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哪個時候?

回到過去後,你會遵從過往的選擇,還是走向十字路口的另一方?

香港作家黃敏華所著的《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預言》回到自己的大學時代,回到自己寫作的起點,將想像搬到現實。假若她在大學時修讀也斯的課,會不會早一點對文學產生興趣?假若她再談一遍青春愛戀、再一次面對移民潮,又會如何抉擇?

虛詞專訪全文

《再回到這裏來——進城.回歸.預言》是繼「尋人系列」《一直到彩虹》和《金耳山奇遇記》後的第三部曲,長大後的女兒回到香港,帶同一部不能啟動的古老電腦尋找母親當年的生活痕跡,一步步解開母親失蹤的謎團。


黃敏華作品一覽

1.《再回到這裡來–進城.回歸.預言》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2.《金耳山奇遇記》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3.《一直到彩虹》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定價:$11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風雨逼人一世來:葉嘉瑩的回歸
    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一生致力鑽研古典文學,曾獲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14中華文化人物、中國政府友誼獎等殊榮。葉嘉瑩的一生飽經風霜,年輕時喪母、中年時喪父;遷居台灣後接連經歷政治迫害、丈夫家暴與喪女之痛。面對命運無情的打擊,葉嘉瑩是如何把悉心維護家庭圓滿的小愛,化為奉獻給民族文化的大愛,展露生命的堅韌特質? 遭遇磨難時,葉嘉瑩往往選擇通過古典詩詞創作排解愁緒,化悲傷為力量。喪女之後,葉嘉瑩一連寫下十首《哭女詩》,當中最後一句「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盡顯悲痛。不過葉嘉瑩沒有被悲傷擊倒,更在七十年代末歸國講學,盡一己之力推動古典詩詞的教學和研究,把她從詩詞中體會的能量推己及人,傳佈社會。化小我的悲歡離合為大我的高膽遠曯,這不僅是葉嘉瑩自我心靈的昇華,也是宣揚中華文化的最佳典範。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書人書事」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Skip to content
    【讀書雜誌】新南方流轉的焦慮或空空蕩蕩
    近年來,「新南方寫作」概念在中國文壇和學界漸成氣候。廣東作家陳崇正今年在三聯推出其長篇新作《歸潮》繁體字版,為「新南方寫作」增添又一新文本。長篇小說《歸潮》圍繞潮州碧河鎮梅花村陳氏與林厝圍林氏兩大家族的歷史情誼,講述了從民國到當下三代潮州人的「歸潮」歷程,故事跨度長達百年。 本期《讀書雜誌》,陳崇正撰文《新南方流轉的焦慮或空空蕩蕩》,再思「新南方寫作」這一文學概念和創作實踐。他獨闢視域,從安放於小説文本首尾的序跋出發,以王德威、朱天文、黃錦樹、董啓章等文學名家所寫的序言或評論文章為例,帶我們領略文學江湖內的聲名如何從一本書向另一本書傳遞。繼而他將目光轉向當下席捲全球的人工智能,探討AI時代文學創作新的可能性。 中國之南,亞洲之南,南方之南,「南方」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它也為「文史哲」做了無限的延伸,帶給我們許多新的啓悟。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五期)「華文風采」欄目。《讀書雜誌》(第十五期)現於各大書店有售,電子書經已推出!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cy175電子書:https://shorturl.at/REKdz推薦書單:https://bit.ly/3R7wMiJ
    Skip to content
    【詩詞共賞】吾心老早許濠江
    1998至2002年,詩人冷夏在澳門創建澳門政策研究所,辦雜誌,開座談會、研討會,又一度為何厚鏵先生及澳門特區政府提供過短暫的政策諮詢。在這段時期,冷夏先生有甚麼所思所感?回歸前後,澳門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Skip to content
    【明報】葉靈鳳的創作起步及藝海書林《葉靈鳳文存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上下冊)》
    《藝海書林》中一些憶舊文章,例如〈《洪水》和出版部的誕生〉、〈《A11》的故事〉,曾經收入北京三聯版《讀書隨筆》,對了解後期創造社和葉靈鳳的編輯工作,相當重要,比較廣為人知……
    Skip to content
    品茶說
    何謂「品茶」?為何「品茶」? 要說「品茶」,就要從「品」這個字說起。「品」字以三口組成,無三不成幾,三又有不限數之意。在穆如茶學創辦人楊智深看來,品茶,即是以多感官嚐茶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