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廟唔一定只係拜神!佛誕不少寺廟都會舉行相關浴佛活動,而大概最多人關心的,大概還是隨之而來的假期吧!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除了佛教寺廟,同時有很多宗教神明,隨著不同時期一波波的移民在港落地生根,例如和佛祖在農曆生日同一天的譚公,便是源於惠洲,再由遷徒的漁民帶到香港。

滿天神佛背後,還有什麼有趣的故事,映照出香港的文化和社會變遷?

天后娘娘撞樣點算好?
每個天后廟的天后神像外表都不一樣,視乎雕塑工匠的藝術水平。筲箕灣天后廟就有「最美麗天后娘娘」之稱。

在南方的香港點解會拜北帝?
廣東人靠水搵食,南方的水是由北方流過來,北帝位於水源之上,祈求祂控制好水源,便可五穀豐登,魚蝦大順。

金花夫人包生仔?
從前是漁村的坪洲,兒女眾多可增加出海捕魚的人手,所以人人望生仔,聽說廣洲的金花夫人是位保佑人生仔的女神,便用磚瓦和石頭撘了間小屋供奉衪。

廟街點解叫廟街?
油麻地榕樹頭天后廟原本在官涌街市附近,於光緒年間遷至現址,廟街之後亦因此命名。1914年,天后廟成為廣華醫院的廟產,屬於慈善神廟之一。


「香港掌故王」魯金親身走訪本地各區廟宇考究
從一個個廟宇掌故,認識本地歷史脈絡和社會變遷

《香港廟宇閒談》
作者:魯金
定價:98

按此網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編緝推介】除了味道,食物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討論?
「魚有魚味,雞有雞味。」除了味道,食物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討論?相信不少人對中華八大菜系都耳熟能詳,包括川菜、粵菜、湘菜……等,雖然港式美食不包含其中,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然而不少港式美食誕生的背後,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甚有關聯。
Skip to content
【HK01】你是否還記得超群西餅?傳記回顧「西餅皇后」李曾超群一生
你還記得香港首間西餅專門店嗎?不是美心、聖安娜、東海堂,而是由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創立的「超群西餅」。 由一間小小的餅店發展成一個跨國集團,再到公司清盤負上巨債,李曾超群 如何面對她大起大落的人生?由梁偉賢與倪耀芝合著的《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集結專訪、深談和活動觀察等一手資料,完整紀錄李曾超群的傳奇一生。 HK01書介全文 「若我們將她逾九十歲的人生放遠觀望,自然感悟到事情要看前與後:例如作者強調,從李曾超群自小固執、倔強和好勝的性格,已連繫到她後來進身西餅市場的成與敗;不過正因這樣的個性,才讓年屆七十的她寧可還債也決不破產,簡直將個性活到骨子裡,也為她人生落下傳奇一筆。」 「『西餅王國』的興衰始末是李曾超群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並非唯一。李曾超群作為傳奇,可是非一般的『女強人』;她除了多才多藝,而且樂善好施。」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談論梅姐與香港的N種方式
談論梅姐與香港,不一定是歌頌或批評,可以是有 N種方式。 「當年香港在開放與保守之間的曖昧,亦是另一講者海邊欄的報告主題。他指出梅姐的「壞」、「頹」及「獨立」的特質挑戰父權,同時,她又表明渴望傳統的戀愛。海邊欄觀察到當年傳媒既把梅姐寫成是新時代的自由女性,同時又強調她賢淑及保守的一面。她的形象是多重論述角力的結果,反映了社會的矛盾;這種「分裂」必須被還原,我們才能看清當年的梅姐與香港。」 梅姐其人其事與其作品,在現時看來是「空前的成功、不能超越的經典」。實際上,梅姐的不少首本名曲、演藝表演及私生活都曾惹起外界爭議。《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的編者李展鵬在2024年1月3日參與香港大學的梅艷芳研討會,從歌曲及影視作品、以及各方媒體報道探討梅姐的多樣與獨特性,並從梅姐身上看回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的香港流行文化,反思現今香港娛樂產業的發展。 明報報導全文 「梅艷芳的人生,以及她所代表的香港故事,並不只是博物館的文物,而是可以成為今天香港的思考資源與前進動力,並為香港未來提供一種可能性。」(出自《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序言)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作者:李展鵬、卓男出版日期:2023年12月定價:$16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編緝推介】一本書,縮短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人自香港來,應知香港事。可惜有非正式研究顯示,人類往往忽視自己成長的地方。尤其是我們這座人人熱衷旅行的城市,日本有甚麼隱世小店,往往比本地的實力派食肆更容易吸引大眾的眼球。 常言道,歷史與我們相當接近,但到底我們了解自己地方的歷史?或者只要你找一本歷史書讀讀,計算自己一小時內打多少次哈欠,就可以得出答案。《漫漫港歷史》以有趣簡明的方式,將香港歷史拉回大眾視野。 本書嚴選70項重要事件,配上精彩的漫畫圖片,更觸及民生範疇的資訊,精要詮釋香港歷史概貌。即使無法使用時光機作實地體驗,單讀本書,或也可拉近一些我們與歷史之間的距離。 《漫漫港歷史》作者:黃家樑、陳志華頁數:376面定價:港幣14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
「香港作為英國最後一個解殖的地方、以及世界上重要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還欠一本建基於檔案史料的法律史專書去重新審視英國法律在殖民時期人權自由歷史的角色。」由吳海傑所著的《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 (1842-1997)》,透過對解密歷史檔案史料廣泛而深入的分析,重新思考香港法治與自由的基礎,質疑廣為民眾接受的「香港的言論自由是英式法治的遺產」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