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
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張國榮《我》

2001年,張國榮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訪問時談到他的英文名字:「我喜歡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而且我喜歡Leslie Howard,這個名字可以是男的或女的,非常中性,所以我喜歡它」(原文:I love the film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 like Leslie Howard. The name can be a man‘s or woman’s, it‘s very unisex, so I like it.)。事實上,Leslie這個亦男亦女的中性名字,不但標誌張國榮的性別意識取向,同時也浮映了他二十多年來的演藝風格:時而不覊放蕩,時而千嬌百媚,時而雌雄莫辨。

2000年,張國榮以在紅館舉行的「熱.情演唱會」(Passion Tour)展開他的世界巡迴演出之旅。《陪你倒數:張國榮的音樂之旅》作者翟翊認為,「熱.情」幾乎定格了張國榮生前最高光的藝術瞬間。演唱會上,張國榮束了一頭及腰長髮,挽起或散落,配襯閃爍艷紅或貼身漆亮的衣飾,詮釋了男性的嫵媚美,一反當時固有印象中男性陽剛主動的形態。

不出所料,張國榮這場大膽創新的表演招來媒體的大肆攻擊。在《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的作者洛楓認為,這個現象流露出當時社會的保守意識,與大眾對「性別定型」的固步自封。誰說男人不可以是嫵媚的?誰說長髮與短裙是女性專利?性別多元與開放的最高層面,是兩性之間不再存在互相定型。

張國榮曾經多次公開表示,歌曲《我》中包含他夫子自道、向外宣言的感懷——「造物者的光榮」、「站在光明的角落」——都顯示了他的立場。儘管飽受媒體批評,但張國榮從來沒有後退或妥協。他依然為自己的高度可塑性驕傲,為電影和舞台的演出尋找可以上下游弋的空間。環顧華語地區的流行文化歷史,張國榮的性別越界與藝術境界至今仍無人能夠繼往開來,更為新生代眾星打開禁忌的缺口和突破的空間。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性別的禁忌越少,社會更開放自由,我們才能活得更漂亮。


好書推薦

1.《陪你倒數:張國榮的音樂之旅》
作者:翟翊
定價:港幣$218
按此線上購買🔗

2.《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
作者:洛楓
定價:港幣$12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私器公用」的仁人用心:《集藝成林:《藝林》伶星資料摘鈔》
《藝林》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香港的娛樂雜誌,當中刊登有不少與粵劇或伶人相關的報道,是今天研究香港粵劇史的重要材料。然而,這樣一批「有年份」的材料都設有一定借閱門檻,讀者若想仔細披覽,大多只能望門興嘆。本書編訂者朱少璋本着「私器公用」的仁人用心,在掌握八十六期《藝林》(佔館藏總數97.7%)中披揀出伶星相關的文字,使珍罕材料得以流通,儼然為廣大戲迷及粵劇研究者大開方便之門。 書中所收材料不限於「伶星」,其外延尚及於與伶星相關的編劇、導演、戲班劇團及同人組織。當中,不乏粵劇發展史中的重要資料,例如《藝林》第11期「陳錦棠組錦添花男女劇團」一文,準確提供了「錦添花」的成立時間、組班初衷、理念、計劃及財源,為這粵劇名班勾勒出清晰的創建背景。 出於娛樂雜誌的性質,《藝林》的內容和文筆大多生動吸引,比方〈任劍輝弄出笑話〉一文詳述「戲迷情人」因睇拍戲而驚動差館的滑稽喜劇;〈新馬師曾撃倒謝醒儂〉、〈謝醒儂擊敗新馬師曾〉兩文連載新馬師曾與謝醒儂兩度約戰桌球的勝負經過。這些軼事為讀者展現昔日伶星在走出氍毹之外、脫去戲服之後的真實形象,親切而有溫度。 《集藝成林:《藝林》伶星資料摘鈔》編訂:朱少璋頁數:528頁開度:170 × 240 mm定價:港幣2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虛詞】《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 〈因為我們很愛香港── 梁樂民〉
「香港等了一百年才出了一個梅艷芳。」 觀賞電影時,你往往能從中看到導演的性格;因為作品永遠是最誠實的,電影已經展現了他是一個什麼人。電影《梅艷芳》票房口碑雙收,還成功勾起觀眾對黃金時期香港的懷舊情緒,引起巨大的社會效應。電影的一幀一幕,不僅顯現導演梁樂民精湛的製作手法,更流露出他梅姐的敬重之情,以及對香港真切的愛。 這電影勾起了很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及懷舊情緒,這是你創作過程中有意加入的元素嗎? 懷舊並不是電影的本意,但很多東西慢慢走在一起,就變成現在這樣子。梅姐走過六十及七十年代,在八十年代走紅。如果要把梅姐帶回來的話,也要把那個時代帶回來。我們本來是想去彌敦道拍實景,但到現場一看,建築物、燈柱、交通燈、地面所有東西都不一樣了。 香港變得太快了。日本也好,台灣也好,十年之後再去,很可能某個地方還在,甚至老闆還在。但在香港,可能不到半年之後你再去彌敦道,店舖不見了,所有東西都不一樣了。我們一開始可能覺得:這個沒有了,沒關係,那個沒有了,又沒關係。但是不是真的沒關係?這些「沒關係」堆積起來,就有了懷舊情緒。如果我得到這條鑰匙打開它,大家就會被打動:「哎呀,就是這個地方啊!那裡我也去過呀!」 文字轉載自虛詞報導及《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作者:李展鵬、卓男出版日期:2023年12月定價:$16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揭秘「開心鬼」系列電影的創作密碼:鬼片亦能「既驚又喜」!
不給糖就搗蛋!萬聖節,你是怎樣度過的呢? 萬聖節起源於薩溫節,是古代凱爾特民族以作物祭祀神明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萬聖節演變成充滿娛樂性質的節日,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扮鬼扮馬」慶祝一番。這種「既驚又喜」的節日氛圍,與香港電影史上一個經典電影系列——由新藝城出品、黃百鳴主導的「開心鬼」不謀而合。鬼片一定要驚悚恐怖嗎?「開心鬼」系列電影正正將靈異與喜劇元素巧妙融合,讓觀眾提心吊膽的同時捧腹大笑。 《娛樂映城——重訪新藝城喜劇電影》以「新藝城喜劇電影」為窗口,帶我們回顧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八十年代,當中作者葉航以「開心鬼」系列為例,剖析新藝城靈異喜劇電影成功背後的創作密碼: 「『開心鬼』系列電影的《開心鬼》、《開心鬼放暑假》、《開心鬼撞鬼》為新藝城出品。它們在敘事母題、角色塑造與情節模式上一脈相傳,成為一套自成體系的系列電影。 『開心鬼』系列的情節由固定的五幕組成:相遇、反斗、相助、危機和解決。以電影《開心鬼》為例,相遇部分講述五個女生去海灘度假,林青青撿到朱秀才上吊自殺後的魂魄棲身物。反斗部分是開心鬼現身後,女生一開始不相信他是鬼,之後卻被他的超能力嚇暈。相助部分,開心鬼用超能力幫助林青青在運動會戰勝對手、訓誡對林小花始亂終棄的Joseph、拯救考試受挫意圖自殺的顏如玉。危機部分是校方發現了開心鬼的存在,要燒掉繩子讓他無法投胎。解決部分,開心鬼投胎成功,林青青憑自己的實力贏了比賽,林小花和Joseph結婚,顏如玉考上了師範大學。《開心鬼》主要通過『反斗』和『互助』來推動情節發展,並完成開心鬼和女生從彼此對立到相互信任的人物關係變化。 『開心鬼』系列電影以鬼的『可見/不可見』引動喜劇性效果,而且天然地以電影的鏡頭語言來展現。在《開心鬼》中,高過仁跳遠時,『不可見』的開心鬼站在沙坑前,高過仁起跳後撞到開心鬼,結果連一米都沒到;當林青青撐杆跳高時,開心鬼將林青青托過了橫杆。另一種戲弄手法來自民間傳說『鬼上身』,角色被鬼上身後反常荒誕的言行舉止往往成為笑料。 新藝城將喜劇構築於人—鬼、可見—不可見、現實—超現實這些自我悖謬之上,藉由現代都市之中反科學的超能力讓觀眾感到驚奇和滑稽。」 《娛樂映城——重訪新藝城喜劇電影》作者:葉航頁數:352頁尺寸:170 x 240 mm定價:$22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王家衛 x 陳勳奇、徐克x 黃霑,盤點歷代香港電影音樂創作的最佳拍檔!
真實的香港電影音樂創作現場,導演與作曲家是如何合作的? 「夥伴模式」(partnership mode)是導演及作曲家的合作模式之一,意指作曲家和導演於音樂創作過程中緊密交流及較勁,達至雙贏局面。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和陳勳奇的較勁非常有趣:王家衛說陳勳奇是個「知道畫面該怎樣和音樂配合」的作曲家,但他仍然會把陳氏交來的音樂「重新調換次序」;陳勳奇也表示混音甚至上映版本,往往和導演一起決定的版本不一樣:「王家衛很相信自己一套,這其實也是配樂有趣的地方,有些東西很主觀。」 黃霑為徐克電影的音樂作曲時均寫下非常詳盡的配置筆記(spotting notes),顧及音樂與畫面配合的變化,但偏偏徐克卻到最後也在改劇本及加拍,最後混音期都常常改變心意。黃霑曾表示:「我們就這樣開始合作,但苦難跟著來了」。不過徐克也催生了不少令黃霑非常滿意的音樂,兩人亦整整合作了十年。 可見香港電影的音樂成就不只是作曲家的功勞,而是一個更加複雜、多層次的創作世界。由羅展鳳和張志偉合著的《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以二十多位電影人的口述歷史,在工業架構上呈現香港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推薦閱讀 1.《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羅展鳳、張志偉 合著頁數:232頁定價:$188 按此線上購買 2.《王家衛的映畫世界(2015版)》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策劃;黃愛玲、潘國靈、李照興 主編頁數:232頁定價:$19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新書烤米餅】《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
電影音樂雖然看不見也摸不着,但往往最能觸動我們內心的情感,對電影中的角色或情節產生共鳴。 由羅展鳳和張志偉兩位學者合撰的《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以嚴謹的香港電影音樂工業理論,結合大量訪問與二手素材,有系統地梳理出香港電影音樂的歷史脈絡與製作場域。 《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作者:羅展鳳、張志偉出版日期:2024年7月定價:港幣188元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