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報藝術史——從十九世紀末到文化大革命
內容簡介
海報起源於十六世紀的法語地區,在中國,是鴉片戰爭結束後,隨西方貨物一起湧入的舶來品。中國海報的歷史上,曾兩次創造了世界性的奇跡。這兩次海報的高潮時期有著各自不同的時代背景,海報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內容也盡不相同。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以商業貿易為核心內容,借力傳教士文化帶來的藝術交流沉澱,促成了中國民間藝術家和歐洲商人的合作,非但讓中國社會接納了這一新生事物,還共同創造了中國海報的第一次盛典。六十年代,毛澤東領導的「文化大革命」為中國海報帶來了第二波高潮。它以蘇聯美術為形式,核心內容則轉向政治宣傳。
兩次海報盛世,無論在藝術家數量,還是海報的印量上,都成為至今無法超越的記錄,今天卻甚少人知,甚至中國海報自身的歷史和藝術成就,長期以來也在國際海報史論中被忽視。本書內容第一次以中國海報的歷史為核心,以藝術價值的解析為方法。將海報在十九世紀末在中國出現後,至文化大革命結束,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中,將藝術風格變化、藝術家地位變遷和他們的創作經歷等內容,逐一細述。
本書收錄了近200幅珍貴的彩色海報藏品,將為中國設計史和中國美術史研究帶來新的內容。
目錄
序一 (Prof. Dr. Jeong-hee Lee-Kalisch)
序二 圖文與審美交融互證——簡評何東的《中國海報藝術史》(曹意強教授)
導言
開篇 定義「海報」
第一節 「海報」的國際定義
第二節 「海報」在中國的定義
第一部分 蔚藍
第一章 海報西來
第一節 鴉片戰爭後上海的商業廣告變化
第二節 西來海報的尷尬
第二章 粉墨登場
第一節 年畫的第一次際遇
第二節 「月份牌」是有據可查最早的中國海報形式
第三章 國粹路線(明線——從年畫到海報)
第一節 從年畫出現到接納
第二節 年畫的藝術地位和精神內涵
第三節 年畫和最早期的海報藝術家
第四章 國際路線(暗線——從傳教士到海報)
第一節 西畫東漸
第二節 利馬竇和郎世寧
第三節 「土山灣畫館」——中國最早國際藝術學院
第五章 印刷革命
第一節 早期印刷和木刻雕版海報
第二節 石版印刷和其他印刷技術
第二部分 金黃
第一章 四位一體
第一節 具體特徵
第二節 創作群體
第二章 三個時段
第一節 第一時段(1896年至1911年)
第二節 第二時段(1911年至1937年)
第三節 第三時段(1937年至1949年)
第三章 三位大家
第一節 古裝美女時期的周慕橋
第二節 時裝美女時期的鄭曼陀
第三節 新潮旗袍美女時期的杭稚英
第四章 藝術之光
第一節 「月份牌海報」的技法
第二節 「月份牌海報」的內容和藝術特點
第三節 「月份牌海報」的中西對照
第五章 女性百態
第一節 「月份牌海報」的女性題材
第二節 「月份牌海報」的女性形象背後的社會心理
第三部分 大紅
第一章 戰爭時期的中國美術狀況(1937-1949)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美術發展
第二節 「魯迅」和左翼藝術家的「木刻運動」
第三節 「魯藝」、《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延安整風運動」
第四節 國統區和邊區根據地的海報
第二章 新中國時期(1949年―1966年)
第一節 新年畫運動(新年畫和新海報的混合期)
第二節 「月份牌海報」藝術家的改造
第三節 蘇聯之風
第四節 新中國時期海報的藝術特點和其他
第三章 「文革」時期(1966年―1976年)
第一節 「文革」的背景和美術界的情況
第二節 紅衛兵美術和工農兵美術
第三節 毛澤東形象的含義和政治海報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文革」時期海報的藝術特點和其他
落幕
第一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中國海報從「文革」的高潮走向低谷
第二節 「Graphic Design」一詞的出現和中國平面設計的再次國際接軌
後記
附錄
1-杭鳴時採訪——關於稚英畫室
2-陶天恩採訪——關於「文革」時期的海報創作情況
3-月份牌畫家簡歷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何東,本名何見平,平面設計師、策展人、寫作者和自由出版人。出生於中國富陽,現居柏林。曾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專業,柏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專業,獲碩士和博士學位;第二專業就讀柏林自由大學歷史系,獲文化史博士學位。曾任教柏林藝術大學、中國美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學府。
設計作品曾獲得大量國際獎項,如華沙海報雙年展金獎、德意志國家設計獎金獎、德國紅點獎、奧地利Joseph Binder金獎、倫敦D&AD黃鉛筆獎等獎項。2006年榮獲德國Ruettenscheid年度海報成就獎。設計個展曾在中國、德國、日本、斯洛文尼亞、波蘭、伊朗和馬來西亞等國舉辦。2021年深圳V&A博物館主辦的「想入非非」是他最新的個展,同名個人作品集亦同時出版。
他還是設計史論及文化史寫作者,中國海報歷史研究者。曾出版《中國海報藝術史》(德文及中文版)、《設計之外》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