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廟唔一定只係拜神!佛誕不少寺廟都會舉行相關浴佛活動,而大概最多人關心的,大概還是隨之而來的假期吧!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除了佛教寺廟,同時有很多宗教神明,隨著不同時期一波波的移民在港落地生根,例如和佛祖在農曆生日同一天的譚公,便是源於惠洲,再由遷徒的漁民帶到香港。

滿天神佛背後,還有什麼有趣的故事,映照出香港的文化和社會變遷?

天后娘娘撞樣點算好?
每個天后廟的天后神像外表都不一樣,視乎雕塑工匠的藝術水平。筲箕灣天后廟就有「最美麗天后娘娘」之稱。

在南方的香港點解會拜北帝?
廣東人靠水搵食,南方的水是由北方流過來,北帝位於水源之上,祈求祂控制好水源,便可五穀豐登,魚蝦大順。

金花夫人包生仔?
從前是漁村的坪洲,兒女眾多可增加出海捕魚的人手,所以人人望生仔,聽說廣洲的金花夫人是位保佑人生仔的女神,便用磚瓦和石頭撘了間小屋供奉衪。

廟街點解叫廟街?
油麻地榕樹頭天后廟原本在官涌街市附近,於光緒年間遷至現址,廟街之後亦因此命名。1914年,天后廟成為廣華醫院的廟產,屬於慈善神廟之一。


「香港掌故王」魯金親身走訪本地各區廟宇考究
從一個個廟宇掌故,認識本地歷史脈絡和社會變遷

《香港廟宇閒談》
作者:魯金
定價:98

按此網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為甚麼黃大仙能成為香港人的共同信俗?
農曆新年你有沒有參拜神佛?要祈求新春好運,莫過於年初一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黃大仙祠在1921年落成,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作為香港人共同參拜的信俗,它是如何在大眾心中奠定屹立不倒的地位?
Skip to content
【CUHK in Focus】愚公移山闢地 銅鑼灣鬧市百年歷史印跡
今天熙來攘往的銅鑼灣利園山道、希慎道及利舞臺廣場的街巷間,蘊藏着一段百年歷史:1924年,利園創辦人利希慎逆市借 貸,斥巨資購入當時位屬偏遠的東角山(現時東角道、希慎廣場至利園商場一帶)……
Skip to content
【星島】香港印記 吃出歷史點滴
「過去百年,除粵式食肆,還出現各式華洋餐廳,這不僅展示港人飲食習慣,也反映社會每個年代的發展。」民間飲食,如何反映出歷史?香港是如何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如今的「美食天堂」?
Skip to content
沿「香港四徑」探尋山旅之樂
全長298公里的香港四徑挑戰(HK4TUC),是一場山與人的較量,還是一個個人與自然相遇相知的故事?《香港四徑大步走》今天正式上映,紀錄參加者突破自我的過程,同時展示香港的山林之美。 香港四徑挑戰是一個著名的本地越野挑戰,參加者需順序走完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及鳳凰徑,60小時內完賽會獲得「完成者」稱號,72小時內完賽則為「生還者」。參賽途中不能在路線上標記,沒有支援站,也不允許任何人在山徑上給予補給品,比賽難度極大。 走同一條山路,在各人心中卻有不同的意義。有的人享受沿途上的自然風光,有的人期待旅途上或許發生和遇見的種種趣事,你的山旅之樂又是什麼?人稱標叔叔的資深行山人士郭志標,繼前作《香港古道行樂》大受好評後,將數十年行山軼聞和歷史考證集結成《香港旅聞軼事》一書。當中包括作者或親歷親聞、或道聽途說的香港自然景觀、田野資料和鄉民閒談,例如曾遇見一主人餵「牛仔」飲可樂解暑、「靈牛」事件及新界鄉村警民互相幫助的一時佳話等。除了接觸自然,探索鄉村也是山旅富有趣味的一環,山友們不妨從書中按圖索驥,享受旅途的樂趣。 *所有圖片出自《香港旅聞軼事》 《香港旅聞軼事》作者:郭志標開度:150mm x 210mm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360 全方位生活集智】《飲食香港》作者張展鴻專訪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展鴻大學階段留學日本,在千葉大學主修社會學,後來為何會踏上人類學研究的路?作為一個人類學學者,他對日本社會有什麼觀察?張展鴻教授在今次專訪裡和大家一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