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
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張國榮《我》

2001年,張國榮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訪問時談到他的英文名字:「我喜歡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而且我喜歡Leslie Howard,這個名字可以是男的或女的,非常中性,所以我喜歡它」(原文:I love the film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 like Leslie Howard. The name can be a man‘s or woman’s, it‘s very unisex, so I like it.)。事實上,Leslie這個亦男亦女的中性名字,不但標誌張國榮的性別意識取向,同時也浮映了他二十多年來的演藝風格:時而不覊放蕩,時而千嬌百媚,時而雌雄莫辨。

2000年,張國榮以在紅館舉行的「熱.情演唱會」(Passion Tour)展開他的世界巡迴演出之旅。《陪你倒數:張國榮的音樂之旅》作者翟翊認為,「熱.情」幾乎定格了張國榮生前最高光的藝術瞬間。演唱會上,張國榮束了一頭及腰長髮,挽起或散落,配襯閃爍艷紅或貼身漆亮的衣飾,詮釋了男性的嫵媚美,一反當時固有印象中男性陽剛主動的形態。

不出所料,張國榮這場大膽創新的表演招來媒體的大肆攻擊。在《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的作者洛楓認為,這個現象流露出當時社會的保守意識,與大眾對「性別定型」的固步自封。誰說男人不可以是嫵媚的?誰說長髮與短裙是女性專利?性別多元與開放的最高層面,是兩性之間不再存在互相定型。

張國榮曾經多次公開表示,歌曲《我》中包含他夫子自道、向外宣言的感懷——「造物者的光榮」、「站在光明的角落」——都顯示了他的立場。儘管飽受媒體批評,但張國榮從來沒有後退或妥協。他依然為自己的高度可塑性驕傲,為電影和舞台的演出尋找可以上下游弋的空間。環顧華語地區的流行文化歷史,張國榮的性別越界與藝術境界至今仍無人能夠繼往開來,更為新生代眾星打開禁忌的缺口和突破的空間。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性別的禁忌越少,社會更開放自由,我們才能活得更漂亮。


好書推薦

1.《陪你倒數:張國榮的音樂之旅》
作者:翟翊
定價:港幣$218
按此線上購買🔗

2.《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
作者:洛楓
定價:港幣$12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香港粵劇界出「女武狀元」?
粵劇角色主要分為「生」、「旦」、「淨」、「丑」四個類別,當中「文武生」既為全劇最主要的「生角」,亦是一個劇團的靈魂人物。「文武生」對演員的體力與技藝要求甚高,不但要能文能武,唱、做、念、打、藝術也要樣樣皆能,因此粵劇早期多由男生擔任。 上世紀五六十年香港粵劇名伶輩出,在云云名伶中,作為擔班主角的「京架女文武生」祁筱英以武場突圍,在戲中融入極鮮明的京班高難度腰腿功架,以獨樹一幟的舞台風格獲「女武狀元」之美譽。
Skip to content
【Sunday Mingpao】香港特技人無名30年 西班牙影迷追出真身 喚醒塵封記憶 女兒為父出書記錄
包裹全身、只露雙眼,僅憑眼神認出那個人,這是得有多熟悉才能做到?「我看到他的眼神,我知道他是我爸爸,但放在一百雙眼裏,我認不出來。」吳津津說。但Jesús Manuel Pérez Molina做到了,他是津津之父吳偉業的狂熱影迷,他喜歡看吳偉業參演的動作電影——不是吳跑龍套的《警察故事》、《英雄本色》等,而是「IFD(通用影藝有限公司)電影」,他追尋吳偉業30年,兩人終於見面,更把其關於IFD電影的書送給吳偉業。
Skip to content
【藝術當下】以文字演繹電影的魔力:《無名特技人七號──八十年代香港特技行業記趣》
《無》書圍繞吳偉業的參演經驗,記錄了不少有關港產片動作部門的重要資料:既介紹基本技藝如「吊毛」、「倒趴虎」和「吊威吔」等,也解釋爆破、撞玻璃和高空跳躍等危險場面的拍攝竅門,又列出跟吳同期的成家班多位成員的小傳和軼事……
Skip to content
從靈感發想到創作,盧國沾是如何保證歌詞的質量?
「先不說一首歌詞怎樣產生,作為一個寫詞人,我對自己的作品,是忠於自己的感情,不忠於社會。」——盧國沾 由黃志華所著的《香港詞人詞話(第二版)》匯聚香港六大詞人的創作經驗談,當中包括由盧國沾本人親述的創作過程:「一開始寫歌詞的時候通常是沒有題材的,到偶然想到了題材,下筆便寫。通常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無法下筆;心情太好,也不會乖乖坐下寫歌詞。個人習慣是:寫歌詞時,心境是絕對寧靜。回想起日間,或者不久前的一些遭遇,或朋友間的一些遭遇,我的情緒亦有波動。就趁情緒有點波動的時候,我便努力去扮演那段情節的主角,全面代入,就像演戲一樣。」 以歌星葉振棠的首本名曲《戲劇人生》為例,盧國沾填詞時幻想自己是《浮生六劫》的男主角程瑞祥,細細品味他波折的一生。一想到要賣了太太孤身求存,在淒風淒雨的人海中浮沉,他便即刻悲從中來,在兩小時內完成了《戲劇人生》。完筆後,盧國沾黯然傷神,心情久久不能平伏: 「快樂時 要快樂 等到落幕人盡寥落醉下來 休醒覺 美夢如酒醉了後更寂寞」——《戲劇人生》 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心聲的作品,又怎會教人感動與共鳴?文字蘊含的情感與溫度,正正是「盧國沾詞」歷久不衰的秘方。 《香港詞人詞話(第二版)》 本書採用詞話的體裁,沒有系統的文章實則言簡意賅,閒來隨意翻讀一兩段也舒適無壓力,集古代作詞之道、香港六大詞人與多位職業及業餘詞人的經驗之談及作品點評於一身,深入淺出帶你賞析粵語歌詞創作。 作者:黃志華頁數:392頁出版日期:2021年2月定價:港幣$128按此網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新書烤米餅】《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
電影音樂雖然看不見也摸不着,但往往最能觸動我們內心的情感,對電影中的角色或情節產生共鳴。 由羅展鳳和張志偉兩位學者合撰的《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以嚴謹的香港電影音樂工業理論,結合大量訪問與二手素材,有系統地梳理出香港電影音樂的歷史脈絡與製作場域。 《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作者:羅展鳳、張志偉出版日期:2024年7月定價:港幣188元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