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說書

為什麼我們需要實體書?
在數位內容盛行的時代,是什麼令你想擁有一本實體書? 「紙質、觸感、重量、印刷方法——這些元素都是構成實體書獨特體驗的關鍵。如果一本書只是簡單地將數位內容印刷出來,讀者很容易會失去興趣。相反,當你投入心血設計每一個細節,讀者會更加珍視作品。」剛憑籍漫畫《達利書店》獲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大獎的本地漫畫家蘇頌文(PEN SO),在由香港藝術中心策劃、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路漫漫2025》中剖白自己的創作歷程。 Pen So在參加動漫基地的大師班後正式投身漫畫業,隨後踏上出版之路。他認為實體書必須提供獨特的閱讀體驗。「現在我們像裁縫一樣,可以度身訂造符合自己風格的作品。」Pen So認為,香港漫畫已由過去的工廠式生產,轉變為追求多樣的個人風格創作,在風格、主題或敘事方式上展現獨特性,才是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 對Pen So來說,創作或者就是對實體書的堅持,是長路漫漫的嘗試和實踐。他曾在雜誌專欄中設計過可剪下收藏的信件,為讀者提供一種互動性的閱讀體驗、亦嘗試過結合廣播劇與漫畫展覽,創造沉浸式的故事世界。在2019年製作的「解謎」型漫畫《禁靈書》,Pen So更將紙本與電子科技二合為一,讀者需要透過書中線索和網上資源解開謎題。 香港漫畫,至今仍有一群無分世代,不忘初衷的創作人默默耕耘。最新出版的《路漫漫2025》,透過與超過20位本地漫畫家如Cuson Lo、謝曬皮和文地貓等對談,剖析香港漫畫在21世紀的真實處境及轉型之路。 《路漫漫2025》編者:PRUDENCE MAK、RACHEL LO策劃:香港藝術中心頁數:288定價:$198 按此線上購買🔗
孫強:投資家視角解讀中國消費新五大趨勢
2025年,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成為政府工作任務的首位。3月7日,由全球知名咨詢機構沙利文與中國大消費CXO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福布斯中國提供特別媒體支持的「2025中國大消費年度盛典暨福布斯中國頒獎禮」在上海揭幕,800餘位政商領袖、行業龍頭企業及投資機構代表,圍繞消費與科技深度融合、產業新質生產力培育、消費政策與市場趨勢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會上,著名投資家孫強結合多年的投資經驗總結了當下中國消費的五大趨勢。 「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文化身份的確認。」作為締造國美、58同城等經典案例的頂級投資人,孫強指出當下中國消費的五大趨勢分別是:展現文化魅力的國風消費,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注重性價比的價值消費,滿足精神需求的情緒價值消費,基於興趣愛好形成新的體驗式、興趣消費——這五重浪潮相互交織,共同塑造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新格局,將為投資者提供發掘、投入隨之湧現的新型企業的機會。 這番洞察絕非紙上談兵。香港三聯於2024年出版孫強的《一個投資家的成敗自述》,書中收錄了他參與近30年中國社會與經濟騰飛進程中的真實經歷,既有開拓性的中國「對賭」第一案,也有銀泰百貨等「困局」的深刻復盤,更有包括亞信、國美、58同城等在內的精彩投資案例,從中不難看出他在社會與經濟趨勢的宏觀判斷,以及對企業及企業家的微觀評估上,所表現出的超凡洞察力。 當消費從交易行為升維為身份建構,這本融合30年資本市場實戰心得的「投資啓示錄」,恰為各位讀者提供了一個解構市場趨勢的參考視角。 《一個投資家的成敗自述》作者:孫強頁數:288頁開度:145mm x 210mm定價:港幣13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當歷史成為「迷題」,我們如何用文學繼續追問?
1949年4月6日凌晨,200多位台灣學生被軍警直接逮捕,他們被控涉嫌「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之人員」等罪名。事件發生後,學校在政府督導下成立「整頓學風委員會」重新審核學生資格,被除名的學生多達36名,被補學生陸續被起訴或遭到以各種罪名的「二度逮捕」。校園的校風轉趨保守,學術自由深受反共教育干預,白色恐怖在校園蔓延,史稱「四六事件」。 若不惜憾事只成為過去,我們又該如何追憶下去,讓世人記住歷史? 「其實,我之所寫,不是要刻意宣傳什麼理念,而是現實存在但以前不能談,一般人也不知道的一段台灣史而已。我之所以會一直寫它,當然是因為對它有一定的認識與感情,更因為它對台灣社會以及兩岸關係的今天或者未來都有很重要的以史為鑒的意義,因此希望有更多關心台灣問題終極解決的人可以通過具有審美價值的小說來理解它的意義。」 ——藍博洲,輯錄自《台北戀人》港版自序 由台灣作家藍博洲所著的長篇小說《台北戀人》,在多年蒐集四六事件歷史證言與相關史料的基礎上寫成。全書以第一人稱敘事,講述一位老婦人從北京回到台灣,逐一探訪當事人,尋找五十年前失蹤的戀人,揭開四六學運前後的塵封記憶。而在輔線中,九十年代的台灣大學生發起了解禁平反運動,以獨特的視角解讀白色恐怖下的台灣學生運動。 《台北戀人》作者:藍博洲頁數:440頁開度:140 x 200 mm定價:港幣148元按此線上購買
《南通筆記》:文商故里江海秀,勸君無事住南通
中國新興萬億級城市遇上千年江海文明,會碰撞出怎樣的敘事可能? “新京派文化”代表性作家、學者靳飛在香港三聯書店推出的新書《南通筆記(繁體增訂版)》(2025年3月出版)以不同於常見的“宏大敘事”視角,為南通這座被稱作“北上海”的長三角樞紐城市,構建起立體鮮活的人文坐標系。 南通,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上海市隔江相望。江淮文化與吳越文化在南通相互交融,有“藍印花布”“沈綉”“梅庵琴派”等一批地域特色文化標誌,也有全國四大漁港之一的呂四港、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的狼山等自然人文景觀。 《南通筆記》將鏡頭對準這座城市文明的歷史肌理。關於寫歷史,中國自古以來有“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而作者靳飛另闢新徑,用《世說新語》般的“筆記體”來進行表述,擷取散落於南通發展進程中的一些“碎片”,以人物、事件為“料”,以廣聞博見之考證為“佐”,由此烹製出膾炙人口的“風味”短文。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導覽,而是一部“可攜帶的文明現場”,每一處地標都成為立體書簽。正如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俊先生在本書序中所言:“一個城市何若不像一個人,她也該是一個生命體……靳飛的筆記為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城市‘打開方式’。” 翻閱靳飛先生這位“老北京”筆下的南通“古今多少事”,在看到南通發展的歷史脈絡之時,總能讓人驚嘆“南通竟然如此地博大精深”。本書簡體版初版於2024年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引全國各地廣泛關注。香港三聯今推出繁體版,既是對南通獨有魅力的全新書寫,也是向更多的讀者遞出了一份南通文化請柬。 《南通筆記》(繁體增訂版)作者:康震頁數:320定價:$128按此線上購買🔗
無法躲避的「生死」課題
每逢清明節追憶逝者,我們不可避免會觸及「生死」的話題。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生、老、病、死。 在華人社會中,「死亡」一直都是個禁忌話題,而與「死亡」密切相關的「殯儀」行業,更是長期被貼上「不吉利」、「恐怖」、「神秘」等標籤。在《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中,作者用超過二十年的親身從業經驗告訴我們,殯儀業不再是禁忌行業,而是一個具有門檻、系統完備、頗為專業的現代行業。而在《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中,我們得以知曉,在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社會,信仰、背景、種族各異的人,有着如何不同的「身後事」處理方法。 死亡不是禁忌,而是幫助我們照見生命的鏡子。當我們打破了對殯儀業的迷思,回過頭來會發現,這個與「死亡」共處的行業也在提醒我們活在當下。「從對每件事非常著緊,變成處事認真但寬容,誠懇但又懂得抽離」這是《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的作者在殯儀業從業多年後的收穫。我們或許也能從書中作者分享的殯儀業知識、案例與故事中,嘗試由死看生,安頓自己的生命。 死亡並不是可怕的結束,經由逝去,我們才知生的可貴。願我們以盎然的生,和無畏的愛,祭逝去的人。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梁偉強、劉銳業港幣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梁偉強、劉銳業、馬淑茵港幣定價:$128出版日期:2023年3月按此線上購買
【張國榮逝世22周年】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
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張國榮《我》 2001年,張國榮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訪問時談到他的英文名字:「我喜歡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而且我喜歡Leslie Howard,這個名字可以是男的或女的,非常中性,所以我喜歡它」(原文:I love the film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 like Leslie Howard. The name can be a man‘s or woman’s, it‘s very unisex, so I like it.)。事實上,Leslie這個亦男亦女的中性名字,不但標誌張國榮的性別意識取向,同時也浮映了他二十多年來的演藝風格:時而不覊放蕩,時而千嬌百媚,時而雌雄莫辨。 2000年,張國榮以在紅館舉行的「熱.情演唱會」(Passion Tour)展開他的世界巡迴演出之旅。《陪你倒數:張國榮的音樂之旅》作者翟翊認為,「熱.情」幾乎定格了張國榮生前最高光的藝術瞬間。演唱會上,張國榮束了一頭及腰長髮,挽起或散落,配襯閃爍艷紅或貼身漆亮的衣飾,詮釋了男性的嫵媚美,一反當時固有印象中男性陽剛主動的形態。 不出所料,張國榮這場大膽創新的表演招來媒體的大肆攻擊。在《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的作者洛楓認為,這個現象流露出當時社會的保守意識,與大眾對「性別定型」的固步自封。誰說男人不可以是嫵媚的?誰說長髮與短裙是女性專利?性別多元與開放的最高層面,是兩性之間不再存在互相定型。 張國榮曾經多次公開表示,歌曲《我》中包含他夫子自道、向外宣言的感懷——「造物者的光榮」、「站在光明的角落」——都顯示了他的立場。儘管飽受媒體批評,但張國榮從來沒有後退或妥協。他依然為自己的高度可塑性驕傲,為電影和舞台的演出尋找可以上下游弋的空間。環顧華語地區的流行文化歷史,張國榮的性別越界與藝術境界至今仍無人能夠繼往開來,更為新生代眾星打開禁忌的缺口和突破的空間。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亞當不必雄偉,夏娃也無需溫婉,性別的禁忌越少,社會更開放自由,我們才能活得更漂亮。 好書推薦 1.《陪你倒數:張國榮的音樂之旅》作者:翟翊定價:港幣$218按此線上購買🔗 2.《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作者:洛楓定價:港幣$128按此線上購買🔗
以文字留下經典——田仲一成的中國傳統戲劇研究
來自日本的中國傳統戲劇專家田仲一成教授與世長辭,享年92歲。田仲一成教授出生於日本東京,195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後來對中國文學產生興趣,1962年完成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中國文學專業博士課程。 田仲一成教授以中國戲劇史為研究方向,並主張新舊結合,利用實地考察的方式彌補舊有文獻的不足,突破傳統中國戲劇史的研究局限。1983年,田仲一成教授以論文《中國祭祀戲劇研究》獲頒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其創新的研究方式更為中國學界帶來新風潮。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的宗族與演劇——華南宗族社會中祭祀組織、儀禮及其演劇的相關構造(上下冊)》是田仲一成教授從祭祀角度討論中國戲劇的經典之作,主要探討宗族祭祀習俗與華南地區的關聯。 田仲一成教授在此書中除了運用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譜牒學等研究方法,更走訪多個華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他曾在香港新界農村實地考察近三年半,前後訪問了十幾個墟市和村莊,歷時七年,亦考察了新加坡等南洋地區,拍攝了上千幅珍貴的照片。此書收錄其中12個實地考察實例和200多幅精選照片,並邀請了兩位日語翻譯專家錢杭教授和任余白先生譯文,確保此書的學術和收藏價值在中文譯本中得以保存。 《中國的宗族與演劇–華南宗族社會中祭祀組織、儀禮及其演劇的相關構造(上下冊)》田仲一成 著錢杭、任余白 譯開度:170 × 240 mm頁數:816定價:$328按此線上購買
【編輯手記】進步的關鍵不在於意志力,而在於方法
本地作家米哈閱讀大量有關不同界別的人士如何建立自己事業與人生的書籍後,把研習而來的「好習慣」整理成《學做龍蝦或騎象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生活學指南》一書,希望給正在經歷人生不同階段的讀者們打打氣。 本書特意從普遍的問題切入,如疲倦、三分鐘熱度、時間管理等,讓讀者感覺這是一本「為我而寫」的書籍。同時,作者透過坦誠自述「我是一個沒有意志力的人」,拆解了「進步需要堅韌意志力」的迷思,建立親切感,降低讀者學習新方法的心理門檻。 本書以作者的個人與閱讀經驗為出發點,篇章的巧妙連接十分重要,不然容易給予讀者零碎的感覺。全書將作者研習而來的筆記分為七章,並依照人生中重要的維度(如時間、健康、金錢等)組織內容,每一章以短小分段建構,讓讀者能快速抓住重點甚至按需選讀,增強實用性。在每章中,每一篇文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數字作開篇,而是用符號作為區隔。在每篇文的結尾與下一篇的開首段落中,都會以一個放大了的關鍵詞作為點題,視為承先啟後的趣味性連接。 這本書的核心在於顛覆我們對進步的既定印象:進步不需要超人的意志力,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持續實踐。書中刻意保留不同觀點間的矛盾與衝突,讓讀者自行反思並提取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強調以下幾個重要思想: ⸺《學做龍蝦或騎象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生活學指南》🦞🐘作者:米哈定價:$128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著作】《青春是一朵西蘭花⸺一名文藝工作者的生活學指南2》🥦作者:米哈定價:$128按此線上購買🔗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博士推薦:《跨學科的思想史》
王汎森教授是當代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者,專長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跨學科的思想史》,則是以王汎森教授的學思經歷及成就為基礎而推出。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暨主編涂豐恩博士對《跨學科的思想史》如此評價:「《跨學科的思想史》觸及了眾多課題,也呈現作者對於研究方法的思考。王教授在書中並不拘泥於某一學派或研究方法,反而一再強調史無定法,歷史如風,『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人要怎麼捕捉風的形狀呢?歷史學者也是如此,因此更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歷史課題,借用各種思想資源來挖掘新的問題——這也是本書書名的意涵。 本書幾個觀點和比喻特別有啟發性。比如,王教授一再強調,不能把歷史想成是單線前進,需要聽見歷史中的『主調』與『低音』。近代以來的思想史著述往往太過著眼於主調(比如對於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關注),而傾向把歷史簡單化、樣板化,忽略了無法被放進主流歷史框架中的角色。事實上,一個時代的眾多思想因素往往會多方激盪,往復來回,既彼此競爭,又相互影響,猶如棋盤對弈。歷史學者必須具有全局觀,著眼整個棋盤的動態。 王教授也提到『史事的邏輯』與『史家的邏輯』之間的落差。正所謂『有知』之人無法想像『無知』的狀態,歷史學者往往很難不被後見之明所影響。一旦知道結局,所有細節都理所當然的向終點奔去,就忽略了歷史過程中的各種偶然與意外。歷史的主流未必是一夕之間成形,有時是涓滴溪流,逐漸累積,因為某個機緣,化為滔天洪水。若沒聽見歷史中的低音,往往就無法理解或誤解歷史的動態。 歷史研究並非門檻特別高的學問,但一份研究的好壞、是否能有廣泛的影響力,最終往往取決於是否能以小見大,把握著複雜歷史局面的關鍵。」 《跨學科的思想史》王汎森著、謝偉傑編開度:140mm × 210mm頁數:208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書摘】香港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探尋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的江西之行
2024年4月,我應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和南昌大學的邀請,首次踏足江西省,七天的行程,遊歷了省會南昌市、上饒市、景德鎮市和廬山,讓我深刻體會到《千里江山圖》所畫的江西美景和這片土地的深厚人文淵源,真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用一週時間去探索江西,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這次訪贛(江西省簡稱)之行只集中在最為人熟悉的江西獨特景點和利用當地自然、人文資源打造的新旅遊景區。在自然風光方面,有令詩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廬山,有峰林奇觀的三清山,有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歷史遺產方面,有震驚世界考古界的漢代海昏侯遺址,有以王勃《滕王閣序》而聞名四海的滕王閣,有千年瓷都景德鎮的御窯遺址,有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朱耷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在景區建設方面,有以峽谷崖壁為特色的望仙谷,有依山而建的徽派古村篁嶺,有以婺女飛天傳說為文化背景的婺女洲度假區,有活化陶瓷工業遺址打造的陶溪川文創基地。這些商文旅的項目,充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發展經濟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令我感受特別深刻的是“小平小道”這條約1500米連接鄧小平先生在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間在拖拉機廠工作,每天往返居所的小路。有說這是鄧小平先生設計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要思想的萌芽地,不知道“一國兩制”這開創性的偉大構想,是否也誕生在這條小道上呢? 要深刻領略江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符合今天遊客追求的深度旅遊,我們需要一部不一樣的旅遊指南。朱虹教授的《何以江西》,就是一部在梳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創作的集風景、地理、歷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於一體的難得作品。朱教授自2010年起在江西工作,先後任省政府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目前是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會長和南昌大學的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他文學底蘊深厚,博學多思,著作甚豐,並擁有傳媒人的敏感觸覺和適合大眾、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我有幸在參訪江西期間聆聽他講江西的好故事,我深信《何以江西》一書定能講好“江西故事”! 徽派古村篁嶺| 付志勇 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2024年4月 《何以江西》作者:朱虹頁數:240頁開度:185 x 255 mm定價:港幣258元 按此線上購買
【設計手記】如何在煩擾的都市生活中做自己的主角?
榮獲德國白烏鴉獎 (The White Ravens),由本地插畫師Isabel Tong所著的《做自己的主角》,故事中的貝貝從前因自信心不足,朋友及大眾的標準往往與自己不同,所以經常感到迷惘。某一夜,貝貝走進了占卜卡牌中的世界🔮,了解到安迪‧華荷(Andy Warhol)、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和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幾位著名藝術家的故事後,明白到應該如何生活才會快樂自在。 配合書名「做自己的主角」,本書封面以貝貝為中心,四周都是她喜歡的事和物,如美味的薄餅🍕、花花草草🪴、小貓小狗🐱🐶等,表達「做自己」的方法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見自己喜歡見的人。另外,本書有一紙盒包裝,中間開了一個洞,可見到書封上貝貝的臉;紙盒上的動物面無表情,如同人們活在迷惘中,唯獨主角貝貝在笑著。 故事分為「從前、奇遇和做自己的主角」三個章節。為創造更大的視覺效果,本書採用跨頁設計,每章開頁配以不同的設計和插圖。為免遮擋主要視覺元素,本書特意沒有標示頁碼,並將文字放置在插圖的上方或下方。文字字體簡單和清晰,適合兒童閱讀。 呼應貝貝的「占卜奇遇記」,本書特別附設「藝術家即興創意卡牌遊戲」。卡牌種類包括藝術家卡、出生地卡、藝術作品卡和特別卡,內容設計成如塔羅牌一樣的風格,增加趣味性。讀者還可以把卡牌裝在一個可摺疊的小紙盒裡,帶它到不同地方和朋友互動,隨着貝貝的步伐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學習如何成為「自己的主角」。 —《做自己的主角》 作者:Isatisse @isatisse頁數:192頁定價:港幣$298按此網上購買
美食家蘇軾、韓愈蛇王、朱熹好學不倦:古代詩人怎樣過春天?
天氣回暖,大地回春,古詩詞中桃花笑、春江暖、小雨酥⋯⋯在盎然的春色之外,是對生活的熱愛。千百年前的詩人在春日寫下了哪些美好的詩句?讓我們透過《康震古詩詞81課》共賞詩詞,一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美好與生機: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一首題畫詩,前三句都是畫中之景,只有最後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時」是蘇軾本人的感慨與想像。換言之,蘇軾看到惠崇的《春江晚景》圖,看到了初春的花紅草綠,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味的河豚。一個美食家心中的春天,真是別有風味。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韓愈(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此時,韓愈剛由兵部侍郎升任吏部侍郎,心情極佳。揣摩詩意,韓愈很可能在上班時間寫信邀約張籍出來遊春,張籍卻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以詩代信,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勸張籍不要忙於公務,而要珍惜春光,不管多忙,都不能失掉一顆少年心。 《春日》朱熹(宋)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為什麼偏偏要寫在泗水尋芳呢?因為泗水是孔門和儒學的象徵。這首詩就是一篇不大不小的學習感受。「一時新」不僅指自然風光新,更指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境界也為之一新。「東風」不只是自然之風,更是儒學風範教化、澤被世人的浩蕩東風。儒學教化所到之地,「萬紫千紅總是春」。 《康震古詩詞81課》 作者:康震頁數:432定價:$188按此線上購買🔗
從靈感發想到創作,盧國沾是如何保證歌詞的質量?
「先不說一首歌詞怎樣產生,作為一個寫詞人,我對自己的作品,是忠於自己的感情,不忠於社會。」——盧國沾 由黃志華所著的《香港詞人詞話(第二版)》匯聚香港六大詞人的創作經驗談,當中包括由盧國沾本人親述的創作過程:「一開始寫歌詞的時候通常是沒有題材的,到偶然想到了題材,下筆便寫。通常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無法下筆;心情太好,也不會乖乖坐下寫歌詞。個人習慣是:寫歌詞時,心境是絕對寧靜。回想起日間,或者不久前的一些遭遇,或朋友間的一些遭遇,我的情緒亦有波動。就趁情緒有點波動的時候,我便努力去扮演那段情節的主角,全面代入,就像演戲一樣。」 以歌星葉振棠的首本名曲《戲劇人生》為例,盧國沾填詞時幻想自己是《浮生六劫》的男主角程瑞祥,細細品味他波折的一生。一想到要賣了太太孤身求存,在淒風淒雨的人海中浮沉,他便即刻悲從中來,在兩小時內完成了《戲劇人生》。完筆後,盧國沾黯然傷神,心情久久不能平伏: 「快樂時 要快樂 等到落幕人盡寥落醉下來 休醒覺 美夢如酒醉了後更寂寞」——《戲劇人生》 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心聲的作品,又怎會教人感動與共鳴?文字蘊含的情感與溫度,正正是「盧國沾詞」歷久不衰的秘方。 《香港詞人詞話(第二版)》 本書採用詞話的體裁,沒有系統的文章實則言簡意賅,閒來隨意翻讀一兩段也舒適無壓力,集古代作詞之道、香港六大詞人與多位職業及業餘詞人的經驗之談及作品點評於一身,深入淺出帶你賞析粵語歌詞創作。 作者:黃志華頁數:392頁出版日期:2021年2月定價:港幣$128按此網上購買🔗
【明報月刊】從書中鍊成設計美學:訪香港書籍設計師陳曦成
「鍊金術」是一種了解世界的方式,在過程中創造出全新的價值。香港書籍設計師陳曦成深信書籍設計及西方傳統的鍊金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他雖然沒有「鍊」出黃金,卻成功設計出一本又一本儼如藝術品的實體書。在資訊科技主導了人類生活模式的今日,一本設計精美、內外兼備的好書,究竟有何價值?他笑稱:「在香港專門做書籍設計的設計師,十隻手指加起來都沒有。」但他沒有後悔自己在事業上的選擇,入行近二十年,依然樂此不疲。 明報月刊專訪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作者:陳曦成頁數:410頁開度:185mm x 255mm定價:港幣36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
【「詞聖」盧國沾】商品和藝術的界線,從來就不是清晰分明
「詞聖」的商品 / 藝術。 著名填詞人盧國沾先生於昨日離世,享年76歲。近年絕少公開露面的他,一生寫出大量膾炙人口的填詞作品,包括《田園春夢》、《小李飛刀》、《每當變幻時》和《大地恩情》等。他和黃霑及鄭國江被視為香港樂壇的「三大詞人」,把粵語歌詞創作推向高峰。2015年的第三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當盧國沾獲頒最高榮譽的金針獎時,全場觀眾自發起立,向他致以崇高敬意。 由資深中文歌曲本地評論人黃志華編著的《盧國沾詞評選》中便提到,盧國沾先生的作品超過三千首,他本人卻曾在一次的「文化研討會」裡笑言:「若不是被邀請出席這次研討會,我實在未知道,粵語流行曲竟是香港一項『文化』。」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他認為他自己是一位工匠,大部份的填詞作品是投市場需要,是商品。他的作品只有兩項原則,一是不宣揚「誨淫誨盜」;二是不鼓勵「僥倖」。 但商品和藝術的界線,從來就不是清晰分明。盧國沾先生的詞不斷探求新的寫法、新的角度,一直深受文學愛好者及文字創作者好評,如著名填詞人林夕未入行前,便是他的超級粉絲。著名粵曲撰曲家王君如,便曾寫過一首七絕,讚賞盧國沾的詞:浮生六劫詞淒美,大地恩情土味濃。寫盡秦皇梟霸氣,當今高手數盧翁。 盧國沾先生走了,留下的作品,卻存留很多香港人的心中,和各自的往事經歷交織着,成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記念。「這片葉給你,留紀念,它可以不斷留住秋天,可記起如何在這裡,分享這個秋天。」——《這片葉給你》,曲:Diaz Romeo、詞:盧國沾、唱:葉振棠 (內容摘錄自《盧國沾詞評選》) 📖《盧國沾詞評選》盧國沾的歌詞一直深受文學愛好者和廣大讀者的喜愛,但一直未有正式出版選集。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上編「盧國沾詞評說」、中編「盧國沾談詞」及下編「盧國沾詞選二百首」。 編著:黃志華頁數:312頁出版日期:2015年3月定價:港幣$98按此網上購買🔗