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百年,除粵式食肆,還出現各式華洋餐廳,這不僅展示港人飲食習慣,也反映社會每個年代的發展。」民間飲食,如何反映出歷史?香港是如何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如今的「美食天堂」?

星島日報推薦全文

由張展鴻教授所著的《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以人類學角度出發,探討香港的飲食文化,了解到昔日社會發展及變遷。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作者:張展鴻
譯者:譚宗穎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雲尚書房】人生海海,美饌相伴
飲食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會抗拒美食。所以我覺得,如果想更瞭解,或者剛接觸香港餐飲,在選擇餐廳或各方面比較迷茫的時候,可能看一下我的書能獲得一些靈感。同時,它可能也會讓一餐本來就很好吃的飯,變得更加津津有味……
Skip to content
【編緝推介】除了味道,食物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討論?
「魚有魚味,雞有雞味。」除了味道,食物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討論?相信不少人對中華八大菜系都耳熟能詳,包括川菜、粵菜、湘菜……等,雖然港式美食不包含其中,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然而不少港式美食誕生的背後,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甚有關聯。
Skip to content
萬聖節特約:「南瓜」風俗知多少?
Trick or treat,不給糖果就搗蛋。如果要你立即說出最能代表到萬聖節的食物,你首先會想到的是糖果,還是以下的農作物? 南瓜源自美洲大陸,自16世紀才傳入中國。隨着南瓜的引種和本土化,各個地區演化出不同的南瓜風俗,以及各式各樣的「南瓜節」: 1. 惠州南瓜節 惠州東勝村的南瓜節,過節氣氛堪比農曆新年。村民會舉辦祭祖活動,祭奠先祖趙侯爺的誕辰。當巡遊隊伍經過自家門前時,各家各戶都會燃放鞭炮、懸掛彩旗慶賀,村民更會自發組織舞獅隊和鑼鼓隊助興。南瓜節也是村民回鄉探親的時節,外出村民會回鄉拜親祭祖,甚至捐獻支持村中的公益事業建設。 2. 侗族南瓜節 主要活動是兒童打南瓜仗。少男少女分別組成南瓜隊和油茶隊。由少男組成的南瓜隊需要「偷」南瓜,為打南瓜仗做準備;由少女組成的油茶隊負責煮茶。南瓜隊備足瓜後,就會抬著串好的南瓜與油茶隊集合,晚上人們煮吃南瓜、喝油茶,茶足飯飽後便開始打通宵達旦的南瓜仗。 3. 毛南族南瓜節 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從田裏收穫的南瓜供人觀賞,由年輕人走門串戶,根據外觀和質地評選出「南瓜王」。選出「南瓜王」後,主人會把南瓜子留作來年種子,然後把瓜切塊煮成小米粥,與眾人一齊享用。 4. 遼西南瓜節 當地山裏人認為吃南瓜可免災、強體禦寒、多子多福,所以在南瓜節當天必吃南瓜。 不同地區的南瓜節各有特色,你最想參加那一個? 《食日談:餐桌上的中國故事》作者:李昕升繪者:馬浩然頁數:280頁定價:港幣14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泡茶展卷:資深茶人楊智深的茶學存稿
楊智深「穆如茶學」強調道器互濟,立論建基於歷史,又着意於把美學融入生活。楊氏生前所寫與茶有關的文章,大都隨寫隨發,散見於網絡以及大陸、香港、臺灣等地的報章雜誌;蒐集所得,凡五十四篇,經編者整理校訂,編成《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
Skip to content
【HK01】你是否還記得超群西餅?傳記回顧「西餅皇后」李曾超群一生
你還記得香港首間西餅專門店嗎?不是美心、聖安娜、東海堂,而是由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創立的「超群西餅」。 由一間小小的餅店發展成一個跨國集團,再到公司清盤負上巨債,李曾超群 如何面對她大起大落的人生?由梁偉賢與倪耀芝合著的《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集結專訪、深談和活動觀察等一手資料,完整紀錄李曾超群的傳奇一生。 HK01書介全文 「若我們將她逾九十歲的人生放遠觀望,自然感悟到事情要看前與後:例如作者強調,從李曾超群自小固執、倔強和好勝的性格,已連繫到她後來進身西餅市場的成與敗;不過正因這樣的個性,才讓年屆七十的她寧可還債也決不破產,簡直將個性活到骨子裡,也為她人生落下傳奇一筆。」 「『西餅王國』的興衰始末是李曾超群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並非唯一。李曾超群作為傳奇,可是非一般的『女強人』;她除了多才多藝,而且樂善好施。」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