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未來中國經濟:“十四五”到2035

  • 蔡昉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14日
ISBN 9789620455438
分類

簡介

中國已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並進入新發展階段。本書結合經濟理論、國際經驗和中國現實,詳細闡述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階段性變化和一系列風險與挑戰,並提出新發展階段增長問題的解決思路。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人口結構轉變和全球經濟長期停滯的新常態,為了解決增長難題,實現新發展階段的最終目標,如何在國際國內發展環境中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對發展階段的變化,抓住發展機遇,對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
蔡昉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人口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增長、收入分配、減貧等,著有《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等多部著作。 獲得的學術獎勵包括出國留學人員傑出成就獎、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發展百人獎、中華人口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

目錄

引言      001

第一部分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第一章 邁進新發展階段      007
從歷史比較看經濟發展成就
擺脫貧困:成色十足的全面小康
14億人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中國新發展階段對世界的意義
大國現代化的特殊挑戰
“四新”是一個有機整體

第二章 確立新發展目標      025
經濟發展是基礎和關鍵
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實現中長期目標的底氣

第三章 貫徹新發展理念      039
創新發展的激勵與助動力
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協調發展
“30·60目標”的承諾與挑戰
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公平與效率統一的公共服務供給
統籌發展和安全

第四章 構建新發展格局      058
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暢通而統一的國內市場
挖掘和拓展比較優勢
“三套車”揚鞭奮蹄

第二部分
變化的國際國內發展環境

第五章 世界經濟:長期停滯和全球化逆流      075
金融危機以來的世界經濟
長期停滯:“日本病”與“日本化”
全球化:終結還是逆流
新冠大流行後各國的內顧傾向
全球供應鏈如何遭到扭曲

第六章 人口轉折點與發展階段變化  091
人口老齡化:一般規律和中國獨特性
保持人口均衡發展的必要性
一個過程,兩個引爆點
新常態緣於供給側變化
新發展階段謹防需求側衝擊

第七章 不進則退:發展的關鍵與關口      105
新征程上應有的憂患意識
是“中等收入陷阱”還是“門檻效應”
發展中的問題和“成長中的煩惱”
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特徵化事實
跨越關口的三個必要“變革”

第三部分
應對增長挑戰,抓住發展機遇

第八章 如何提高潛在增長率      125
傳統增長動能的式微
勞動生產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係
資源配置的僵化與退化
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

第九章 如何實現潛在增長率      138
投資需求、儲蓄和資本形成
“投資中國”與“中國投資”
“中國製造”與“中國消費”
打破抑制消費的老齡化效應

第十章 善用均衡與不均衡的辯證法  152
重讀和重解“胡煥庸線”
創新打造東北版雁陣模型
如何處理聚集效應與合理規模的關係
沿海地區發展的“虎頭豹尾”效應
大灣區的經濟學邏輯

第十一章 用好用足改革這個關鍵一招      167
尋求市場和政府的最佳結合點
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主體地位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報酬遞增的改革
紅利豐厚的關鍵改革領域

第四部分
創新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

第十二章 決策的人民中心和發展導向      189
“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
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哲學
充實和創新政策工具箱
如何把就業置於宏觀政策層面
公平與效率統一的產業政策

第十三章 以社會政策支撐生產率提高      211
優勝劣汰中的“創造”與“破壞”
政策托底與生產率提高
數字經濟必須具有分享性
著手建立中國特色福利國家

第十四章 培育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230
定義中等收入群體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縮小收入差距: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基本公共服務:縮小差距與擴大供給
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

第十五章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249
與人口老齡化共舞
阻斷老齡化的遞減曲線
贏得老年人口紅利
貫穿全生命週期的積極應對
從創造必要的外部條件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