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一格的畫像,不只組成精彩的動畫,更展示屬於香港本土的動畫史。

本地著名動畫人盧子英推出首本自傳《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記錄他至今四十多年的創作之路,輯錄多部作品, 加上手稿、初步構想圖、製作構圖等珍貴存檔,展示他從初步構想、試驗、拍攝到後製的動畫創作過程。

盧子英正在拍攝現場為泥膠公仔注入生命

70年代,動畫製作是罕有的專業,一來市場需求有限,二來本地缺乏專門的培訓機構和課程。盧子英在70年代的作品《藍月》,是香港首部有人物角色的泥膠動畫故事片。《藍月》的靈感來自他自己的夢境和《小飛俠》故事的趣味,活用泥膠、毛冷和布料等物料進行製作。選用泥膠公仔不只可避免當時手稿因人手不足而出現人物動作僵硬的弊端,更可在拍攝期間即興作出變動。《藍月》泥膠動畫的做法,亦更為港台初期的兒童節目《香蕉船》所採用,為當時的大人小朋友帶來嶄新的視覺體驗。

拍攝定格動畫使用的泥膠公仔集中在一起,場面壯觀
盧子英於香港電台拍攝定格動畫的現場

繼80年代的創意高產,盧子英其後亦涉獵港台節目和電影等製作。1993年的 《盲女72小時》電影片頭動畫,以菲林重拍技術,配合幾何圖案營造懸疑氛圍。每一格動畫都需人手製作 ,縱然短短幾十秒也花上數天時間拍攝。在各行各業都追求速度便捷的當時,這大概是十分難得,屬心思之作。

隨着動畫產業日益壯大,盧子英於2019年為熱賣小說「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動畫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擔任顧問,由早期劇本到後期配音工作都全程跟進,一圓攝製長篇動畫的夢想。在有限的資源下,盧子英與全屬香港的本土班底僅用十八個月便完成電影製作,不論視覺畫面還是故事演繹上的效果都令人滿意。

誰說香港沒有好的動畫作品?

《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記錄盧子英從學生時期至今的創作之路


《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
作者:盧子英
定價:$3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戰爭有多「痛」?
1941年11月,接近二千名加拿大官兵在羅遜准將帶領下乘船抵達香港,協助香港戰役中的駐港英軍抵擋日軍。為期十八天的激烈戰鬥,不僅造成了二百九十名加拿大官兵陣亡,幸存的衛港加軍戰俘在經歷三年零九個多月的關押生活後,在身心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包括診斷出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以及其他干擾日常功能的疾病。縱使戰爭陰霾已成過去,他們卻要面對生活上的另一場挑戰。
Skip to content
【星島】動畫大師盧子英 以書為載體記錄半世創作
七十年代起日本漫畫於香港熱播,不少坐在電視機前的小朋友都成為了日漫的忠實粉絲,本地著名動畫創作人盧子英也不例外。盧子英童年時受到日漫啟發閞始繪畫,後來觀賞卡通製作節目自學成材,畫稿屢次獲日本雜誌社刊登。大學畢業後,盧子英進入香港電台擔任動畫設計師,一步一步走向大師之路⋯⋯ 星島推薦全文 想知道更多盧子英的動畫作品和生平? 由盧子英本人所著《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全書記錄了盧子英至今四十多年的創作之路,輯錄多部作品,加上手稿、初步構想圖、製作構圖等珍貴存檔,展示他從初步構想、試驗、拍攝到後製的動畫創作過程,亦是一本認識香港動畫史不可多得的讀物。 《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作者:盧子英定價:$39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從暗淡到絢爛:以照片作為媒介,觀察港島百年變幻
你心目中最美的香港照片,是黑白世界、經人手塗染的,還是自然流露的原色? 錄影技術未發明普及以前,除了文字和繪圖,拍照也是記錄歷史的途徑。透過一張張照片,社會的變遷躍然「紙」上,後人研究一座建築、或街景、或風俗的遺存狀態,對比一下照片便可知曉,近年不少社交平台專頁發佈的本地今昔相片對照亦大受歡迎。但除了影頭下的景物,構圖、拍攝器材等統統都可以是研究城市變化的切入點。
Skip to content
香港掌故必讀:最新出版魯金作品集
論及香港掌故,怎能不說魯金?「魯金作品集」系列叢書涵蓋生活、賭博、粵曲、街道歷史、廟宇文化等範疇。最新出版的《香港歷史掌故叢談》、《香港民生掌故叢談》以及《香港社會掌故叢談》由個人生活、社會脈絡以至過往歷史各方面的掌故軼聞,重現香港百年來的社會百態: 【歷史回顧】《香港歷史掌故叢談》探究正史以外的傳說奇聞除了記錄「香港淪陷與重光」、「國父孫中山訪港」等重要史事,《香港歷史掌故叢談》亦收錄了讀者意想不到的香港掌故:稱霸水域的海盜張保仔、發現於萬宜水庫的古沉船、二十世紀早期的裸體運動,為香港的故事增添了傳奇一筆。 頁數:312頁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4月線上購買:https://bitly.cx/2O23 【生活痕跡】《香港民生掌故叢談》從生活四周發掘有趣史事集「衣食住行」於一身,囊括了香港人生活上各層面的掌故,例如中西食肆、新春習俗、食水供應等。此外,魯金亦就個人觀察發掘不少鮮為人知的史事,如清代時香港下雪的天文現象,對屬於亞熱帶氣候的香港甚為罕見。 頁數:328頁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4月線上購買:https://bitly.cx/YSyM 【社會脈絡】《香港社會掌故叢談》以小大見小洞悉香港社會發展《香港社會掌故叢談》概述一切有關社會發展的範疇,包括人口統計、教育面貌、公共政策以至社會安全等,改用宏觀角度觀察港人生活。 頁數:280頁定價:$108出版日期:2025年1月線上購買:https://bitly.cx/rxm8c
Skip to content
當年今日:12月8日香港保衛戰展開
當年今日,日軍派出26架九八式轟炸機空襲香港,摧毀啟德機場跑道上的客機與英軍戰機,香港保衛戰隨即展開。不料,香港守軍作戰失利,在短短18天後便宣佈投降。為什麼日軍能迅速拿下香港?不論軍事謀略,日軍在兵力上已擁有絕對優勢。 數量:日軍與英軍的戰鬥兵力大約為二比一,其中日軍在砲兵佔絕對優勢,步兵亦比守軍多出五成。 火力:日軍各步兵小隊均有榴彈發射器(見圖2)及手榴彈,大隊有重機槍、步兵砲。相反,英軍擁有不少重砲,但缺乏中短距離的火力。由於香港山多平地少,有時因為射界問題不能使用遠程武器,反倒不利英軍還擊。 空中支援:日軍在作戰前後共調動至少123架戰鬥機、輕重轟炸機,以及偵察機攻擊香港及支援地面作戰,英軍在港卻只有寥寥五機。 日軍士兵正操作擲彈筒(網上照片)。日軍的八九式擲彈筒有效射程達120米,在香港的山嶺作戰頗為得力。 香港防衛軍進行機槍訓練(當時刊物)。守軍的第2、3、5、6連均為機槍連,但只有第3連以維克斯重機槍為主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