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飲食情有獨鍾,書中第二章特別從飲食招牌整理了香港餐飲業的轉變,茶樓如何發展到酒樓?西餐廳、冰室、茶餐廳有甚麼特色?圖文並茂,輕鬆談論香港飲食文化與歷史。這章節中很多食肆名字耳熟能詳,其中高級西餐廳太平館是有過百年歷史的華人西餐廳,時至今日仍然屹立不倒,現由第五代傳人徐錫安掌管。」

星島日報Art Can推介全文

《霓虹艷色 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新書是2018年推出《霓虹黯色 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一書的延續,作者郭斯恆重新編寫並增加資料,是喜愛街道文化和霓虹招牌美學的讀者最佳讀物。

《霓虹艷色》的成書關鍵在於南華霓虹燈電器廠有限公司。南華是香港最早霓虹燈製造公司之一,作者和研究團隊多次到訪南華,將其捐贈的多張手稿整理成書,其中以佔比最多的食肆招牌手稿為主題,探討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飲食文化。,從而更多的人變得偏執和拒絕更新認知體系,大部分網絡爭吵都不是基於議題本身,而是情緒的發洩和對自我認知的偏執維護,這樣的爭吵毫無意義。與其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不如專注點眼前事,多吃多讀多下廚,熱愛飲食本身,而不是它帶來的附加價值,才是享受飲食的不二法門。」


《霓虹艷色——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
作者:郭斯恆
頁數:408頁
定價:$398
(初版送霓虹招牌手稿1:1原大複製本)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沿「香港四徑」探尋山旅之樂
全長298公里的香港四徑挑戰(HK4TUC),是一場山與人的較量,還是一個個人與自然相遇相知的故事?《香港四徑大步走》今天正式上映,紀錄參加者突破自我的過程,同時展示香港的山林之美。 香港四徑挑戰是一個著名的本地越野挑戰,參加者需順序走完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及鳳凰徑,60小時內完賽會獲得「完成者」稱號,72小時內完賽則為「生還者」。參賽途中不能在路線上標記,沒有支援站,也不允許任何人在山徑上給予補給品,比賽難度極大。 走同一條山路,在各人心中卻有不同的意義。有的人享受沿途上的自然風光,有的人期待旅途上或許發生和遇見的種種趣事,你的山旅之樂又是什麼?人稱標叔叔的資深行山人士郭志標,繼前作《香港古道行樂》大受好評後,將數十年行山軼聞和歷史考證集結成《香港旅聞軼事》一書。當中包括作者或親歷親聞、或道聽途說的香港自然景觀、田野資料和鄉民閒談,例如曾遇見一主人餵「牛仔」飲可樂解暑、「靈牛」事件及新界鄉村警民互相幫助的一時佳話等。除了接觸自然,探索鄉村也是山旅富有趣味的一環,山友們不妨從書中按圖索驥,享受旅途的樂趣。 *所有圖片出自《香港旅聞軼事》 《香港旅聞軼事》作者:郭志標開度:150mm x 210mm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戰爭有多「痛」?
1941年11月,接近二千名加拿大官兵在羅遜准將帶領下乘船抵達香港,協助香港戰役中的駐港英軍抵擋日軍。為期十八天的激烈戰鬥,不僅造成了二百九十名加拿大官兵陣亡,幸存的衛港加軍戰俘在經歷三年零九個多月的關押生活後,在身心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包括診斷出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以及其他干擾日常功能的疾病。縱使戰爭陰霾已成過去,他們卻要面對生活上的另一場挑戰。
Skip to content
香港動畫,是一本活的歷史書
一格一格的畫像,不只組成精彩的動畫,更展示屬於香港本土的動畫史。本地著名動畫人盧子英推出首本自傳《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記錄他至今四十多年的創作之路,輯錄多部作品, 加上手稿、初步構想圖、製作構圖等珍貴存檔,展示他從初步構想、試驗、拍攝到後製的動畫創作過程。
Skip to content
歷史系教授大力推薦:《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1842-1997)》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譚家齊閱畢後大力推薦:「世界上沒有不管控言論的政府,因為人心的向背與國際的形勢,是有機會被輿論扭轉的。以檔案及報章等堅實史料為據,吳海傑不只闡明港英政府一直對報章、教科書,乃至課室言論,皆有隨地緣政治調節鬆緊的審查,更要解殖民政府賜予言論自由之迷:只是到九七回歸前幾年,當局才突改百多年來的政策,令本港市民對過去的生活產生錯覺。這本講殖民政府審查制度的『調查報告』,指示我們『噤若寒蟬』才是異族統治的常態,也淡淡的道出『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端賴政府與市民能否同心守護可自由表達的空間。」
Skip to content
噴鼻新冠疫苖的成功原來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港大與北京萬泰生物、廈門大學從研發到應用,利用高度減毒流感病毒作為載體製作抗原的噴鼻疫苗,這一路是如何走過來?原來這要追溯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的求學經歷,以及前人在三十多年前推動港大與內地大學交流所播下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