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船明月從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

取自《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本書作者榮鴻曾邀請杜煥到茶樓一角演唱和錄製南音。

相較於起登得大雅之堂的粵劇、京戲、崑曲,地水南音的命運要顯得黯淡許多:始於清末,由失明藝人傳唱於茶樓、酒肆、花街、煙館之中,雖得有心人奔走搶救,仍不過百年便絕跡矣。「地水」本《易》中一卦,名為「師」,暗表唱地水南音者多身兼相師、瞽師二業,算得上一個小小的江湖隱語,也是個燈謎式的文字遊戲。

杜煥的一生可以說與南音藝術、瞽師產業的興衰同呼吸,共命運。其人生於肇慶農家,繈用失明,幼年投師學藝於廣州還珠橋畔,後經澳門到香港,一生經歷水災、殘患、兵燹、家變、凍餒,得意時名動一方,落魄時三餐難繼,遍嚐炎涼甘苦,卻每每絕處逢生。幾十年間,當時的盲人群體長期賴以謀生的說唱和卜算,隨著其依附的黃(妓寨)賭(賭檔)毒(煙館)諸業一同式微。晚年的杜煥孑然一身,雖然偶爾受邀為電台、大學、大會堂、文化中心、富商私宅的座上賓,但大多時候仍不得不混跡街頭,還要面對大眾傳媒、流行音樂等新興事物的挑戰,其彷惶可想而知。幸而上世紀七十年代,榮鴻曾博士與同齡人錄下杜煥向來所唱曲目及其生平際遇,既成就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話,也保留下這已成絕唱的滄海遺珠。

杜煥被邀請到大學演奏南音。

除卻南音,學者們還錄得更為小眾的木魚、龍舟、謳唱段,甚至還有只聞於風月場所的板眼,《大鬧廣昌隆》、《玉葵寶扇》、《梁天來告御狀》等曾經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也藉此機會重見天日。

《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作者榮鴻曾與杜煥交談互動的舊照。

杜煥無疑是不幸的──自幼失明、誤染毒癮、妻子早逝、兒女夭折、晚景淒涼……但相對於當時的整個瞽師、師娘群體,他又是幸運的──少遇明師、交遊廣闊、享譽生前、聲傳後世。1979年6月17日,杜煥去世。幾天後,在德國文化中心等著聽他演唱的作家小思愕然寫道:「沒法不相信,一個舊時代真的逝去了。」那個舊時代裏,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 許多市立井奇人身負絕藝而不自知,一個人的離去常常等於一門一派的消失。

這本《香江傳奇》,集結了榮鴻曾、吳瑞卿兩位教授多年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是杜煥本人的口述自傳,又是粵語傳統說唱藝術資料彙編,更是近代廣府底層社會的百科全書,真可謂展卷閱讀,如入寶山。此外,本書初版附贈收錄《客途秋恨》、《女燒衣》等經典曲目的CD光碟,原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出版《香港文化瑰寶-杜煥南音》第一輯 《訴衷情》光盤之二,此次由該館授權重印,殊為珍貴。


《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
作者:榮鴻曾、吳瑞卿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定價:$29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梅艷芳》編劇吳煒倫專訪:比起編寫和執導,這件事更困難?
拍攝一代女星的傳奇故事、秏費八十多組戲的巨額投資、找新人做主角、動作導演及編劇首次著手製作文藝片……疫情期間上映的《梅艷芳》,就是在這樣充滿未知數的情況下誕生。能在劣境中綻放耀眼光芒,對導演梁樂民及編劇吳煒倫來說,不只是職涯上的一大成就,更是好好傳承香港的故事。
Skip to content
演戲最重要的是甚麼?
「表演藝術最重要是Honest。」謝君豪曾在《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一書提及,就讀演藝學院的三年時光對他的演藝生涯影響甚大,其中最能啟發他的就是毛俊輝教授的「Basic Acting」。
Skip to content
【新書烤米餅】《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
電影音樂雖然看不見也摸不着,但往往最能觸動我們內心的情感,對電影中的角色或情節產生共鳴。 由羅展鳳和張志偉兩位學者合撰的《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以嚴謹的香港電影音樂工業理論,結合大量訪問與二手素材,有系統地梳理出香港電影音樂的歷史脈絡與製作場域。 《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作者:羅展鳳、張志偉出版日期:2024年7月定價:港幣188元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新光戲院的結業,意味着什麼?
近20多年來因租約問題屢傳結業的新光戲院,終要熄燈落幕。不論你有否進內欣賞過演出、是不是北角人,想必也對大廈外牆那塊延伸至馬路半空的新光霓虹招牌不感到陌生……
Skip to content
【「詞聖」盧國沾】商品和藝術的界線,從來就不是清晰分明
「詞聖」的商品 / 藝術。 著名填詞人盧國沾先生於昨日離世,享年76歲。近年絕少公開露面的他,一生寫出大量膾炙人口的填詞作品,包括《田園春夢》、《小李飛刀》、《每當變幻時》和《大地恩情》等。他和黃霑及鄭國江被視為香港樂壇的「三大詞人」,把粵語歌詞創作推向高峰。2015年的第三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當盧國沾獲頒最高榮譽的金針獎時,全場觀眾自發起立,向他致以崇高敬意。 由資深中文歌曲本地評論人黃志華編著的《盧國沾詞評選》中便提到,盧國沾先生的作品超過三千首,他本人卻曾在一次的「文化研討會」裡笑言:「若不是被邀請出席這次研討會,我實在未知道,粵語流行曲竟是香港一項『文化』。」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他認為他自己是一位工匠,大部份的填詞作品是投市場需要,是商品。他的作品只有兩項原則,一是不宣揚「誨淫誨盜」;二是不鼓勵「僥倖」。 但商品和藝術的界線,從來就不是清晰分明。盧國沾先生的詞不斷探求新的寫法、新的角度,一直深受文學愛好者及文字創作者好評,如著名填詞人林夕未入行前,便是他的超級粉絲。著名粵曲撰曲家王君如,便曾寫過一首七絕,讚賞盧國沾的詞:浮生六劫詞淒美,大地恩情土味濃。寫盡秦皇梟霸氣,當今高手數盧翁。 盧國沾先生走了,留下的作品,卻存留很多香港人的心中,和各自的往事經歷交織着,成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記念。「這片葉給你,留紀念,它可以不斷留住秋天,可記起如何在這裡,分享這個秋天。」——《這片葉給你》,曲:Diaz Romeo、詞:盧國沾、唱:葉振棠 (內容摘錄自《盧國沾詞評選》) 📖《盧國沾詞評選》盧國沾的歌詞一直深受文學愛好者和廣大讀者的喜愛,但一直未有正式出版選集。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上編「盧國沾詞評說」、中編「盧國沾談詞」及下編「盧國沾詞選二百首」。 編著:黃志華頁數:312頁出版日期:2015年3月定價:港幣$98按此網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