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傳

  • 賈平凹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3月17日
ISBN 9789620455742
分類

簡介

本書是賈平凹創作的第二十部長篇小說,書名「河山傳」取自兩位主要人物——洗河與羅山,小説交織記述了洗河等農村青年到西安奮鬥打拚的歷程和羅山等企業家起落沉浮的命運。底層人士、商界精英、政治掮客、官員在書中紛紛登場,作者以兩個代表群體的命運來書寫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生動描繪出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

目錄

一 前言 001
二 洗河(一九七八年—一九九六年) 004
三 羅山(一九九六年—一九九八年) 039
四 董事長和助理(一九九八年—二○○一年) 077
五 花房子(二○○一年—二○二○年) 165
六 後話 341
後記 344

作者簡介

賈平凹

著名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著有《暫坐》、《秦腔》、《廢都》、《浮躁》、《古爐》、《山本》等。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紅樓夢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等海内外文學獎項。作品被翻譯為四十餘種語言出版,並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

後記

屋外一棵大樹,從窗子裏望出去,就是一堆綠。這綠渾厚,有疏有密,或濃或淡,每股枝條的伸出,枝條上每片葉子生成,都組織得那麼合理,風懷其中。

從二○二二年春季到二○二三年的夏天,我就在這窗子裏進行著《河山傳》的寫作。

寫作著,我是尊貴的,蓬勃的,可以祈禱天賜,真的得以神授,那文思如草在瘋長,鶯在閒飛。不寫作,我就是卑微、膽怯、慌亂,煩惱多多,無所適從。我曾經學習躲閃,學習迴避,學習以茶障世,但終未學會,到頭來還是去寫作。這就是我寫作和一部作品能接著一部作品地寫作的秘密。

《河山傳》依然是現時的故事,我寫不了過去和未來。故事裏寫到了西安,那只是一個標籤。我的老家有個叫「孝義」的鎮子柿餅有名,十里八鄉的柿餅都以「孝義」貼牌。我出門揹著一個簍,撿柴火,採花摘果,歸來,不知了花果是哪棵樹上的,柴火又來自哪個山頭。藏污納垢的土地上,雞往後刨,豬往前拱,一切生命,經過後,都是垃圾,文學使現實進入了歷史,它更真實而有了意義。

因出生於鄉下,就關心著從鄉下到城市的農民工,這種關心竟然幾十年了,才明白自己還不是城市人,最起碼不純粹。

理性和感性如何結合,決定了人的命運。《河山傳》中的角色如此,我也如此。寫作中縱然有龐大的材料,詳盡的提綱,常常這一切都作廢了,角色倔強,順著它的命運行進,我只有嘆息。深陷於泥淤中難以拔腳,時代的洪流無法把握,使我疑惑:我選題材的時候,是題材選我?我寫《河山傳》,是《河山傳》寫我?

這樣寫行嗎?這是我早晨醒來最多的自問。如果五十年,甚至百年後還有人讀,他們會怎麼讀,讀得懂還是讀不懂,能理解能會心還是看作笑話,視為廢物呢?這使我警惕著,越發驚恐。

寫作的樂趣在於自在,更在於折磨。這如同按摩,拍打疼痛後的舒服。《河山傳》的進度並不快,每日寫幾千字或幾百字,或寫了幾百字幾千字後,又在第二日否決了,拿去燒毀,眼看著灰飛煙滅。除卻焦慮是坐在馬桶上的時候,要麼,去睡吧,閉上眼,看到更多更清晰的山川人物,魚蟲花鳥。

《河山傳》寫完了,我給我的孩子說:「作品署了我的名字,那是假像。人民幣是流通的,錢在我手裏,是錢經過了我。」

就在立夏的這個早晨,窗外大樹上眾葉搖曳,極盡溫柔,傳來鳥鳴,而我卻想像了那個蘇軾,為了心緒,為了生計,在東坡上開墾的一塊地裏的身影。

 

二○二三年五月七日於西安
秋濤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