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說書

隱形之光:看得見的清潔工,看不見的價值
1886年,美國芝加哥數萬名工人罷工遊行,要求8小時工作制,可惜他們的訴求不獲接納,維權運動最終更釀成流血慘案。3年後,世界工人運動組織「社會主義國際」為紀念這次維權運動,宣布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 常言道「職業無分貴賤」,從事不同工作的人都應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和平等對待,但現實又真的是這樣嗎?「香港的清潔工友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外判制度、社會偏見、最低工資、潔淨服務商品化、欠缺恰切的社會保障制度等。」在香港,不少清潔工友面臨在職貧窮,主要是因為每幾年便需重新簽訂勞工合約,即使多年來為同一間公司勞力,都只能依靠最低工資的升幅獲得加薪。 除了缺乏勞工保障外,清潔工往往被大眾貼上標籤,甚至連清潔工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厭惡性行業:「除了物理上的骯髒感外,社會文化的偏見也是貶低清潔工價值的主因。從事清潔工的人往往是邊緣群體,包括貧窮的新移民、婦女及長者等。環境清潔與否的能見度很高,如果做得不夠完善,上司要監控、施壓就很容易,精神壓力亦屬於清潔工必須承受的勞動成本。」 公廁清潔、屋邨清潔、防治蟲鼠……事實上,清潔工的工作並非只有「倒垃圾」,他們照顧了整個城市的潔淨工作,維持你和我的日常。去年,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的團隊訪問了12位來自不同工種的清潔工友,並將他們工作時的甜酸苦辣集結成《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一書,希望透過文字呼喚社會各界對他們的福利及健康的關注。 《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著出版日期:2024年7月頁數:272頁定價:港幣178元按此線上購買
存在現實世界的「魔法」,竟活在填詞人圈子中?
由《填詞L》導演黃綺琳自創的電影主題曲《填詞魂》榮獲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中女主角初嘗填詞時,經常為「啱唔啱音」的問題與同學爭論不休,直至認識「○二四三法」填詞法——實際上這是導演黃綺琳的親身經歷! 黃綺琳從高中起便不斷尋找粵語填詞的協音方法,直至升讀大學後,她才從填詞興趣班老師口中得知「○二四三」協音理論。幾經波折,幸得一位詞友借出藏書相助,她把「○二四三法」融會貫通,成功解開多年來「啱唔啱音」的謎團!過了差不多二十年,黃綺琳依然是「○二四三」的重度使用者。在黃志華最新力著的《○二四三(粵語歌詞創作工具)魔法書》一序,她更笑言自己是○二四三魔法學院的萬年freshman! 資深中文歌曲評論人黃志華先生於1980年代中辦填詞班,「○二四三」理論便是由此時開始建設。「○二四三法」早流傳在填詞人圈子之中,它可讓詞人先以這四個數字來填歌調,不用填上有意思的文字便能輕鬆體會如何填才「啱音」。經過多年研究,黃志華先生修建好了它的理論基礎,也做了很多改善和開拓,「○二四三」理論漸見完備。 到底「○二四三法」怎樣應用在粵語填詞上?僅靠「○二四三」這四個字音,就能唱盡人世間的所有歌調?填粵語歌歌詞,又是否需要百分百「啱音」呢?《○二四三(粵語歌詞創作工具)魔法書》合共十七個章節,從立論基礎到實際應用由淺入深,並採用多首經典粵語流行歌作為範例解說,令讀者透徹暸解「○二四三」魔法。
《金手指》精彩絕倫的電影情節,原來改編自真人真事?
由梁朝偉與劉德華主演的《金手指》在昨晚勇奪六個獎項,成為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贏家。常言道戲如人生,《金手指》的故事取材自香港史上訴訟時間最長、牽連最廣的商業詐騙案「佳寧案」。由梁朝偉飾演的程一言,雛形正是大型騙案的幕後推手、佳寧集團主席陳松。 「佳寧案」發生於1983年7月19日,當時警方在新界大埔發現一具男屍,並迅速拘捕疑犯,卻沒料到案件牽連層面極廣,矛頭更指向炙手可熱的佳寧集團領軍人陳松青。陳松青身份背景神祕,資金來源成謎,佳寧在短短幾年從默默無聞的中小企業,搖身一變與不少老牌英資洋行、華資巨企分庭抗禮。最終因為一宗命案,揭發出一環扣一環的違法商業操作,導致清盤破產,陳松青最後亦鋃鐺入獄。曇花一現的佳寧神話,令無數股民血本無歸,訴訟的裁決亦無法令廣大市民信服。 《佳寧神話——陳松青的造神毀神》,以十八個章節盡可能還原事件的來龍去脈,了解佳寧最後掉進死局的關鍵所在,同時亦嘗試從代理人理論的角度,分析幕後或者另有操盤力量的可能性: 第一章 出生與成長背景第二章 轉戰香港第三章 伺機出擊第四章 急速崛起第五章 佳寧神話第六章 管理與領導風格第七章 危機逼近第八章 操控股價第九章 失速急墜第十章 謀殺案打開缺口第十一章 訴訟前哨戰第十二章 法庭攻防戰第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判決第十四章 廉署精神的勝利第十五章 商人、賭徒、奇才或騙子第十六章 貪污洗錢套路的猜想第十七章 神話幻滅的思考第十八章 玩味與感想 作者介紹 鄭宏泰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全球中國研究計劃聯合召集人、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電話調查研究室總監、政策研究網絡聯合召集人、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畢業於香港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家族文化與企業傳承、企業家精神與社會網路、華人社會變遷與繼承制度、香港金融市場變革、社會調查與分析,以及海外華人與一帶一路等。 鄭宏泰致力研究,筆耕不絕,前後出版了38本中英文專書,編輯書籍亦達15本,並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近20篇學術論文。 學術及社會服務上,他擔任國際學術期刊National Identities,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學報》、《廿一世紀》及《香港地方志》編委會委員,主持「家族企業發展研究」與「香港世家大族傳承與發展」系列出版;他亦是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ISSCO)董事會成員(2019至今),行政長官卓越教育奬評審委員會(2019/2020)、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通識科委員會(2018至今)及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歷史專責委員會(2018至2022)委員。 李潔萍現為獨立研究員,喜好文字,愛與書為伴,亦致力於推動閱讀,是香港歷史與文化的愛好者、好奇者。
為甚麼火葬會成為香港主流的殯葬方式?
「塵歸塵,土歸土」的觀念存在中國好幾千年,使土葬成為中國自古以來的殯葬方式。火葬古時僅為少數民族的傳統,如今卻是大多數港人處理身後事的方式。為何與華人社會似是違背的火葬文化,能在香港如此盛行?涵蓋遺體運輸、凶宅清理、喪葬禮俗、殯儀業潛規則與臨終小故事等議題的《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便提到,火葬在香港的普及主要有四大原因: 1. 土地不足及成本上升 六十年代開始,香港人口激增,房屋短缺;同時由於香港急速發展,商住用地及工業用地不敷應用,政府大量開墾近郊土地作商住及工業用途,墓地不斷被遷移到較遠地方。墓地供應量急降,價格日漸高昂。七十年代起,政府及私人墓地的價格均由10元突然升至過千元,令一般大眾無法負擔,而開始接受較經濟的火葬。 2. 觀念改變 七十年代中期,香港人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升,新一代對傳統土葬觀念亦有所改變,認為解決居住問題比土葬先人更重要,故火葬逐漸成為主流。 3. 政策改善 政府歷年來不斷改善火葬設施、簡化和加速手續辦理,以及增加土葬費用。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火葬成為一個趨勢。八十年代,香港的火葬場地已經增至六個,每個火葬場的焚化爐數目亦持續增加,加快火葬遺體的速度。同時,市政局及廉政公署解決了官員貪污、苛索利是錢及安排走後門、插隊等問題,使火葬政策在香港順利推行。 4. 宗教團體配合 宗教團體就香港土地短缺問題作出妥協,由禁止改為容許火葬,並配合社會發展改變了喪葬形式及禮儀,從根本上令信徒接受火葬,此等改變令火葬更易為人接受。 雖然土葬或不如昔日普及,但寄託着哀思並承載春日生機的清明節,依舊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
婆婆媽媽,三代女性的故事
「哎呀呀,為什麼要受苦受難……說不完的婆婆媽媽……」資深文化人李歐梵套用了吳君麗唱粵曲的典型唱詞,為妻子李子玉的新著《婆婆媽媽的故事》作結。 《婆婆媽媽的故事》寫的雖是作者外婆、媽媽和自己的故事;但時間橫跨清末至當下,她們的人生映照出不同時代的女性面對的社會環境,以及這些環境又如何塑造着她們的觀念和所造出的種種選擇。 「我盲字都唔識多個,做鬼都唔靈。」這句話聽起來很有趣,但卻包含了李子玉外婆焦慮和遺憾的心情。李子玉的外婆目不識丁,不幸因丈夫早死被迫從傳統走現代社會到香港謀生,把一生奉獻給家人,自己就連港島都從未「過海」踏足觀光。 到了李子玉母親的一代,作為二十世紀早期的摩登女性,選擇把自己的幸福放首位,卻令作者的成長時期失缺少母愛。至於作者自己,大概是代表了很多受到現代良好教育的女性,更多有意識地探求自己的主體性和內在成長。她回顧自己的前半生並串連上兩代的經歷,當中的自省,展現各種成長經歷付諸女性的意義。 繼《女人,你的名字是強者》,《婆婆媽媽的故事》以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對家人真摯卻複雜的情感;以及她作為香港基層,歷經和家人離散,過著窮困生活的真切感受。李歐梵閱後,有感複雜纏綿的婆孫、母女關係並非三言兩語可說清,亦為書名《婆婆媽媽的故事》附上另一層意義。
春日養生食譜第二彈!
轉季期間天氣忽冷忽熱,加上日夜溫差,很容易令人傷風感冒!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除了恆常運動,我們還可以配合食療強健體魄,事半功倍!最新出版的澳門知識叢書《澳門藥用植物札記》介紹多種極具藥用價值的中藥材,當中提及「紫蘇葉」不單是中式菜品的點綴,更是一年四季的保健佳品! 紫蘇葉又名赤蘇、紅蘇或皺紫蘇,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等。紫蘇生於一年四季,且分佈甚廣,常見於中國南方一帶,其葉、梗、果均可藥食兩用。紫蘇葉本質性和,在夏天食用尤其和胃消脹。宋元時,紫蘇湯一度成為皇家御用解暑飲料,更有「向來暑殿評湯物,沉木紫蘇聞第一」的美譽。《澳門藥用植物札記》教大家以紫蘇葉製作養生湯水和開胃小菜,數個簡單步驟便能完成,即使是烹飪新手也「冇有怕」! 紫蘇鯉魚豆腐湯 所需食材: 做法: 1. 於鍋中放適量油翻炒魚塊 2. 加水稍蓋魚塊,放入紫蘇、鹽,大火燜煮 3. 煮沸後放入豆腐,蓋蓋後轉大火至煮沸 紫蘇泡菜 所需食材: 做法:醃製即可 有關澳門知識叢書《澳門藥用植物札記》 澳門位於華南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適合多種植物生長。藥用植物不但應用於湯、粥、涼茶、甜品等食療,還可用作慶祝節日消災避邪之用。路邊用於綠化甚至被視為雜草的植物,極有可能是富有藥用價值的中藥材。本書的四位編著者細說澳門中藥發展歷史及現狀,並介紹十八種中藥材的生長環境、入藥歷史及食譜藥方,使讀者更認識一些在路邊生長而又有藥用價值的植物。 編著:張志鋒 陳錫僑 裴文菡 葉小娟 定價:$50
春日養生食譜第一彈!
春天天氣非常潮濕悶熱,我們的身體亦易受到濕氣影響,變得怠倦乏力,這時便需要食療幫助我們「怯濕健脾」了!最新出版的澳門知識叢書《澳門藥用植物札記》內附不少食譜藥方,當中的甜點土茯苓糕,保健怯濕同時又可滿足大家的口腹之慾。 土茯苓糕 所需食材: 做法: 土茯苓味甘、性平,歸肝、胃經,具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等功效。它的根狀莖經常用於入藥、製糕點及釀酒,是兼具食用和藥用價值的傳統藥材。事實上,澳門郊野公園各處都可找到野生土茯苓的蹤影! —— 有關澳門知識叢書《澳門藥用植物札記》 澳門位於華南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適合多種植物生長。藥用植物不但應用於湯、粥、涼茶、甜品等食療,還可用作慶祝節日消災避邪之用。路邊用於綠化甚至被視為雜草的植物,極有可能是富有藥用價值的中藥材。本書的四位編著者細說澳門中藥發展歷史及現狀,並介紹十八種中藥材的生長環境、入藥歷史及食譜藥方,使讀者更認識一些在路邊生長而又有藥用價值的植物。 編著:張志鋒 陳錫僑 裴文菡 葉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