈通州志〉》主修者 031
會戰豐臣秀吉之顧沖庵 035
顧養謙與李卓吾 038
【附】 [明]顧養謙《贈姚安守溫陵李先生致仕去滇序》
李卓吾論顧養謙 043
沙元炳記清初如皋李氏案 046
沙元炳所記解差夫妻事 050
冒辟疆為蒙古後裔 053
明逸民名士肯頌清官 056
【附】 [明末清初]冒襄《五狼督府鎮台公德政序》、[明末清初]范國祿《贈諾鎮帥》
清初南通官員與收復台灣 061
崇川貴公子范國祿 064
《紅樓夢》引鄧漢儀詩 067
李笠翁生長於如皋 071
【附】 [明末清初]范國祿《次韻答李漁》、[明末清初]范國祿《芙蓉池上同李漁羅休楊麓拿舟觀荷》
王士禛記寒士邵潛 075
【附】 《邵潛詩三首》、[清]陳維崧《邵潛夫先生八十壽序》
冒辟疆三觀《燕子箋》(其一) 081
【附】 [清]龔鼎孳《口號四絕贈朱音仙》
冒辟疆三觀《燕子箋》(其二) 085
【附】 [清]龔鼎孳《雲郎口號四絕句,其年索賦》、[清]陳維崧《怊悵詞二十首別雲郎》
冒辟疆三觀《燕子箋》(其三) 093
【附】 [明末清初]陳瑚《得全堂夜宴記》、[明末清初]陳瑚《得全堂夜宴後記》、[清]孔尚任《桃花扇.偵戲》
水繪園家班(其一) 107
水繪園家班(其二) 110
水繪園家班(其三) 113
水繪園家班(其四) 116
冒辟疆與洪門幫主 119
冒辟疆喜生食條蝦 122
百歲人瑞葉嘉瑩論陳維崧詞 124
陳維崧不知劇 127
冒辟疆登狼山詩 130
【附】 [宋]王安石《白狼觀海》、[清]陳維崧《登五狼同戴務旃無忝范女受賦》、張謇《登五狼山詩五首》
董小宛貼絨梅花扇子 136
王士禛記軍山印度僧 139
白璧雙為琵琶第一手 141
【附】 [清]吳偉業《琵琶行並序》、[明末清初]冒襄《聽白璧雙彈琵琶即席書贈》、[明末清初]冒襄《己酉榴月白璧雙正五十,過余彈琵琶數日,於其歸索詩壽其母夫人八十,即席放歌贈之》、[明末清初]冒襄《寒夜聽白三彈琵琶歌》、[清]陳維崧《聽白生彈琵琶(八首)》、[清]陳維崧《摸魚兒》、[明末清初]陳世祥《得全堂聽白璧雙琵琶》、[明末清初]許承欽《寒夜飲巢民得全堂,觀凌璽徵手製花燈,旋之張宅,聽白璧雙琵琶歌》、[明末清初]許承欽《仲冬晦日巢民同令子青若招飲湘中閣看雪,同散木孝威嵋雪無聲石霞永瞻,再聽白璧雙彈琵琶,續呼三姬佐酒歌》、[清]鄧漢儀《寒夜飲巢民得全堂,觀凌璽徵手製花燈,旋之張宅,聽白璧雙琵琶歌》、[明末清初]范國祿《芙蓉池上聽白生彈琵琶》、[明末清初]范國祿《重贈白生(二首)》
李方膺不宜官 156
鄭板橋客狼山詩 159
鄭板橋書《劉柳村冊子》 161
【附】 [清]鄭板橋《劉柳村冊子》
如東汪氏文園壘石 167
通州福山有日本硯 168
清及民國時在京會館 169
英國人知狼山難過 170
【附】 但燾 譯《英人令利日記中的狼山》
日諜之記錄通州如皋 175
【附】 [日]曾根俊虎 范建明 譯《北中國紀行之通州如皋》
張謇有大功於民國 191
【附】 趙尊嶽《張謇與張孝若》
冒辟疆三百歲生日 200
【附】 林琴南《夕照寺為冒巢民先生作生日記》
林琴南為米商作墓誌銘 205
張謇之重用歐陽予倩 208
【附】 張謇《贈歐陽生》、張謇《送予倩率伶生之漢口》
歐陽予倩記袁寒雲在通演劇事 212
袁克文為余覺書題詩 215
張謇詩贈譚富英 216
張謇為大倉喜八郎賀壽 220
頤生茵陳酒 222
如皋奇才李斐叔 224
【附】 《李斐叔生平簡表》、張謇《李生將至京師學於綴玉軒主,同人即中隱園設餞賦詩因以勖之(三首)》
李斐叔之心直口快 231
【附】 李斐叔《史太林(斯大林)看過我們的戲麼?》
吉鴻昌摯友朱其文父子 241
新四軍隆冬過海門 244
徐紫雲“捉弄”傅增湘 247
冒鶴亭做客中南海 250
張伯駒終身不離《紫雲出浴圖》 254
【附】 [明末清初]范國祿《贈陳鵠》
參考書目 258
紀年對照表 261
附錄 263
靳飛《冒辟疆:中華文明在明末清初的重要傳承者》陳俊《南通人文風情八記》
蔣豐《細數靳飛〈南通筆記〉的四個特色》樊國賓《詩人慧心為南通畫像》
李哲宇《〈南通筆記〉之筆記》高一丁《一場跨越時空的詩酒唱和》
《〈南通筆記〉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李佳《三識靳飛老師》
楊鎮瀟《資深學者靳飛首度以“筆記體”書寫一座城》
作者簡介
靳飛
“新京派文化”代表性作家、學者,別署若樸堂主人、前度佳公子。六十年代生於北京,少年時開始寫作與戲劇研究,師從張中行、吳祖光、嚴文井、許覺民、胡絜青、蕭乾、葉盛長等,曾任東京大學第一位外國人特任教授。2006年至2011年,與歌舞伎藝術家共同創作中日版崑劇《牡丹亭》,擔任總製作人、導演、編劇。現任北京戲曲評論學會創會榮譽會長。
出版散文隨筆及研究著作有《風月無邊》《櫻雪盛世》《北京記憶》《茶禪一味》《煮酒燒紅葉》《沉烟心事牡丹知》《張中行往事》《梅氏醉酒寶笈》《舊風舊雨》《靳飛戲劇隨筆》《張伯駒年譜》《張伯駒筆記》《馮耿光筆記》《你們屬於我的城市:若樸堂北京隨筆選集》;《中國學者看日本》(徐城北、孫郁共著)、《日本意象》(邱華棟、祝勇共著)、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新星版)導讀;主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彙編》《梅葆玖畫册》《梅葆玖紀念文集》等。
名人推薦
呂鳳鼎:中央外事辦原副主任,中國駐瑞典前大使
盧樹民: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中國駐加拿大前大使
夏潮: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秦能:江蘇南通書法家
陳俊:江蘇省南通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序言
序:“勸君無事住南通”
◎ 陳俊
二○二四年四五月間,靳飛先生歷數月心力所作《南通筆記》,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引全國各地廣泛關注。前些時,靳飛告訴我《南通筆記(繁體增訂版)》要在香港付印,囑我為港版作序。我既為之高興,又深為忐忑!他的“朋友圈”有的是“大腕”級聖手,讓我為之,總覺非上佳之選。其後靳飛竟多次“相逼”,我深感榮幸之至,也難辭美意,只好勉力為之。
初識靳飛是在二○二三年八月一日。因是很受我尊敬的一位作家朋友相邀,也沒弄清來客為誰,我便欣然前往。飯局安排在一處後街的小酒館。落座介紹,方知面前這位竟是京城文化圈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席間話題頗廣,靳飛滔滔不絕,詩詞歌賦、戲曲音樂、香道茶道信手拈來。之後你來我往,竟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作為“新京派文化”代表性作家、學者,靳飛年輕時即拜於張中行、吳祖光、嚴文井、許覺民、蕭乾、葉盛長門下,與梨園界、作家群、出版圈亦往來熱絡。靳飛善文、能書、會畫,在散文、隨筆、戲劇研究方面成果頗豐。與之閒談,時有名人逸聞趣事分享,念起某些文化界前輩常不禁動容。一日,在南通“人間貴客”茶敘,有我邀約的客人書法家秦能老師至。忽見靳飛從座上驚起,肅然趨前,端視良久,眾皆錯愕!靳飛說秦老酷似他老師張中行,且舉手投足神韻俱在,乃一時恍惚沒轉過神來幻為恩師大駕!
靳飛作《南通筆記》於我也算有淵源。他初始以筆記體在微博上試水,閱者漸眾,好評如潮,因大受鼓舞,便一頭扎進去,遂有結集付梓之意。其間,多篇筆記我幸得“先睹”之快。靳飛常來我辦公室小坐,聊南通掌故、歷史人文、江海風情,當然,話題基本不離他“胎動”中的《南通筆記》。其後逢人便說他作筆記得我幫助莫大。其實不然,我尊靳飛為師,他才情“外溢”,每次與他交談,不論“頻道”如何切換,他似乎樣樣精通,觀點直擊要害,且每有洞見,我得益良多!
筆記體起源可追溯到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其妙處在於體例靈活、敘事簡潔、篇幅短小。靳飛過往的嘗試皆是為人物做傳,比如《張伯駒筆記》《馮耿光筆記》等,《南通筆記》卻是以筆記體講一座城市的故事,實為一次難能可貴的嘗試。
了解一座城市有多種方式。可遊覽古蹟,在一磚一瓦間感知城市文化脈絡;可穿行於市井,感受街巷深處的人間煙火;可走進街市小店,品嚐一方水土的地道風味;當然也可以展卷閱讀,體味書中展示一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然而,如何找到“對”的書卻很難!一個城市何若不像一個人,她也該是一個生命體。我們平素所見太多的是“宏大敘事”的鋪展,因而你讀到的城市也往往是了無生機的存在。而靳飛的筆記卻為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城市“打開方式”。他不再瓦全於全景式和整體性,甚至無須脈絡和順序,而是擷取散落於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一些“碎片”,以人物、事件為“料”,以廣聞博見之考證為“佐”,由此烹製出膾炙人口的“風味”短文,使所讀城市顯示出鮮活生動之景而帶著生命的體徵!由是,不僅讓外地讀者得以領略,也使我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能夠感受到來自歷史深處曾經的律動。
靳飛筆記有詩云:“夜來急雨早花紅,遍地江南浸潤中。鳥語千聲歌萬囀,勸君無事住南通。”他對南通的喜愛是做在臉上的。《南通筆記》甫出,聞有幾個友城妒靳飛偏愛南通。然常見靳飛偏偏在席間酒酣之時忽想起某城某誰,便拉起電話呼朋喚友邀約來通,常招惹電話那頭醋意“奚落”。靳飛雖是“閒不住”,但也“用情”專一。在我與靳飛相識不長的時間內,他偶“回”日本也是今日古董店明日某某寺,流連於承載中日傳統文化符號的一些空間。而在國內,要麼北京要麼南通,若是見其在微信群、朋友圈曬香港、上海、廣州、蘇州等某地行蹤,也大多是去參會、講座或者路過,只稍作逗留,馬上又“歸位”於其鍾情之地。
我一直好奇靳飛為何如此偏愛南通。南通是長江沖積平原。靳飛筆記所述《唐大和尚鑒真兩渡狼山》之時,這裏還是沙洲隱現、橫無際涯的茫茫一片。南通實在是“無中生有”的一種存在!在這跨越千百年的“有無”之間,江海大地便藏有太多異於一般城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靳飛有激情、愛探究,又是個既愛熱鬧、也喜清靜的“矛盾體”,於是,他在常居北京之餘,時而南下,臨江攬勝,問俗探幽,“勸君無事住南通”!如若有一天他靈機一現,又有關於這兒的新著橫空出世,這何止是南通之幸,更是文化之幸!
(作者為南通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