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深度遊逐漸興起,相對約定俗成的「觀光踩點」,深度遊讓遊客「沉浸式」體驗當地文化。昨日由本土旅遊業議會公佈「創意‧深度遊」的六條獲獎路線,包括「都市傳說」、「香港唐樓」等多個主題,高街鬼屋、地質公園、華富邨……當中你又去過多少個地方?以下兩本精選好書,帶大家由中區鬧市走到郊野,發掘古今趣聞,打造出自己專屬的路線。

1957年香港中區大廈鳥瞰圖,由羅定國繪製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魯金著
香港的街道縱橫交錯,宛如蛛網,縱使你經常穿插其間,可對它們又有多少認識呢?魯金是資深的香港專題作者,揀選了港島中區十多條有代表性的街道,藉助豐富的資料詳述了其名稱的由來,如「二奶巷」、「紅毛嬌街」、「長命斜」等,並以通俗的文字道出有關的史實和傳說。同時,還引出許多有趣的地方掌故,如香港法制原始模式、「太平紳士」的緣起、電話通訊業與股票市場的早期面貌,還有全港首屆校際運動會籌辦經過等。

威靈頓軍營入口,約1930年代,照片由陳照明先生提供。右方建築是樂禮大廈,頂部設一金色時鐘,成為現時金鐘地區的命名由來
盧吉道,約1996年,照片由陳照明先生提供

《香港古道行樂》郭志標著
香港的古道不少已逾百年歷史,然頑石盈徑,野草滋蔓,加之時代變遷,為研究帶來相當難度。人稱「標叔叔」的郭志標是資深行山人士,數十年來斬棘披荊,透過田野調查及古籍所載,積極收集古道相關材料,在本書集中介紹香港眾多古道的歷史、走向和保存狀況,並附以列表作統覽。

龍鼓灘食山頭。「食山頭」是新界宗族祭祖時的傳統習俗。(文錦豪攝)
繪自《香港古道行樂》作者郭志標的八仙嶺、橫嶺、吊燈籠古道群示意圖
船灣淡水湖一帶風光(尹兆江攝)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
作者:魯金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香港古道行樂》
作者:郭志標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新閱會】公眾假期迷思:中國傳統節日一定有假放?
香港的假期制度源自英國在十九世紀所訂立的《1871年銀行假期令》(Bank Holidays Act 1871),所以最初訂立的九天公眾假期主要是銀行和公營機構放假,而且其餘均是西方的節慶或紀念日。儘管香港政府在戰前已開始增加與中國傳統節慶有關的日子為公眾假期,但轉變依然需時。
Skip to content
《孤獨前哨》作者鄺智文好書推薦不私藏!
《榮歸君國》引用多年來蒐集的口述和個人資料,探討戰爭和戰俘經歷對這批加拿大官兵的長遠影響,以及他們爭取認可及紀念戰友的歷程。這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香港和加拿大歷史、以及戰爭對人的傷害均有深刻的描寫,即使對這段歷史熟悉的讀者,亦能在書中發現罕有的史料。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私器公用」的仁人用心:《集藝成林:《藝林》伶星資料摘鈔》
《藝林》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香港的娛樂雜誌,當中刊登有不少與粵劇或伶人相關的報道,是今天研究香港粵劇史的重要材料。然而,這樣一批「有年份」的材料都設有一定借閱門檻,讀者若想仔細披覽,大多只能望門興嘆。本書編訂者朱少璋本着「私器公用」的仁人用心,在掌握八十六期《藝林》(佔館藏總數97.7%)中披揀出伶星相關的文字,使珍罕材料得以流通,儼然為廣大戲迷及粵劇研究者大開方便之門。 書中所收材料不限於「伶星」,其外延尚及於與伶星相關的編劇、導演、戲班劇團及同人組織。當中,不乏粵劇發展史中的重要資料,例如《藝林》第11期「陳錦棠組錦添花男女劇團」一文,準確提供了「錦添花」的成立時間、組班初衷、理念、計劃及財源,為這粵劇名班勾勒出清晰的創建背景。 出於娛樂雜誌的性質,《藝林》的內容和文筆大多生動吸引,比方〈任劍輝弄出笑話〉一文詳述「戲迷情人」因睇拍戲而驚動差館的滑稽喜劇;〈新馬師曾撃倒謝醒儂〉、〈謝醒儂擊敗新馬師曾〉兩文連載新馬師曾與謝醒儂兩度約戰桌球的勝負經過。這些軼事為讀者展現昔日伶星在走出氍毹之外、脫去戲服之後的真實形象,親切而有溫度。 《集藝成林:《藝林》伶星資料摘鈔》編訂:朱少璋頁數:528頁開度:170 × 240 mm定價:港幣2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
「香港作為英國最後一個解殖的地方、以及世界上重要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還欠一本建基於檔案史料的法律史專書去重新審視英國法律在殖民時期人權自由歷史的角色。」由吳海傑所著的《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 (1842-1997)》,透過對解密歷史檔案史料廣泛而深入的分析,重新思考香港法治與自由的基礎,質疑廣為民眾接受的「香港的言論自由是英式法治的遺產」的論述。
Skip to content
【Being Hong Kong】當「打電話」成為歷史:《香港電話——早期電話史與原理》
還記得在屋企「煲電話粥」的時光嗎?來到今天,「手機」的主要功能更不在於「打電話」,而是上網。傳統「電話」亦成為歷史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