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古,焉知今?——一個歷史老師的自白

  • 蘇基朗
  • 張曉宇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11月10日
ISBN 9789620456275
分類

簡介

蘇基朗,2022年屆七十歲致事。現為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院士及訪問教授。本書上編「思趣錄」將個人回憶與香港歷史交織成三個自白式的趣事,縷述了蘇基朗先生三十五歲前的三段緣份與感興之情。中編「思齊錄」精選多篇訪談、序跋、講辭,反映三十五年來,他在學術及教育工作生涯上的實踐與理念;下編「答客問」則收錄蘇先生與編者張曉宇教授的訪談,從史學研究與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享若干他們關心的當世議題。

目錄

自序 ix

上篇 前三十五年「思趣錄」

第一章 中國歷史堂上的「迦葉」 002
第二章 無心插柳攀歌臺 010
第三章 另一半更好 023

中篇 後三十五年「思齊錄」

第四章 訪談一:貫通學養、成就全人——訪蘇基朗教授 044
第五章 序跋一:《有法無天》餘緒 051
第六章 序跋二:《近代企業的商道、商術與商法》餘緒 060
第七章 序跋三:古今生民命,天下華人心 065
第八章 序跋四:回顧與倬雲先生結緣三十載的情誼——《倬彼雲漢:許倬雲先生學思歷程》文集付梓誌慶 076
第九章 講辭一:泉州繁榮興衰的歷史對管理的啟示 086
第十章 講辭二:入世的史學——香港公眾史學的理論與實踐 111
第十一章 講辭三:中國大學通識教育及住宿書院的幾點反思 133
第十二章 講辭四:《有法無天》新書講座 138

下篇 答客問四則

第十三章 世情、教育與史學 148

後記 忽遇文殊開慧眼——從《有法無天》談起 165
附錄 中西住宿式書院教育的前世今生 180

作者簡介

蘇基朗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歷史系畢業;澳洲國立大學哲學博士。先後師從余英時、嚴耕望、王賡武等學者。歷任香港樹仁學院及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歷史學講座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大學教務長兼協理副校長;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任及講座教授;澳門大學副校長、歷史系講座教授、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創院署理院長等職。退休後除受聘於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外,並為香港大學黃乾亨中國法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暨法律學院訪問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澳門大學法學院客席講座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經濟史及歷史地理、比較法律和企業文化等。編著書籍包括《近代企業的商道、商術與商法:東京金港堂與上海商務印書館雜識(1875–1930)》(港中大出版社,2024)、《有法無天:從加藤弘之、霍姆斯到吳經熊的叢林憲法觀》(港中大出版社,2023)、《霍姆斯與百年中西法學》(港中大出版社,2022)、New Narratives of Urban Space in Republican Chinese Cities (Brill, 2013)The Economy of Lower Yangzi Delta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onnecting Money, Market, and Institutions (Routledge, 2012)Treaty Port Economy in Modern China: Empirical Studi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UC Berkeley, 2011)Prosperity, Region, and Institutions in Maritime China: The South Fukien Pattern, 946–1368 (Harvard, 2000)等。

編者簡介

張曉宇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畢業,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梁保全香港歷史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興趣集中在中國中世思想和社會領域,尤其關心唐、宋時代的士大夫思想與及經學理論;具體研究領域包括唐宋禮學、宋元道學、王安石新學、兩宋題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