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特別行政區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 周挺 白家玉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7月02日
ISBN 9789620457425
分類

簡介

本書聚焦於港澳的法律援助制度,以獨特的雙城比較視角,系統剖析了兩地法律援助體系的歷史沿革與現實困境。本書敏銳捕捉到歷史遺產對兩地制度的深層影響——香港承襲英國“合理勝訴機會”的嚴格審查傳統,澳門特區則延續葡萄牙相對寬鬆的司法援助理念,這種差異性為比較法研究提供了鮮活樣本。

全書展現出鮮明的“問題—對策”雙軌結構:前半部分通過實證數據揭示經濟審查僵化、弱勢群體覆蓋不足等結構性缺陷;後半部分創新性地提出引入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彈性審查標準等改革方案。

尤為可貴的是,本書在分析司法公正優先原則時,巧妙揭示了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平衡器的憲制功能;其將法律援助置於“一國兩制”框架下考察的研究路徑,亦彰顯出獨特的學術價值。本書通過精細的制度比較和案例解剖,不僅為港澳特區法治建設提供了鏡鑒,也對內地法律援助體系的完善具有啟示意義。

目錄

序言 i

導論 001
第一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制度問題分析及創新解決路徑課題 003
第二節 本書研究方法 007

第一章 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理 011
第一節 法律援助制度的含義 013
第二節 法律援助制度的特殊探討價值 015
第三節 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結構 017

第二章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中的案情分析標準探析 039
第一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案情審查制度概述 043
第二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案情審查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045
第三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案情審查制度的客觀化路徑討論 049
第四節 客觀化路徑中的補充路徑探討 064

第三章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中的申請範圍及實體弱勢條件探析 067
第一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制度申請範圍及實體弱勢條件概述 070
第二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中的援助範圍與措施完善 077
第三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中的經濟標準 090

第四章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機構設置與相關權限優化 099
第一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機構設置與運行規則概況 104
第二節 計分表制定機構與制定權 108
第三節 算分機構與核查權 120
第四節 監督機構與監督權 126

第五章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的運行效果保障制度探析 133
第一節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的運行效果概述 138
第二節 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導師匹配指導機制 141
第三節 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工作激勵機制 145
第四節 設立法律援助律師供給變更機制 154
第五節 設立法律援助律師工作品質監督評估機制 159

第六章 港澳特區法律援助的特別救濟制度構建 169
第一節 港澳特區現行法律援助救濟制度之不足 173
第二節 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及適用評估 178
第三節 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在港澳特區法律援助救濟制度中的運用 183

結語 195

作者簡介

周挺
法學博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白家玉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名人推薦

周挺教授和白家玉同學的這本書彙集了內地與港澳學者、法律援助實務工作者及組織代表的觀點,採用案例集群分析法與政策仿真模型,力求突破既有研究的碎片化局限。書中提出的階梯式准入標準、跨機構協同審查機制等建議對於相關的試點專案定有幫助。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絕非簡單的批判性研究。本書始終秉持“建設性學術”(Constructive Scholarship)原則——每一章的問題分析後均附有可行性改進方案,並標注政策調整的優先順序與成本收益比。

——駱偉建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澳門特區政府法律改革諮詢委員會前副主席

序言

駱偉建

法律援助制度是法治社會的基石,更是公民權利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綫。在香港、澳門這兩個兼具中西方法律文化特色的特別行政區,法律援助體系既承載著維護司法公正的使命,也面臨著獨特的挑戰。本書的寫作,正是源於對港澳法律援助制度深層矛盾的關切——當制度設計與現實需求產生裂隙時,弱勢群體的正義如何實現?

近年來,港澳社會對法律援助的需求持續增長,但現有體系在案情分析標準模糊、申請範圍與實體條件失衡、機構許可權交叉、運行效果保障不足等問題上逐漸顯露局限性。這些不僅導致公民維權成本升高,更可能侵蝕公眾對司法公平的信任。港澳作為國家“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窗口,其法律援助體系的完善不僅關乎本地居民福祉,更是法治文明程度的直接體現。當前亟需在保持原有法律特色基礎上,構建更具適應性、精準性的現代法律援助制度,這既是對社會需求的回應,也是鞏固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選擇。本書通過三重視角展開研究:

1. 制度解剖——對比港澳兩地法律援助的機構設置與許可權劃分,揭示結構性矛盾;
2. 效果評估——基於近五年案件數據與受援人訪談,量化制度運行的真實效能;
3. 路徑重構——從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DR)等特別救濟制度切入,探索符合港澳社會特點的改良方案。

周挺教授和白家玉同學的這本書彙集了內地與港澳學者、法律援助實務工作者及組織代表的觀點,採用案例集群分析法與政策仿真模型,力求突破既有研究的碎片化局限。書中提出的階梯式准入標準、跨機構協同審查機制等建議對於相關的試點專案定有幫助。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絕非簡單的批判性研究。本書始終秉持“建設性學術”(Constructive Scholarship)原則——每一章的問題分析後均附有可行性改進方案,並標注政策調整的優先順序與成本收益比。例如,針對資源分配問題,第二章提出的“案情分析研究標準”便參考英國與德國經驗。此書意欲獻給所有為司法平等奔走的法律工作者。港澳法律援助體系的完善,既需要頂層設計的智慧,也離不開每一個個案中鍥而不捨的努力。正義的實現,從來不是單行綫——它需要制度提供軌道,更需要每一個普通人擁有踏上軌道的勇氣。

是為序。

2025年1月1日於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