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介】喚起水務歷史的責任:《唯水是問:隱藏於香港水務歷史的人和事》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大家別輕看水「送運」的重要性,通過完善的供水系統,才延續家家戶戶的生活動力,足見水背負的責任何其重大,而香港三聯介紹本地水務歷史的新書,就起名為《唯水是問:隱藏於香港水務歷史的人和事》。
本書顧名思義,水一直承載著香港早期水務發展的工程智慧和人文努力,可惜城市急速發展下,這些珍貴記憶逐漸隱沒於歷史洪流中。本書作者團隊不甘這些本地水務開拓者於港人的記憶中真正消失,所以他們不惜攀山涉水,走訪本地各主要水塘和配水庫,更持續探索一些已停用或仍然運作的水務設施,經過一番鉤沉的功夫,力求讀者可從本書看到香港水務更清晰的歷史面貌。
要觀察香港水務的歷史面貌,少不了這些「人和事」作為點與線,才組成清晰的一面。本書在介紹水務開拓時期,提及許多英國工程師為本地水務奠定重要基礎,例如查維克推動水務條例與基建改革、谷柏推動制水與水錶收費制度等。此外,華人在水務發展的貢獻亦不遑多讓,原來早期水務建設工程多本地華人承建商負責,不得不提的有陳亞東家族、曾瓊記、譚肇康等本地力量,可惜他們已黯然退下歷史舞台,作者團隊也大費周章,才找到他們後期蹤跡的一絲一毫。
不過回溯歷史,也不忘直面歷史。本書並無刻意將水務歷史神化,箇中仍有錯失和誤算。一開始香港發展薄扶林水塘,便因規劃不足,水容量未能滿足居民所需,需多次擴建及調整才略見成效;而興建九龍水塘及配水庫期間也碰上財困,差點以「爛尾」告終,這些都一一記於本書之中。
本書講述的水務歷史上自香港開埠、下至香港淪陷,雖則危險重重,但是機會處處。日佔時期因管理不善導致供水不穩,且被日軍拆除水泵設備,幸好部分水務設施未遭破壞,好讓水務人員在戰後極速投入重建工作、恢復供水,從而發展成如今這般系統化。至於這些各式各樣的水務設施如何運作,書中亦配有精美圖畫解構運作原理,也有古今圖片建構出香港水務的歷史圖景,受篇幅所限,還有更多相關的奇觀異事未曾介紹,實在別有可觀。
流水不停,猶如香港水務跨越世紀仍持續運作。過往的智慧和汗水並非付諸東流,而是流入本書之中,好待讀者欣賞我城的發展基石和歷史見證。
《唯水是問:隱藏於香港水務歷史的人和事》
陳子浩、黃曦諾、蔡元貴、Ling HO 著
劉國偉 攝影
韓勻宜 繪
頁數:240頁
開度:168 × 230 mm
定價:港幣168元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