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ck or treat,不給糖果就搗蛋。如果要你立即說出最能代表到萬聖節的食物,你首先會想到的是糖果,還是以下的農作物?

南瓜源自美洲大陸,自16世紀才傳入中國。隨着南瓜的引種和本土化,各個地區演化出不同的南瓜風俗,以及各式各樣的「南瓜節」:

  • 農曆二月十三

1. 惠州南瓜節

惠州東勝村的南瓜節,過節氣氛堪比農曆新年。村民會舉辦祭祖活動,祭奠先祖趙侯爺的誕辰。當巡遊隊伍經過自家門前時,各家各戶都會燃放鞭炮、懸掛彩旗慶賀,村民更會自發組織舞獅隊和鑼鼓隊助興。南瓜節也是村民回鄉探親的時節,外出村民會回鄉拜親祭祖,甚至捐獻支持村中的公益事業建設。

  • 農曆八月十五

2. 侗族南瓜節

主要活動是兒童打南瓜仗。少男少女分別組成南瓜隊和油茶隊。由少男組成的南瓜隊需要「偷」南瓜,為打南瓜仗做準備;由少女組成的油茶隊負責煮茶。南瓜隊備足瓜後,就會抬著串好的南瓜與油茶隊集合,晚上人們煮吃南瓜、喝油茶,茶足飯飽後便開始打通宵達旦的南瓜仗。

  • 農曆九月初九

3. 毛南族南瓜節

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從田裏收穫的南瓜供人觀賞,由年輕人走門串戶,根據外觀和質地評選出「南瓜王」。選出「南瓜王」後,主人會把南瓜子留作來年種子,然後把瓜切塊煮成小米粥,與眾人一齊享用。

  • 農曆十月二十五

4. 遼西南瓜節

當地山裏人認為吃南瓜可免災、強體禦寒、多子多福,所以在南瓜節當天必吃南瓜。

不同地區的南瓜節各有特色,你最想參加那一個?


《食日談:餐桌上的中國故事》
作者:李昕升
繪者:馬浩然
頁數:280頁
定價:港幣148元
詳情及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從《小城回味志》認識夏日嵊州美食
說到夏天獨有的美味,我們自然會想起雪糕、西瓜等消暑聖物,然而飲食作家徐成在其新著《小城回味志》中,以細膩筆觸記錄了他家鄉嵊州別具一格的夏日食俗。從爽脆的健腳筍、鹹香軟糯的蠶豆鹹肉糯米飯,到清熱祛暑的六月霜茶,每一道都是紮根風土、令人回味無窮的獨特味道: 立夏必吃的「健腳筍」烹煮健腳筍的主要食材為野山筍,因其形細長筆挺如腳骨,據說立夏當天若吃了後能以形補形,讓雙腳有力,一年腿腳都不出毛病。烹製工序非常簡單:排骨焯水洗淨後,用油略炒,再加入洗淨的野山筍,然後加入足量黃酒增香提鮮,再加入醬油和鹽調味,之後加水燉煮。大火燒開後,用慢火將筍篤得軟嫩入味即可。 健腳筍的最佳拍檔:蠶豆鹹肉糯米飯蠶豆鹹肉糯米飯中的「蠶豆」指的其實是豌豆。蒸飯前需要將糯米稍事浸泡,然後放入電飯煲中,上鋪切成小片的鹹肉和一粒粒碧綠的豌豆,再加入約一指節的水即可。肥肉在蒸熟後會流油,浸潤糯米和豌豆,瘦肉色澤紅棕,鹹鮮惹味。鹹肉濃郁的香氣摻雜著糯米米香和豌豆清香,味道豐富又清新。 嵊州人的國民飲料:六月霜茶每逢夏天,嵊州人家裡每日都會泡六月霜茶清熱祛暑。六月霜即菊科艾屬的奇蒿,將其曬乾後,再倒入足量的開水,待水冷卻後,六月霜茶便泡好了。此茶色呈淡棕,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初入口有苦味,後覺清涼回甘。 嵊州是浙江紹興一個歷史悠久的小縣城,保留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在內地有小吃名城的美譽,但在香港知之者甚少。「這是一個變化很快的時代,許多我小時候的事物竟已逐漸步入當代史的塵埃中去。」出身嵊州的飲食作家徐成在《小城回味志》中以個人回憶為主線介紹嵊州的飲食文化,旁及當地節慶習俗、地理歷史和人文典故,記錄時代更迭下他記憶中的嵊州。 《小城回味志》作者:徐成頁數:336頁尺寸:140 × 200 mm定價:$18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評審安成宰香港餐廳真實食評!
Netflix韓國料理真人騷《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裡,星級大廚和民間高手進行一場場刺激緊張的美食對決,成為近日全城熱話!以為「齋睇無得食?」?在節目中擔任評審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在2022年於M+博物館內開設MOSU Hong Kong至今,飲食專欄作家徐成亦曾是座上客!徐成在著作《香港談食錄——環宇美食》裡寫下評價。
Skip to content
【快拍。曼鏡頭】香港飲食業如何能度過嚴冬?
飲食業進入嚴冬,飲食業從業員以至香港市民該如何自救? 日前,資深傳媒人汪曼玲邀請韜哥及方曉嵐老師到節目《快拍。曼鏡頭》講飲講食,結合個人職涯經歷回顧香港飲食業發展,並從商業及文化角度出發,探討行業面臨的困境。他們一致認為行業的高山低谷都必須紀錄下來,讓昔日的飲食文化得以傳承。
Skip to content
【360 全方位生活集智】《飲食香港》作者張展鴻專訪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展鴻大學階段留學日本,在千葉大學主修社會學,後來為何會踏上人類學研究的路?作為一個人類學學者,他對日本社會有什麼觀察?張展鴻教授在今次專訪裡和大家一一分享。
Skip to content
飲食都有哲學?粵菜特色剖析!
飲食都有哲學?精緻冷菜、健脾湯水、下火涼茶⋯⋯這些常見的廣東菜品看似平凡普通,其實大有學問,在擺盤設計和烹調方式等更體現出廣東人的生活智慧。由趙利平所著的《大粵菜》縱觀粵菜各個菜系,總結出粵菜的三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