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遊客必撘的天星小輪和山頂纜車,早在一百二十多年前,已是外地旅客趨之若鶩的旅遊景點,連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大作家的夏目漱石亦不例外。
1900年9月,夏目漱石遠赴倫敦研究英語教育法,途中曾短暫停留香港兩三日。到埗的第一天,他便乘撘天星小輪欣賞維港夜景;第二天則和友人共乘山頂纜車,飽覽山下景致。
善於細緻刻劃人內心的夏目漱石,留下不少經典的作品傳世。百多年後的我們,又如何從作品的文字獲得力量?《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收錄了二十位在戰前曾經訪港的日本名人,文壇泰斗、軍政要人、王公貴胄、宗教領袖……除介紹他們的生平,更歷述各人在港行狀。作者黃可兒和日籍男演員 SOKO 和泉素行以短片形式,重遊這位日本大文豪當年曾到訪的地方,在時空交錯下,展開一連串對話。
黃可兒著作一覽

《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
出版日期:2023年5月
定價:港幣128元
詳情及線上購買
《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定價:港幣148元
詳情及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震動日本文壇的四角戀情:谷崎潤一郎何以要讓出自己的妻子?
日本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作品具有頹廢傾向,耽溺於刺激以至變態的感官體驗,以自謂「惡魔主義」自成一家。《春琴抄》迂迴幽玄,固然是其巔峰造極的代表作,但《神與人之間》絕對更能滿足大眾的「八卦」心理👀。 谷崎潤一郎與文學巨匠佐藤春夫於1917年訂交,當時谷崎已有妻室,但夫妻間感情卻不算融洽。後來谷崎更因愛上小姨子,拋棄妻子千代不顧,佐藤好意慰藉,竟與千代情愫漸生。谷崎知悉後,不但未有生氣,反倒大方鼓勵佐藤與千代戀愛,更表示樂意將妻子讓出;後來谷崎因與小姨子感情日淡又反悔不認,佐藤不甘被戲弄,憤而與其絕交,是為「小田原事件」。 十年以後,佐藤聞說谷崎又將要把千代許配給自己的弟子,早已另娶的他馬上趕到谷崎家談判,最後一同在《朝日新聞》上發表公開信,宣佈谷崎夫婦離婚、千代由佐藤迎娶的消息,是為「細君(日文妻子之謂)讓渡事件」。 《神與人之間》正正就發表於兩起「花邊新聞」之間,可以說,這宗震動文壇、糾纏不清且曠日持久的四角戀情,都以自傳體形式被一一記錄,同時作者又以文學的想像,在平行時空裏賦予它與現實截然不同的結局。有趣的是,谷崎將佐藤塑造為一位大善人,精細刻劃出其複雜變化的心理活動,而對於作為其對立面的自己,則明顯是以一種令人厭惡的筆觸,刻劃得奸狡無情。 谷崎筆下的善惡,從來不能簡單地二元切分,在諸如逃家、殺妻預想、下毒等波瀾頻生的情節攪動下,「善與惡」、「神與人」的分際開始變得混濁不清:善人被同化進而墮落為惡魔;惡魔不屑於一己劣行,同時又無可奈何。 《神與人之間》谷崎潤一郎 著、李漱泉 譯頁數:390頁開度:130 × 185 mm定價:港幣108元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信報】受日本大師磯崎新影響 建築師彭展華書寫十年
近年關注建築、空間的書籍突然多了起來,出年出版,由建築師彭展華(Bob)撰寫的《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以粗獷建築的定義,挖掘香港的歷史,記錄並書寫這一段香港建築文化,備受討論。今年Bob再將多年來文章結集,出版只有掌心大小的《建築文雜》,為什麼?作為今年舉辦,第一屆Open House HK統籌委員之一,他又怎看香港的建築和建築文化?
Skip to content
【大公報】多吃多讀多下廚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獨善其身是個大問題。社交媒體不停推送我們愛看的內容,逐步把人引入信息繭房中,從而更多的人變得偏執和拒絕更新認知體系,大部分網絡爭吵都不是基於議題本身,而是情緒的發洩和對自我認知的偏執維護,這樣的爭吵毫無意義。與其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不如專注點眼前事,多吃多讀多下廚,熱愛飲食本身,而不是它帶來的附加價值,才是享受飲食的不二法門。」 大公報「飲饌短歌」專欄 飲食作家徐成曾出版《香港談食錄—環宇美食》、《香港談食錄—中餐百味》等著作。徐成認為媒體局的菜單結構、服務及用餐體驗與普通食客拜訪不同,因此他寫過的餐廳都是基於多次自費拜訪,積累足夠素材才會考慮寫作。 徐成將他日本尋味的點滴匯集成《日本尋味記(一)》一書,從餐廳特色、名廚故事和烹飪理念,到食材選用和烹飪手法,乃至日本料理特有的儀式感背後的文化底蘊都娓娓道來。 《日本尋味記(一)》作者:徐成定價:$16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細看日本風月文化:保守還是開放?
保守還是開放?
日本在性文化領域上的法規比歐美更嚴格,以影視節目的倫理條款為例,性器官露出的畫面都是禁忌。但另一邊廂,日本的風月文化盛行,更有「情色大國」之稱,和當地保守的法規矛盾卻並存,可說是源於以下幾點。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日港夫婦編著《港式日語》 原來這些粵語詞來自日文?
廣東話除了有英語的要素,原來與日文也淵源匪淺?自20世紀60年代起,廣東話在用詞甚至語法上已經有日語的影子!平日在社交媒體上司空見慣的「月光族」、「小物」、「佛系」等詞彙,實際上都是由日語衍生出來的「港式日語」。 橙新聞報導全文 《港式日語》日籍作者片岡新來港多年,發現不少日語詞在香港的讀法都不太一樣,明明身在香港也能聽到日語的「歡迎光臨」,「課金」、「應援」等日語詞在中文地區還被廣泛使用。種種因素疊加下,讓他產生了研究「港式日語」的念頭,並請來一直在香港多間大學任教的夫人李燕萍共同編寫成書。日文化對語言乃至廣東話的影響力研究甚少,所以兩位作者也希望透過《港式日語》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有所收獲。 《港式日語》精選了20世紀60年代至今香港社會使用頻率較高的300個港式日語,一方面加深本地讀者對中文母語的瞭解,另一方面提高日語愛好者的日語水平,以及為學者研究日新月異的香港語言問題提供參考借鑒。 圖片由橙新聞提供 《港式日語:香港日文大搜查,懷舊、日常、新興300例!》作者:片岡 新、李燕萍出版日期:2023年7月定價:$118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