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鹽」也能用來製作動畫?

盧子英的鹽動畫作品

和The Beatles樂隊歌曲同名,出自本地資深動畫人盧子英先生之手的80年代短篇動畫《Eleanor Rigby》,就是由幼鹽製作而成。

盧子英的砂動畫作品

為什麼偏偏是鹽呢?原來當年他受加拿大動畫人的實驗砂動畫作品啟發,於是嘗試另闢新徑,運用砂以外的物料。一開始他想到的是白砂糖,而透過控制砂糖堆疊的厚度造出不同層次的光暗落差,這是砂粒做不到的灰階層次。可是考慮到砂糖會招惹螞蟻,便心念一轉,改用同樣是晶體的幼鹽。

盧子英為資深創作人,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創作獨立動畫及短片,是本地最早的一批專業動畫人員。他從業45年以來創作不斷,致力以創新的手法製作動畫,把各種奇思妙想呈現在觀眾眼前。

他的首本自傳《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書中記錄他從學生時期至今的創作之路,包括多部動畫、錄像和紀錄片作品。除了鹽,盧子英更曾以泥膠、剪紙等物料製作動畫,真真正正地將死物「動」起來。

這本書不單是盧子英他的個人記錄,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記錄。喜愛動畫的你,又豈能錯過這部精彩的香港動畫史?


《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
作者:盧子英
定價:$3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透過香港第一位報人,探討當時華人社會發展
報紙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至國際事務小至廣告業務,我們都習慣了從報紙接收資訊。但我們又有沒有想過第一份針對華人的中文報紙為何會出現?由誰提出辦報?辦報之後華人生活又有何改善?
Skip to content
【HK01】《從暗淡到絢爛》詮釋港島自恬淡到繁華的城市脈搏
由黑白圖像過渡至彩色世界,是歷史推動的步履,也是難以逆轉的自然規律。隨著拍攝技術的進步,歷史圖像從早期的黑白色,中間有塗色的階段,再發展到彩色景觀。
Skip to content
棄「醫」從「工」的成功案例
棄「醫」從「工」?望子成龍的亞洲父母,大多都會希望子女從事醫生、律師等專業,寄願他們能過上高薪厚職的生活。已逝港大享譽國際的土木工程和計算力學專家張佑啟教授的家庭也不例外。張佑啟1953年畢業於皇仁書院,手握三科優、全港第六名的成績。為滿足父親的期望,張佑啟入讀港大醫學院,卻一直心繫工程。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
「香港作為英國最後一個解殖的地方、以及世界上重要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還欠一本建基於檔案史料的法律史專書去重新審視英國法律在殖民時期人權自由歷史的角色。」由吳海傑所著的《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 (1842-1997)》,透過對解密歷史檔案史料廣泛而深入的分析,重新思考香港法治與自由的基礎,質疑廣為民眾接受的「香港的言論自由是英式法治的遺產」的論述。
Skip to content
【CUHK in Focus】愚公移山闢地 銅鑼灣鬧市百年歷史印跡
今天熙來攘往的銅鑼灣利園山道、希慎道及利舞臺廣場的街巷間,蘊藏着一段百年歷史:1924年,利園創辦人利希慎逆市借 貸,斥巨資購入當時位屬偏遠的東角山(現時東角道、希慎廣場至利園商場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