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哪個時候?
回到過去後,你會遵從過往的選擇,還是走向十字路口的另一方?

香港作家黃敏華所著的《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預言》回到自己的大學時代,回到自己寫作的起點,將想像搬到現實。假若她在大學時修讀也斯的課,會不會早一點對文學產生興趣?假若她再談一遍青春愛戀、再一次面對移民潮,又會如何抉擇?
《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預言》是繼「尋人系列」《一直到彩虹》和《金耳山奇遇記》後的第三部曲,長大後的女兒回到香港,帶同一部不能啟動的古老電腦尋找母親當年的生活痕跡,一步步解開母親失蹤的謎團。

黃敏華作品一覽
1.《再回到這裡來–進城.回歸.預言》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2.《金耳山奇遇記》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3.《一直到彩虹》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父親何紫和那時代的香港
俗語有云:「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然而「香港兒童文學之父」何紫卻因童年創傷自醒,長大後憑藉自身努力與學習投身出版,以文字滋養別人的童年。 何紫生於二次大戰日本侵華時期,小時候經歷戰亂,大炮亂轟、屍橫遍野的場面屢見不鮮,直至八歲才正式踏入校園生活。因為家境貧困,何紫無緣接受高等教育,早早便投身社會自食其力。在《兒童報》任職編輯時,何紫亦會在業餘時間撰寫專欄故事。他首次用筆名「何紫」在《華僑日報》發表的兒童小說,憑藉幽默的筆觸與感人的情節擄獲大量兒童粉絲,最終把小說合集出版,從此在兒童文學上筆耕不斷,畢生合共出版近千種兒童讀物。 「何紫一生致力於實踐抱負,以文學為兒童、青少年作真善美的嚮導。這是我作為女兒對他最深切的敬佩!」今期《讀書雜誌》,我們幸得何紫女兒何紫薇親自撰文,帶領我們回顧其父親的出版成就與精彩一生。 全文詳見新一期《讀書雜誌》「文化焦點」欄目。《讀書雜誌》(第十六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網上購買:https://shorturl.at/w29N3電子書:https://url-shortener.me/3KY3今期推薦書單:https://shorturl.at/DITeR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虛詞】在流量時代更要讀好書 以文學對抗愚昧、庸俗和偽善
為什麼身處在流量時代,我們仍然要讀書,還要讀更好的書? 想知道閱讀在現今世代的意義,以及認識更多文史好書,就要看看文學及歷史評論人曾卓然在虛詞的專訪和他的著作《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 虛詞專訪全文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一共輯錄五十五篇文章,集合了曾卓然多年來閱讀文學書籍、歷史著作和影視作品後的經驗與心得。通過閱讀,曾卓然認識到每位作家的匠心構思,並藉由梳理時代背景的人文脈絡,了解故事背後的世道人情。 以上圖片出自虛詞Facebook專頁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作者:曾卓然定價:$98按此線上購買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詩詞共賞】吾心老早許濠江
1998至2002年,詩人冷夏在澳門創建澳門政策研究所,辦雜誌,開座談會、研討會,又一度為何厚鏵先生及澳門特區政府提供過短暫的政策諮詢。在這段時期,冷夏先生有甚麼所思所感?回歸前後,澳門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銀髮樂活:「五感之下」,細味生活
近年,香港六十五歲以上的勞動人口激增,廢品收賣、茶餐廳服務員、超市收銀等崗位漸成銀髮專屬。另一邊廂,越來越多的長者在退休後,嘗試以各種新潮的工作或休閒方式,充實自己突然放慢節奏的生活。 樂活為人,亦為己。退休後與職場斷開連接的銀髮族,如何與都市建立新的聯繫?第十五期《讀書雜誌》回到人生的起點,以幼兒教育裡的「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為題,了解銀髮族的樂活方式,看看香港這座城市,如何擁抱慢慢變老的他們。 「看」得見的銀髮時尚:Swing(劉先穎)在2018年開設長者時裝品牌「縫補寶康健服裝」,其服飾從款式、材質到穿脫的簡易程度都是為長者量身打造,希望他們能在穿上美觀實用的衣飾後重拾自信。 「聽」尋知音人:年屆七十的Ann 姐(梁淑卿)退休後重返校園學習古箏,其後加入「新界西長者學苑聯網」的中樂團演奏,最近開始協助導師指導其他同學,未來仍會繼續學習,挑戰自己。 「嗅」出不妥當:六十五歲的Philip(韋寶華)在疫情期間創立社區服務公司「小修繕,大意義」,幫助長者解決家居小問題。截止現時為止,Philip已招募過百名義工,並成功協助逾五百位長者。 「觸」碰心靈:瑜伽導師Fay(鄭詠霏)去年創立自己的瑜伽工作室Diva Yoga Studio,並為長者度身訂造「齡活瑜伽」訓練課程,幫助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培養運動習慣,循序漸進改善痛症,保養身體。 全文詳見新一期《讀書雜誌》「文化焦點」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今期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經典中秋詞《水調歌頭》是如何誕生的?
出自蘇軾《水調歌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直到今時今日依然是中秋節的經典名句。到底蘇軾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中秋詞」?
- #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