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哪個時候?
回到過去後,你會遵從過往的選擇,還是走向十字路口的另一方?
香港作家黃敏華所著的《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預言》回到自己的大學時代,回到自己寫作的起點,將想像搬到現實。假若她在大學時修讀也斯的課,會不會早一點對文學產生興趣?假若她再談一遍青春愛戀、再一次面對移民潮,又會如何抉擇?
《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預言》是繼「尋人系列」《一直到彩虹》和《金耳山奇遇記》後的第三部曲,長大後的女兒回到香港,帶同一部不能啟動的古老電腦尋找母親當年的生活痕跡,一步步解開母親失蹤的謎團。
黃敏華作品一覽
1.《再回到這裡來–進城.回歸.預言》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2.《金耳山奇遇記》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3.《一直到彩虹》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被封印的第三隻眼睛
眼睛四處張望,旁觀世間的所有事物,啃食光明,卻詭異地猶如螢火蟲,在黑暗中發光。 米哈第三本短篇小說集《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十九個怪奇故事,都和過去的某一段歷史、某一個神話,或某一則新聞有着雷同的氣息,乃是人類文明無限重複下去的「瘋癲的幻念」。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葛亮教授獲頒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家年獎」!
恭喜葛亮教授獲頒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家年獎」!「藝術家年獎」以藝術評論、舞蹈、戲劇、電影、媒體藝術、文學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及戲曲分為九個藝術界別,表揚在各個界別有卓越成就的藝術工作者,肯定他們的貢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博士葛亮出生於南京,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著作包括《相忘江湖的魚》、《謎鴉》、《燕食記》、《北鳶》、《朱雀》、《飛髮》等。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文學)。 2022年憑小說作品《飛髮》獲得國家級文學獎項「魯迅文學獎」,為回歸後首位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香港作家。 「南京和香港兩座城市, 在我的創作中是非常微妙的互補。」葛亮依據歷史的脈絡,將對香港這座城市不斷累積的感情以文字呈現。在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燕食記》中,以香港最日常不過的事—「飲茶」作為切入點,構建嶺南文化圖景的洋洋大觀。 #葛亮#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飛髮#朱雀#北鳶#燕食記#家國三部曲#出版預告#三聯出版 相關圖書 《飛髮》出版日期:2022年9月定價:港幣9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朱雀》出版日期:2023年11月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北鳶》出版日期:2023年11月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燕食記》出版日期:2023年11月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點讀】新界牛「失業」故事:與世無爭,以另類方式繼續守護田野
如果你是屯門人,想必也被問過:「你是不是騎『牛』返工?」新界「牛出沒」的景象尋常不過,但香港野牛從何而來?為什麼牠們會流浪香港鄉郊? 聽《隱山:山居日月筆記》點讀有聲書 「村邊黃牛多有戒心,與人類保持距離,但也有兩隻年輕的牛經常主動靠近我,心情好時還會讓我摸摸頭。牠們睫毛修長、眼神溫柔,教我不得不想起『初生之犢』,諺語典故始於《莊子.知北遊》:『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莊子讚美眼前的『你』有如新生小牛,達到了純真渾厚、無知所求的修為境界。」 作者葉曉文在2021年搬到只能徒步或乘船前往的荔枝窩村居住,在這塊偏遠但乾淨的土地,她與自然譜寫出怎樣的故事? 《隱山:山居日月筆記》作者:葉曉文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深港鯉魚門的舊說與新事
深港兩地,各有一座「鯉魚門」,兩地同名,卻演繹着截然不同的城市故事。 香港鯉魚門曾屬戰略重地。1880年代,英軍在鯉魚門海峽建立炮台,使之成為香港島東部的海防要塞。走過抗戰歲月後,鯉魚門居民遂以採礦業及陶瓷業維生,直至六十年代出現第一間海鮮酒家,其他漁民紛紛效法,逐漸發展成著名的海鮮勝地。時至今日,鯉魚門依然「靠海食海」,海鮮街上的酒家達三四十家,不少食肆店主仍為祖業默默堅持,只可惜疫情過後遊客銳減,街道變得冷清不少。 深圳鯉魚門曾是一片大海,經填海後發展為年輕人創業的夢工場。八棟造型現代的建築共同構成繁體字「夢」,坐落在前海重要的產業園區和公共機構旁邊。深圳鯉魚門地鐵站還特意準備了錦鯉印章,寓意此地如意吉祥。隨着城市發展的步伐,深圳鯉魚門預計將會持續升級,陸續出現更多惠企利民的新地標。 兩座「門」,同門不同意:香港鯉魚門,靜守維港,海鮮街燈火與採礦遺蹟交織出滄桑與溫情,宛如「續夢」的港灣;深圳鯉魚門則躍動於前海新區,化身「鯉魚躍龍門」的夢想舞台:創業熱潮和政策紅利吸引青年們在此「逐夢」。一岸傳承六十年海鮮老店的鄉土情懷,一岸見證深港青年夢工場的創新活力。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東瀛書話」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 #文學
- ...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速成時代,閱讀終究「擱淺」?
長期以來,由於社會環境、考試制度等緣故,香港民眾的閱讀風氣都是以實用為上:相比個人興趣,大眾出於實用與否閱讀、學生則為應試而讀。如今資訊氾濫的年代,速度更成為了決定閱讀的關鍵,長篇不合時宜、短篇也可以更短,會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所剩無幾的愛書人,是為了甚麼堅持閱讀?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第十六期《讀書雜誌》綜觀香港的閱讀風氣,並從個人的閱讀經歷悟出閱讀的意義:「中學時發現《金銀島》的故事很有趣,於是全本讀完。及後在閱讀課堂上讀到《湯姆歷險記》,完全被精彩的情節吸引,因此也主動讀了下去。閱讀的動力,乃因為心中有提問,想找答案,也想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問題。」 閱讀的過程看似枯燥乏味,但當你是為了心中所想而讀,便會自自然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全文詳見新一期《讀書雜誌》「文化焦點」欄目。《讀書雜誌》(第十六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網上購買:https://shorturl.at/w29N3電子書:https://url-shortener.me/3KY3今期推薦書單:https://shorturl.at/DITeR
- #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