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

一盅兩件 x 提籠掛鳥,曾是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
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香港流行養雀,不論在大街小巷還是公屋的騎樓,都可以見到一個個竹製鳥籠。當時養雀屬於消閒娛樂,養雀之人最愛提着鳥籠到茶樓品茗,一邊嘆茶,一邊與鄰座雀友交流養雀心得,欣賞牠們的毛色、姿態與歌喉。昔日香港廣式茶樓林立,其中在上海街的奇香茶樓、雲來大茶室和鎮江茶樓等,更裝有配置懸籠掛鳥的設施,讓雀友可以一邊飲茶一邊玩雀。「那些年的早午茶市,大致可以分為四班︓第一班是晨早趕開市前吃早餐的魚肉果菜檔主、第二班是公務員和上班族、第三班是提籠掛鳥的雀友、第四班是投機買賣的經紀炒家。」可見當年香港養雀文化之盛行。 養雀,當然少不了鳥籠。鳥籠是傳統的馴鳥工具,自戰國時代,已有古人利用鳥籠養鳥的記載,然而中國盛產竹樹, 所以鳥籠多以竹材製成。古時最原始的竹製鳥籠,是以幼竹枝重複交織而成的竹編鳥籠。這種鳥籠沒有活門,把間隙中的竹枝撥開則可取出小鳥,一不留神便會讓小鳥逃出生天,所以又名「無厴雞籠」。時至今日,竹製鳥籠種類繁多,其中廣式波籠是昔日香港常見的雀籠之一。廣式波籠大致分為籠罩、籠身及籠底三部分,其最特別之處,便是籠身頂部呈弧形的籠膊。籠膊講究弧度深淺,稍有差池便會影響整個籠的結構和美感,對雀籠師傅的手藝要求極高。 隨着生活環境和價值觀念的改變,香港盛極一時的養雀文化逐漸消失,廣籠工藝式微,已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開雀籠》作者郭達麟Dylan,由2019年開始向碩果僅存的雀籠工藝師、香港非遺傳承人陳樂財師父學習廣籠工藝,希望透過學習及記錄的方式,令竹製鳥籠技藝得以承傳。《開雀籠》以大量設計繪圖、插畫和相片,圖文並茂解構竹製雀籠工藝,使香港雀籠工藝美學和獨特的養雀文化得以記存。 《開雀籠》作者:郭達麟頁數:279頁開度:150 x 230 mm定價:港幣228元按此線上購買
香港非遺如何體現嶺南文化?
香港非遺涵蓋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節慶活動和傳統手工藝等範疇。由於廣府與香港關係密切,不少香港非遺都摻雜嶺南的民俗文化及傳統。現時,香港的非遺項目超過500個,當不少儀式都因城市發展面臨物料與人才上的短缺,嶺南地區的資源便有機會成為香港非遺傳承的救命稻草: 大坑舞火龍 每逢中秋佳節,大坑及薄扶林村都會舉行舞火龍活動,寓意消災解困。根據歷史記載,其實大坑及薄扶林村的舞火龍都是從嶺南各客家區域,如英德、曲江等客家村落延續過來的。除了儀式和習俗上有所繼承,資源亦依靠嶺南地區提供。現時香港紮火龍的珍珠草大多從廣東惠州一帶取得,若無法提供天然資源製作火龍,這些傳統慶典將面臨傳承困難或失傳。 長洲太平清醮 搶包山與飄色是長洲太平清醮最著名的節慶活動。不過,飄色習俗最初並非打醮活動之一。長洲飄色的出現,是因為有鄉人在佛山一帶欣賞過飄色,認為頗適合長洲打醮期間巡遊之用而引入。昔日長洲太平清醮是島內各惠州、潮州或本地團體競逐社會影響力的活動,飄色製作是各族群互相競爭的方法。長洲飄色技術上的學習,亦受佛山和沙灣的飄色所影響,匯聚各嶺南地區的風俗特色。 潮劇神功戲 2020年以前,香港所有潮劇神功戲演員均是來自中國內地的專業演員。然而,在疫情封關下,只有旺角潮僑盂蘭勝會成功籌辦神功戲。可見都市化下的非遺項目,不得不依靠嶺南各地的人力資源協助。加上社會環境轉變及信仰問題,汾陽郭氏年輕一輩已甚少參與祭祖活動,相反郭氏內地族人對祭祖特別重視,認為這是一種榮譽,因此各潮籍盂蘭勝會不得不尋求內地族人支援,令香港的祭祖大典能順利進行。 香港非遺的保育需要我們的重視與認識。《再現嶺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文化》嘗試把嶺南作為一種地域文化進行分析,以嶺南作為出發點探討香港非遺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再現嶺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文化》編著:羅樂然定價:港幣158元按此線上購買
誰是二叔公?
ViuTV劇集《光明大押》劇情講述由謝君豪飾演的駐店「二叔公」因老闆夫婦二人早逝,靠着當舖生意養育老闆一對兒女的故事。在香港經濟尚未起飛之時,人們幾乎都是「餐搵餐食餐餐清」,出入當舖借錢應急乃是平常不過之事,當舖的「二叔公」便負責鑑別典當物品的真偽,並為抵押品估值。 香港當舖是否已式微?由徐振邦所著的《香港當舖遊蹤(增訂版)》,便配合大量的舊報章和照片,詳細介紹了香港當舖的特點,還有行業過去及現在的發展: 當舖內的「遮羞板」不是空穴來風? 縱使昔日香港社會生活水平不高,不少人也認為到當舖進行典當交易是有失身份的事。為了顧全面子,人們進入當舖前不僅要左顧右盼,還要迅步躲在遮羞板後面,並且將當票好好收藏,生怕別人看到自己身上有當票而尷尬。 「借錢送禮」是常態? 「寧借錢,也要送禮」是舊時香港社會的普遍現象。當時市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新年派紅包、結婚送人情等自自然然成為經濟壓力。為求送禮送得體面,人們只好向「二叔公」求助。 身上任何財物都可以成為典當物? 以前人們生活困苦,身上可能連一件稍有價值的物品也沒有,所以日常用品如墨水筆、舊衣物等也可以成為典當物。一來,當舖不能強求市民抵押貴價物品;二來,當舖認為只要能賺錢的物品,都會接受典當。 《香港當舖遊蹤(增訂版)》作者:徐振邦出版年月:2023年6月按此線上購買
【有線新聞】《身後事》、《方生方死》作者之一劉銳業博士受訪
日前,有院校聯同東華三院和食環署推廣生死教育,安排學生參觀義莊和體驗撒骨灰。《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與《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之一劉銳業博士接受有線新聞訪問,表示現今中、小學缺乏生死教育資源:「中、小學方面,生死教育的土壤是非常缺乏,老師和輔導員可能對生死教育議題未必有深入探討,所以從大專院校彌補不足,或生死教育極需要有志年青人,可以發揮互相學習及傳承精神。」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如我們能及早準備,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死,便能克服對死亡未知的恐懼。前作《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讓大眾一窺神秘的殯儀行業,分享遺體運輸、凶宅清理及喪葬禮俗等業內議題;《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則集結香港殯葬業內各種真實案例,從而探討不同殯葬習俗和一系列生死教育議題。 按此看完整報導 好書推薦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梁偉強、劉銳業港幣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梁偉強、劉銳業、馬淑茵港幣定價:$128出版日期:2023年3月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